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7年经济每月谈观点综述

2016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

——第91期“经济每月谈”综述

一 当前及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提出,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几个明显的拐点,2017年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矛盾和交织点。

首先,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几个拐点。第一,世界经济可能在2017年触底回升。新兴经济体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比重在上升。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的80%靠新兴经济体拉动,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56%。同时,发达经济体增长形势有望好转。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7%,2017年将达到2.9%。第二,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从竞争性宽松货币政策转向集体性从紧货币政策。2008年以来,各国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2017年可能出现拐点。美联储2016年12月宣布加息,并提出2017年将加息三次。欧洲央行宣布缩减量化宽松政策(QE)下每月的债券购买量。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结束。第三,全球贸易由持续收缩转向逐步回暖。1999~2008年,国际贸易规模年均增速为7%,2009~2015年在3%以下,2016年最低为1.7%。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17年会回升到3.1%。第四,全球经济可能从持续的通货紧缩转向温和的通货膨胀。2008年以来,全球持续性通货紧缩。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指数持续高涨,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2%上升到2.7%。2016年12月,欧元区CPI上升到1.1%。第五,大宗商品价格会从阶梯式下降转向阶梯式上升。2016年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减产协议,石油价格回升。同时,全球制造业回暖,大宗商品需求增加,价格会出现拐点。第六,全球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会出现拐点。美国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提出要搁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全球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将受阻。第七,世界经济在2017年会出现更多意外之事,引发重新洗牌。美国特朗普当选是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可能带来逆全球化、反建制、反常规、反常思维等不确定性事件。同时,2017年会有多个国家进入大选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其次,2017年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矛盾点。一是世界经济低增长和贸易低增长没有完全改变,还在高和低之间交替。二是低利率与低通胀交织并存。目前,11个国家是低利率,有些国家是负利率,与温和通胀交织并存。三是美元升值和非美元货币贬值交织并存。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美元兑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贸易加权率会上涨7%。同时,世界非美元货币纷纷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6.83%,2017年将继续呈温和小幅贬值态势。日元2017年将对美元贬值10%左右。欧元2016年对美元贬值5%,2017年将会跌至1︰1.02。四是高债务与高杠杆交织在一起。我国企业债务占GDP的160%,国家总债务占GDP的249%。美国主权债务规模达到19.5万亿美元,占GDP的104%。日本国家债务占GDP的240%,欧盟是95%。美国政府预算办公室预测,2017年美国财政赤字会突破4%,经常账户赤字也会突破4%,回到2008年以前的双高峰、双赤字。五是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交织并存。尽管特朗普反对TPP,但更高标准贸易规则的争夺战并未结束,贸易保护主义会比以前更为严重。六是新一轮结构改革与新一轮产业转移交织。二十国集团(G20)形成了关于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共识,同时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七是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化内在增长动力交织在一起。全球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在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而全球化内在增长动力不可遏制,特别是下一代贸易等新动力元素在加速发展,与逆全球化思潮交织在一起。八是绝对贫困人口下降与相对贫困人口增加交织并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至7亿,贫困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为9.6%。但根据联合国最新标准,全球现有2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3.1美元,属于相对贫困人口。

二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2016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一是经济实现6.7%的增速来之不易。五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按季度持续向下,2016年开始平缓,前三季度均是6.7%,呈现“缓中趋稳”之势。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排名第一,占33.2%。二是物价上涨水平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来之不易。2016年我国物价上涨总水平是2%,低于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三是两项重要指标由负转正来之不易。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54个月为负,2016年9月由负转正。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由2015年的-2.3%转变为目前的9%以上。四是超额实现就业目标来之不易。2016年,我国新增就业岗位1314万个。

2016年,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要总结经验和不足,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去产能方面,2016年重点解决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钢铁减少了4500万吨产能,煤炭超额完成2.5亿吨的计划目标,但去产能工作更多运用了行政手段,虽然是必要的,但容易反复。如2016年下半年煤炭、钢铁价格回升,使本已去掉的产能死灰复燃。应更加重视结构问题,将去产能与调结构结合在一起,发挥市场作用和法治作用,去落后产能。去库存方面,应因城施策。2016年去库存是“百城一策”,原本想通过去库存降低杠杆率,但不少地方用加杠杆的方法去库存。应找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市场规律,并能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一年的去库存工作。降成本方面,应确保经济实体在纳税后还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空间。要降低企业用电价格、贷款利息等成本。特别是在电力装机过剩的情况下,降低电价水平,扩大电力消费。要降低物流成本。我国全社会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而发达国家在8%左右。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中,物流成本占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百分之十几。应扶持大型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补短板方面,要着重补民生的短板,切实解决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不足问题。

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思潮泛滥,复杂和不确定性大于2016年。实现从“缓中趋稳”到“稳中求进”,需要转变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需求,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的主线以外,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盯住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把加速折旧和技改贴息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增加制造业投资的重要途径。要解决民营经济问题,稳定民营经济的信心和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的总体判断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已经接近L形拐点,增长动能逐渐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2016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7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8%。新增就业连续三年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节能降耗成效突出,2016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境外消费不断增加。境外投资并购更多向中高端迈进。

三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徐洪才认为,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方面,2016年财政政策比较积极,减税降费力度较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支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加上或有负债是26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中央政府债务,总共占GDP约60%,与欧洲、美国、日本等相比较低。从当期财政赤字看,2015年占GDP的2.3%,2016年不到3%,2017年保持在3%左右,足以保证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得到落实。另一方面,2016年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健的。与2015年降准降息不同,2016年货币政策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综合采取多种政策工具,保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水平相对稳定。2017年货币政策既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变化,又要大道至简,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大型国有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偏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通过降准来减少短期市场的波动性,以投放长期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从经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远高于美国。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在3.2%以上,而美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2.4%。在中美贸易中我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过去几年,中国外贸出口下降速度低于美国外贸出口下降速度。同时,我国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成为第三大货币,占比是10.92%,但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只有2%左右,未来5~10年国际社会将增持7万亿元人民币。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现在超过30%,将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人民币将升值,美元将贬值。从美国情况看,特朗普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扩大财政赤字,意味着美元有贬值的内在要求。从欧元区看,欧洲央行将在2017年3月减少QE规模,意味着欧元兑美元要升值。综合来看,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超过7.3,很有可能在7.2以下。

展望2017年,外部环境虽然复杂多变,但仍存在一些积极因素。从国际上看,美国强劲复苏,欧洲经济回暖,全球需求增加,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欧洲一体化坚定,东盟与我国关系向好,外部环境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大政方针正确,对现实和未来走势判断准确,政策符合实际,总体需求稳定,消费保持平稳,外贸出口有回升向好的趋势。同时,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因此,2017年经济形势将延续2016年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信息部 王成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