
第一节 乳牙概述
乳牙的牙胚在胚胎2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胚胎5 ~ 6个月时发生钙化。在此期间,如果母亲发生营养失调、代谢紊乱、高热等疾病,都会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和钙化过程。
一、乳牙的萌出规律
新生儿的颌骨中已经存在20枚乳牙胚,最先萌出的是下颌乳中切牙,时间大约在出生后7个月,1个月左右萌出上颌乳中切牙。随后为下颌乳侧切牙、上颌乳侧切牙。在13 ~ 19个月期间,先后萌出下颌第一乳磨牙和上颌第一乳磨牙;16 ~ 22个月期间,乳尖牙萌出;大约在两岁半,最后萌出第二乳磨牙。由于环境、遗传、饮食结构等因素影响,牙齿萌出的时间以及顺序存在个体差异性(表2-1、表2-2)。牙齿萌出过程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对称地先后萌出到口腔当中,一般下颌牙齿的萌出会早于上颌牙齿,那么也会受到全身的健康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这些生理性的规律又是因人而异、因牙而异的。
表2-1 乳牙萌出顺序

表2-2 乳牙萌出平均年龄表

二、乳牙的表述方法
临床工作中,使用多种记录法来记录牙齿的位置,其中乳牙的记录方法有别于恒牙。临床常用的三种乳牙牙位记录法如下:
临床牙位记录法:使用罗马数字代表乳牙。例: 代表左上颌第一乳磨牙。

Palmer记录系统:使用英文数字代表乳牙。例: 代表左上颌第一乳磨牙。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简称FDI系统):采用两位数来表示牙齿位置。其中个位数表示牙齿的顺序排位,类似部位记录法;十位数表示牙齿所在区域。其中5代表乳牙右上区,6代表乳牙左上区,7代表乳牙左下区,8代表乳牙右下区。个位数代表牙齿在区域中的位置,从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依次记为1、2、3、4、5。例如,64代表左上颌第一乳磨牙,并且此时读法应为“六四”并非“六十四”。此种表述法简单、明了,每个牙位对应一个数字,因此,这种两位数表示方法更适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

三、乳牙的重要作用
乳牙作为儿童在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主要咀嚼器官,除了行使相关功能以外,对儿童建立正常的关系、恒牙的萌出乃至全身的生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咀嚼功能
在学龄期之前,主要靠乳牙行使咀嚼功能,将食物切割、磨碎等机械加工,有助于食物下一步的消化过程。
2.颌面部及全身发育
整个乳牙行使功能的时期,为儿童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良好的咀嚼功能在局部可以刺激颌面部、颅底软硬组织,对其生长发育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消化吸收、营养的摄入进而影响全身的生长和发育。
3.诱导恒牙萌出及建立咬合
乳牙可以诱导恒牙的萌出,并且为恒牙萌出预留出间隙,乳牙早失会导致一系列的咬合问题进而诱发错畸形的发生。
4.影响发音
乳牙列期是儿童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时期,牙齿作为辅助发音的器官,健康的乳牙列有助于儿童正常的语言和发音。
5.美观和心理健康
乳牙的大面积龋坏或者缺失会影响儿童颌面部的美观,进而会诱发寡言、内向、自卑,给儿童成长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综上所述,乳牙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仅仅存在数十年,但是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健康宣教消除大众认为乳牙会替换、是暂时性的、不重要的错误观点,积极地重视和保护乳牙。
(姜丽丽 徐 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