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全4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西北路的战略地位

作为与蒙古部落相邻的区域,在金朝中晚期,当蒙古部落迅速崛起时,深受其袭扰。金世宗时“北鄙岁警”;金章宗年间,边患频发,在金莲川的捺钵活动都不得不停止,[9]抚州最高长官刺史石抹元毅甚至都被打死,[10]边境形势堪忧。西北路招讨司区域内的察右后旗和商都县的北部以及化德县是漠北蒙古汗庭至金中都(今北京市)最近路线的必经之地。此段边界线也就成了蒙古南伐金中都最有可能经过的路线。同时,抚州也就成了金朝抵御蒙古最重要的区域,因此金朝在此地实施了诸多军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西北路招讨司所辖区域行政区划改革 明昌三年(1192),恢复辽在燕子城(今张北)所设的抚州,为刺史州;明昌七年,又恢复设在狗泊(今沽源县九连城)的建昌县仍为昌州,并把昌州设为抚州的支郡。承安元年(1196)降桓州为刺史州,承安二年升抚州为节度使州,并拨西北招讨司所管梅坚必剌、拿怜速花速、王敦必剌、宋葛斜特浑4个猛安军事组织归抚州节制。且在抚州又增设一县——威宁县,使得抚州所辖县增至4县,分别为威宁、集宁、丰利、柔远,成为西北路三州最大州,故其防线也最长,这也使得抚州成为金代边境十一要州之一。这种对桓州和抚州地位升降的时间如此衔接的安排,似乎表明西北路招讨司副使甚至招讨使也移驻到了抚州。

(2)加强西北路的防御工事 金在建造和修缮长城的同时,也在此区域修建了大量的戍堡。内蒙古察右后旗、化德县各有古城址5座,商都县有8座,密集列置于长城沿线附近,其中商都县金长城A线南侧500米见方的大边堡就有5座。从建有角台、马面、瓮城这些军事设施来看,几乎都为金代城池。防御是这些城堡的主要功能,而辽元时期,这里为腹里地区,故多没有上述设施。另据田野调查,西北路西部戍堡设置的密度远远高于西北路其他地段。

(3)行省抚州备边 大安三年(1211)四月,金朝向蒙古求和遭到拒绝后,便派独吉思忠、完颜承裕行省事备边(于抚州),[11]在抚州设立了类似现在的战区司令部的指挥机构——行省,即行中书省。从“金人以独吉思忠行中书省,领兵驻乌沙堡,会太师木华黎至,败其兵30万,思中等走,宝玉举军降”[12]之类的事件看,金朝这个时间从各地征调了大量的军队并进驻到前线各戍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