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基建:我靠拆解变废为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天台净水设施

“系统晋升......”

项安站在楼道拐角处,被突如其来的系统提示震得愣怔片刻。

显然,是薛书剑与郝小翠的加入触发了系统升级条件。

他佯装检查楼道安全支开众人,独自返回七楼查看系统变化。

视网膜上浮现出全新界面:

【工事加固模块】

【功能核心:强化现有工事的耐久性与抗冲击能力】

随着心念流转,更多详细信息呈现在眼前。

该模块主要具备两大功能:

其一为【结构优化】——通过便携工作台对建材进行深度重组,显著提升工事结构强度;

其二为【损伤修复】——对受损工事实施快速修复,同样需要借助工作台完成。

两项功能虽仍需消耗材料,但相较于新建工事,对材料种类的要求更为灵活,消耗量则根据修复或优化的强度浮动。

“系统晋升机制如何运作?”项安反锁房门低声自语。

根据提示,“防线”仅是初始等级,后续还有“矩阵”、“曙光”、“火种”等进阶形态。

【矩阵解锁条件:幸存者数量(6/10)】

“单纯扩充人员就能升级?”

这个念头刚浮现就被系统修正:【晋升还需同时满足“避难所环境评估”与“团队成员价值评级”双重标准】

尝试卡系统漏洞的念头被打消后,项安反倒松了口气。目前距离下一等级仅需4名合格成员,坚持精挑细选既能保证队伍凝聚力,又能稳步提升系统等级,远比盲目扩张更有战略价值。

将注意力转回当下,项安开始梳理现状:

工业区之行不仅成功吸纳新成员,更完成了活性炭收集。秉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净水设施可以即刻开建。

三十分钟后,项安带着叶大勇登上天台。铅灰色云层取代了往日殷红的晚霞。

【请按顺序放置原材料】

两人将活性炭、塑料管道与防水布按全息投影指引码放,金属支架精准嵌入地面锚点。

【开始建设中,请确保过程安全稳定(预计时间:50分钟)】

确认机械臂正常运转后,项安拽着叶大勇撤离现场。这类自动化施工早已轻车熟路,无需枯守现场。

他们关紧通往天台的塑料门回到七楼时,申夏正对着空气揉捏眉心——薛书剑与郝小翠的住宿安排成了难题。

“我住五楼正合适!”薛书剑叼着半截烟头斜倚窗台,火星在阴翳天光里明灭,“烟味熏不着各位,半夜起夜也不扰民。”

他说着对郝小翠扬了扬下巴:“大姐跟年轻人挤着多别扭,501归我,隔壁502给你留着。”

郝小翠手里还攥着褪色校服碎布,她闻言不禁将目光投向申夏。这个与女儿年纪差不多的眼镜姑娘,是她如今唯一能产生情感联结的对象。

薛书剑见状摆了摆手:“你和他们住不方便......”

话还没说完,他转头发现项安下来,笑眯眯地凑过去。

“在社区实习那会儿,你小子可说自己母胎单身?”他刻意压低的嗓音裹着促狭笑意,“现在攻略进度多少了?”

项安战术性干咳,这个话题显然不适合公开讨论。

郝小翠本来没弄清楚情况,反复端详了申夏与项安两眼,才反应过来点头道:“我就住五楼吧。”

薛书剑与郝小翠在五楼草草收拾完床铺便折返七楼。暮色漫过窗台时,客厅的灯管倏然亮起暖黄光晕。

“把这台静音柴油发电机安置到五楼。”项安指着角落那台闲置的发电机,对身边的叶大勇说道。

叶大勇点点头:“我重新布线,把501和502的电路都接上。”

虽然算不上专业电工,但这类基础线路改造对他来说就像解小学数学题——只需将原有电网线路切换至发电机输出端即可完成。

薛书剑没有矫情的客套推辞,只是反复惊叹:“这条件搁全球都算顶尖了吧?早知安总这儿过得这么滋润,我当初就该直接来投奔!”

当自热火锅的蒸汽裹着午餐肉香气升起时,这个历经沧桑的男人喉结滚动不止。

梅林午餐肉、豆豉鲮鱼与玉米肠整齐码在素色瓷盘里,麻辣豆干与卤鸡爪的油光在灯下泛着琥珀色,人手一杯橙汁折射着暖光。

他想起尸潮初期半块面包都要省着啃的日子,后来投奔璟钧公司也不过干咽泡面。

眼前这桌末世盛宴,恍如隔世。

最后申夏用新收获的豆芽做了盘“豆芽粉丝炒鸡蛋”,端上餐桌时更是收获了无数赞叹——这时候能吃上新鲜菜肴,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薛书剑已震惊到麻木,只是机械地往嘴里扒饭。

夜幕彻底降临后,项安与申夏登上天台。

新落成的净水设施巍然矗立:

主体由塑料管道与金属支架构建,顶层倾斜式防水布构成雨水收集区,中层金属网过滤大颗粒杂质,底层活性炭完成最终净化。储水罐由金属支架牢固支撑。侧边设有手动注水口,可人工导入需要净化的水源。

“空间越来越局促了。”申夏晃动手电筒光束扫过被各类设施挤占的天台。

垂直农场、净水装置和水箱三座庞然大物几乎占满平台,可供活动的空间所剩无几。

项安凝视着单元楼连接处的隔断墙:“等一二单元入口的防护门完工,阻断游荡的尸群后,就能拆除隔断墙扩建天台。”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扩张是势在必得的。若是能将另外两个单元打通,避难所的空间就会相当富余。

“底层防护门太显眼了。”她侧目望向楼下,“郝小翠或许不会多想,但薛书剑那种老江湖绝对能看出端倪。”

“世上哪有不漏风的墙。”项安摇头,“他们看到今天的情况,想必心里也已经有数了。就像杨鑫,明明心知肚明,我们不说,他也没点破。”

要发展就必须扩充人手,而人员增加必然伴随泄密风险。眼下唯有在扩张与保密间寻找平衡,绝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