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整体高质量发展现状
伴随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历经孕育、起步、提升、规范及结构调整等七个发展阶段的提升后,已经形成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类别的立体式市场体系,其配置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普及性的提高,我国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遇到了新的困境,创新成为当前市场突破困境的主题。整体上,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开始快速减少,其现状如下。
(一)市场数量整体减少,市场内部结构调整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商品交易市场传统数量规模扩张模式遇阻,市场数量开始呈减少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001个,相较2011年的64141个,减少了13140个,年均减少2190个,降幅为20.49%,年均下降3.75%;相较2015年减少了4025个,降幅为7.31%。[2]
在分类结构上,消费品市场数量的减少占90%左右,生产资料市场数量的减少占比10%左右。在消费品市场细分结构上,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及消费品综合市场都大量地减少,特别是工业消费品市场,减少数量最多、幅度最大。生产资料市场在2015年以前,只有工业生产资料市场数量减少;最近两年,除其他类外所有类别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都在减少。从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调整趋势看,未来五年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会继续减少,具体变动情况见表1。
表1 2011~2017年商品交易市场整体数量变动情况

表1 2011~2017年商品交易市场整体数量变动情况-续表

(二)市场企业法人登记数量减少较多,法人登记率处于低位
在市场数量整体减少的情形下,市场企业法人登记数量减少较多。譬如:2015年相较2011年,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减少数量是整体减少数量的1.82倍,消费品市场中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减少数量是消费品市场整体减少数量的1.76倍,生产资料市场中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减少数量是生产资料市场整体减少数量的2.24倍。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数量减少的同时,未登记企业法人市场数量在增加,或者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退出企业法人登记。
近两年,随着市场整体下行压力的加大,尽管市场数量减少的趋势加快,但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数量开始增加。2017年相较2015年,市场数量减少4025个,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增加了197个;其中,消费品法人市场增加343个,生产资料法人市场减少146个。在结构上呈现未登记法人市场关闭加快的现象,但市场企业法人登记率依然处于不到60%的低位。企业法人市场变动及市场法人登记率情况见表2。
表2 企业法人市场变动及市场法人登记率情况

(三)市场数量调整深化,亿元以上市场减少
伴随商品交易市场的深化调整和网络市场的冲击,在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整体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国亿元以上市场数量在2012年达到5194个的高点后也开始逐年减少。2017年底,亿元以上市场数量降至4617个,相对2012年高点减少了577个,降幅为11.11%;相对2015年减少了335个,降幅为6.76%。亿元以上市场减少的数量和降幅均少于整体市场,其占比在市场整体中呈提升态势。这说明市场的规模结构调整已经由中小市场向亿元以上市场扩散,亿元以上市场调整的速度在加快,短期内大型市场关闭的局面不会扭转。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较上年再次减少321个,几乎相当于前两年减少的数量(见图1)。这一方面印证了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实体商品交易市场受网络市场冲击力度增大,对实体市场的压缩加速。

图1 2008~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总营业面积减少,平均营业面积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扩张模式的带动下,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营业面积持续增加。直到2015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达到30066万平方米的高点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7年底减少到了29692万平方米,2018年再次减少501万平方米,降至29191万平方米,且呈现延续加快下降的态势。尽管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总营业面积在减少,市场数量也减少得更快、降幅更大,但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营业面积呈继续增加态势,至2018年底平均营业面积增至6.79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规模较小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受市场竞争挤压关停或者新建市场或者扩大市场规模。我国亿元以上市场营业面积及其平均营业面积变动情况见图2。

图2 2008~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摊位数开始减少,平均摊位面积增加
2014年以前,随着市场数量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张,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摊位数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且在2014年达到3534757个的峰值,然后开始逐年减少。至2017年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数降至3347936个,相对峰值减少186821个。2018年,亿元以上市场摊位数再次减少169513个,降至3178423个,并呈现继续减少的态势。这几年,在摊位数和营业面积都在减少的情况下,亿元以上市场摊位平均面积持续增加,由2014年的83.65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88.69平方米,再到2018年的92平方米。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平均面积的持续增加,意味着小面积摊位市场关闭较多,或者经市场改造提升后的摊位面积在增加,其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内经营商户的规模化。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数及摊位平均面积情况见图3。

图3 2008~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数及摊位平均面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六)交易额小幅增加,单位面积交易额触底回升
在2012年以前,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至2012年交易额提升到93024亿元后增速放缓,在2015年甚至出现小幅下降,其后交易额触底回升,到2017年增加到108248亿元,2018年增至109373亿元。在市场交易总额小幅增加的基础上,市场平均交易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13~2016年增速处于低位,2017年增幅再次突破10%,交易额达到23.45亿元;2018年增幅为8.57%,交易额达到25.46亿元。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单位面积(每万平方米)交易额在2014年出现首次减少,近两年再次呈现增长态势,到2017年增加到3.65亿元,2018年增至4亿元。在交易额方面,总交易额、市场平均交易额和单位面积交易额都呈触底反弹的态势,体现了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的变动情况具体见图4。

图4 2008~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七)综合市场数量占比增加,专业市场数量占比下降
2012年,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数量均达到最高点,分别为1392个和3802个,其后,两者均开始逐年减少。2017年底,综合市场数量减少到1309个,相对高点减少了83个;专业市场减少到3308个,相对高点减少了494个。专业市场减少的数量接近综合市场减少数量的5.95倍,致使综合市场占比略有提升的结构微调。2018年,综合市场数量再次减少55个,至1254个;专业市场再次减少266个,至3042个,致使专业市场占比降至70.81%。2008~2018年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结构变动情况见图5。

图5 2008~2018年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结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八)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数量均减少,其他市场占比提升
亿元以上生产资料市场数量在2011年达到821个后就开始减少,2017年底减少至654个,6年减少了167个;2018年一年减少105个,降至549个。消费品市场在2012年达到4056个后也开始减少,2017年降至3585个,5年减少了471个;2018年减少248个,降至3337个。其他市场一直到2015年数量都在增加,但2015年达到399个后也开始减少,2017年降至378个,两年减少了21个;2018年一年减少11个,降至367个。伴随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和其他市场减少数量和减少幅度的差异,其结构也有了相应明显的微调,即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数量占比都在下降,其他市场占比略有提升。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的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其他市场数量结构变动情况见图6。

图6 2008~2018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整体来看,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整体在快速减少,市场企业法人登记率处于低位,总营业面积在下降,市场平均营业面积在增加,市场总摊位数开始减少,摊位平均面积在增加,成交额小幅上升,市场内部数量结构调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