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观点综述
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综述(上)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共同主办的“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于2017年12月23日在京召开。国经中心自2009年发起举办中国经济年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及时举办,目的是利用国经中心作为社会智库的灵活机制和拥有广泛会员的优势,为包括民营企业、研究机构等在内的社会各界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凝聚共识,深入解读和贯彻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届年会主题是“中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邀请了参与起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有关负责同志、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300人参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创新引领发展等重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 深刻理解和把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内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有高质量供给体系。微观层面,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宏观层面,应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有更高的素质、效率和质量,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认为,供给体系质量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生产质量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完善机制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的调节作用。重视科学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发挥民营企业作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二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应多措并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指标体系、测算计算方法和评价办法。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市场环境并非自发,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从过去的直接干预经济和配置资源,转变为加强市场监管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针对一些地区的保护性措施、行业的垄断,2018年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在现代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影响供给体系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优质商品供应尚显不足,缺乏创造质量财富的智力资源,缺乏与质量强国和高质量供给水平相匹配的政府管理方式及制度设计、政策设计。要把标准、认证认可体系等软约束变成硬约束,提高产品质量,开展质量变革的全民行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精准化管理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质量全流程监控和全过程管理。
王一鸣认为,要坚持质量第一的主攻方向,建立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和产业升级的机制。要建设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金融、科技等相互促进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企业应转变观念、主动作为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中粮的主业是农产品的贸易、加工、品牌和食品生产,围绕“订单农业+产后服务+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优质质量体系。未来,中粮将继续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放心的好产品,进一步建立完善产品溯源系统,使消费者了解每一份产品的前世今生。
于旭波认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发展和行业升级。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建立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商业模式。建议政府提高行业生产和管理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同时加强质量监管。
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认为,我国家用空调产量占全球需求总量的80%左右,冰箱、洗衣机的产量占60%左右。但企业很多时候注重规模导向,陷入了低单价、低毛利、低盈利、低资产运营效率的恶性循环。2011年以来,美的公司转变规模导向战略,追求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公司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140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600亿元,但利润增长了1.7倍,由2011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60亿元。自有资金在2011年几乎为零,仅靠银行短期贷款维持现金周转,2016年自有资金达到700亿元。
李飞德表示,美的在发展模式上聚焦核心业务,去掉了很多低质量品类,关停甚至退还了很多土地厂房。同时,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加大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公司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12字方针,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以发明为代表的专利申请数量行业领先,过去几年在自动化、信息化上有上百亿元的投入,使利润率由五年前的5%提高到2017年的约10%。
(信息部 景春梅 王成仁 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