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典型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医联体建设是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是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的重要策略

通过县域医共体和区域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现行的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体系,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当前通过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将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够胜任赋予其的诊疗能力。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秩序,盘活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方法

建设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在现有医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将集中在大中城市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向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倾斜辐射,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不出县就可以得到疾病有效医治。近年来,在财政方面,国家安排了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从而带动了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实现分级诊疗奠定良好基础。

建设医联体与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是为了解决目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力量薄弱、单体医疗机构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核心是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的红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从国家层面为保障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级诊疗制度。

三、医联体建设是重构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

建设医联体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医联体机构成员之间的服务模式进行重新构造,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相互协同的业务模式。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限制,诊治的疾病超出了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需要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的同行发出帮助请求,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响应请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除了建立必要的协同服务模式之外,还需要在医联体内部成员之间建立一种跨院区之间的业务协同运营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响应机制、服务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确保医疗机构之间协同业务顺利地开展。如果缺乏一套能够落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医联体的建设将是空中楼阁,无法持续地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