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铁蹄过处皆是蝼蚁,...
无数贼寇在听到声响的时候下意识的望向营中的大纛,但很可惜,结果令所有人都失望了。
真的败了!
这个念头如潮水般涌入所有蛮寇的脑中,
他们不由的纷纷丢下武器,四处逃散。
就在这时,舒城方向再次传来阵阵声响,如同战鼓擂动,震撼人心。
原来,卢植在斥候的探报中得知爱徒刘和已经击穿贼营,心中欣喜异常,深知此刻正是出击打扫战场绝佳时机,绝不容错失。
他迅速下令,带着城中早已整装待发的军马,出城支援。
贼寇们望着这如潮水般涌来的官军,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
与此同时,
“降者不杀”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响彻整片天地。
刘和只带领兵马清理了一番贼寇中军营寨。
将士们虽然兴奋于从万军丛中穿插的胜利,但体力消耗也巨大。
不过还好外面的战场清扫工作根本用不着他们插手,战局已定。
当“庐江太守”的大纛出现时,刘和便果断下令休整,整理战果。
冷却下来后,一股极度的疲惫很快笼罩了所有冲锋陷阵的军士。
望着外面贼军的溃败之势,刘和不禁感叹:“兵败如山倒啊!”
要知道,就在几个时辰之前,这批贼寇还让舒县的大小官员心惊胆战。
此刻,外边大批老弱妇孺瘫坐在地上,望着从身边掠过的官军,惊恐万分。
无数蛮寇丢下武器,浑身颤抖地跪在地上,丝毫不敢妄动。
当然,更多的蛮寇还是选择四处逃散,拖着残破的军旗和大纛,狼狈不堪。
对于外面的纷乱,刘和并不在意。
因为他已经在这场平叛中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他深知,人不能贪得无厌,将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
在刚刚,通过俘虏贼寇的指认,
刘和得知方才杀的臃肿大汉便是是天柱将军,
而先前在阵前斩杀的黑脸刀疤大汉则是他们的二当家黑将军。
而他们的三当家、四当家、五当家和九当家也都在刚刚的战斗中战死。
刚刚逃走了八当家麻将军,以及别处统兵准备围城的六当家和七当家,还不知情况如何。
但对于这个战果,刘和已经非常满意。
这股贼寇的头领已经损失大半,剩下的也不成气候。
他们的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理清楚这些后,刘和的心情不禁大好。
休整片刻,刘和整了整染血的甲胄,目光在的战场上游移。
不久,他便在不远处发现了对方。
尽管武卒脸上尽显疲态,但他脚下的几颗头颅却让他显得格外耀眼。
待走近细看,其中两颗怒目圆睁的正是贼军三当家与九当家。
在这场战役中,除了刘和之外,眼前这位武卒无疑便是立有最大功勋的了。
刘和快步上前,拱手行礼道:“在下刘和,多谢壮士先前的相助之恩!”
那武卒闻言慌忙起身,沾着血污的面庞绽开憨笑:“司马折煞俺了!要不是您带着弟兄们冲阵,俺哪有机会砍这些贼头子?“
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手足无措地补了句:“俺叫黄盖,表字公覆,零陵人士。“
刘和被黄盖那憨厚的笑容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起来。
起初他并未多想,但随后瞳孔微缩。
黄盖,字公覆,这不正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东吴,江表虎臣之一吗?
史书上不是说黄盖初为郡吏吗?
他为何会出现在庐江,又为何会在这支讨伐贼寇的队伍中?
刘和并未像其穿越者前辈那样,一见到名人就露出震惊的神色。
他保持着平静,状若无意地与之攀谈起来。
眼前的黄盖正值年少,刚过十九岁,还远未达到后世人们心中那威严老将的形象。
黄盖此刻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憨厚单纯的少年罢了。
在刘和司马与汉室宗亲的身份加持下,黄盖对他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很轻易地就透露了自己的所有信息。
原来,黄盖乃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
由于家族分离,他的祖上迁到了零陵,并在那里安家。
然而,黄盖自幼失去双亲,生活颇为悲惨。
因此他从小便被庐江的一位叔父收养,此次也是偶然跟随家族长辈来到了讨伐贼寇的队伍中。
黄盖表示,他在军营一见到刘和就觉得其身上有一种魔力,让他对刘和产生了莫名的信任。
因此,他便一直在刘和不远处紧紧跟着,却不料竟意外立下这等功勋。
听着少年絮絮叨叨的讲述,刘和终于确定眼前这个年轻武卒,正是后世“周瑜打黄盖“典故中的黄盖。
他的心思不由的飞速运转起来。
帐外渐渐平息的喊杀声伴着暮色四合,勾勒出战后苍凉的轮廓。
一队队俘虏被麻绳缚成长串,在汉军驱赶下蹒跚入城。
城外大营里更是哀声四起,数以万计的妇孺老弱蜷缩在寒风中,或哭寻失散的亲人,或呻吟着未愈的伤。
残阳如血映着遍地狼藉,战争从不因性别年龄而心慈手软,铁蹄过处皆是蝼蚁,......
战后,卢植在大营中统计了所有将士的斩首功绩。
待卢植清点完斩首功绩,刘和率领的八百精骑当之无愧的位居首功。
为了庆祝这场大胜,无数的肉食和美酒送入军营中。
由于刘和将斩杀二当家的功劳记在了黄盖身上,因此在庆功宴上,黄盖成为了众星捧月的焦点。
他一脸茫然地试图寻找刘和的身影,却很快又被同伴们的酒杯所包围。
此刻中军帐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自先前与刘和有过嫌隙的陆勉,到素来赏识他的周和,所有将校都聚在卢植帐中。
在实打实的军功与汉室宗亲身份前,连陆勉也换了副面孔,举着酒樽的指节不禁发白,絮絮叨叨的恭维话里也不由透着战兢。
刘和自然是来者不拒地饮着敬酒,宽袖沾了酒渍也浑不在意。
表现得十分洒脱,一时间倒也宾主尽欢。
翌日晨光初现,卢植已挥师直指天柱山残寇。
群龙无首的贼众如散沙溃败,不过旬日便尽数剿灭。
当最后一面贼旗在火中化为灰烬,困扰庐江地界数月的蛮寇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或许是出于恐惧刘和日后秋后算账,陆勉竟领着士族率先鼓吹起刘和的英武威名。
而周和本就欣赏刘和,自然也乐意借这一把东风,索性也联合各大家族推波助澜。
不出半月,从世家深宅到市井闾巷,刘和八百破敌十万的事迹,已化作传奇。
连邻郡孩童都在传唱“白马银枪刘司马”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