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产与新消费: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阶层结构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研究介绍

当代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群“新中产”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生活方式更加符合典型意义上的中产阶层(简称中产)意识形态,关注身体和健康,经常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关心经济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环境等公共议题,同时有较强的话语权。他们的生活方式常常成为热门话题,他们的焦虑迅速蔓延为全社会的焦虑。其中一部分人的工作和收入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紧密关联,他们工作于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经济体或者新兴业态,比如平台经济、互联网+、分享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他们的收入则见证了这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丰厚回报。

相比较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更多在经济意义上符合中产阶层标准的群体,这群新中产阶层的特征更具有同质性。首先,文化资本上升为定义新中产阶层的主要维度。对于新中产阶层来说,经济资本局限在达到某种经济社会地位、维持体面的生活等工具性的作用,而能够定义和理解新中产阶层的应当说是其所拥有的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本。虽然文化品味可能趋于“杂食”,但是新中产阶层对文化艺术和文化休闲活动的热情是一致的,并且注重对子女文化品味的培养,从而实现文化资本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

其次,新中产阶层对自身文化、阶层和价值观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于老一代中产阶层由于内部差异较大而存在中产阶层身份认同上的困境,新中产阶层并不在意被赋予何种符号标签,但通过文化实践塑造了阶级区隔,从而促进了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媒体总结,精酿、马拉松、焦虑是中产阶层的代表性特征(科技唆麻,2017)。虽然观点可以商榷,但至少反映出新中产阶层通过消费品味和文化活动正在形成较一致的阶层认同,甚至在“焦虑”这种涉及主观福利和价值观的元素上,新中产阶层也逐渐取得共识。

最后,新中产阶层与消费的关系更加紧密。老一代中产阶层的消费生活更多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和经济地位,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多由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衍生而来,他们为了防止经济因素变动而带来的消费联动效应,很多时候不得不提前做好风险控制,从而“节俭”、“量入为出”成为该群体消费模式的道德辩护(朱迪,2013)。不同的是,新中产阶层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消费更像是内生的——在代际流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也是新中产阶层更容易形成较一致的阶层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原因,因而消费是理解该阶层的关键维度。

本书聚焦新中产阶层,考察其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主要关注新兴的消费文化和消费形态,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消费”,试图分析消费如何塑造该阶层的生活方式、阶层认同及阶级再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