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2020年的春天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相遇。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随着物质水平的上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湖水,充满绿荫的道路。每逢小长假,自然景观是人们选择出行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在我国西北部的半干旱区,过去粗放型的开发方式,使得当地自然景观逐渐被人工景观所代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沙化、土壤被侵蚀等一系列问题也不断出现。
构建多层级的空间生态网络是维持西部半干旱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刘建华博士后的这部著作紧紧围绕着林业工程对多层次空间生态网络和景观格局的改善作用这一研究主题,对包头市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GIS空间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取了包头市的层级生态网络,对网络空间结构、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在2006~2016年十年间市域景观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生态景观破碎。另外,还利用ANN模型提取了元胞自动机的邻域规则,同时利用MCR模型构建累积耗费阻力面,基于MCR-ANN-CA模型对包头市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演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
在对西北半干旱区的生态网络结构及格局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风沙灾害天气等生态问题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内蒙古的林业生态工程沙尘防治效应,利用GIS和RS技术对全区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和变化进行分析。然后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三个指标分析全区的林业资源情况。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就生态工程建设对沙尘灾害的驱动效应进行分析,成功反映出了林业生态工程取得的效果。
总之,土地生态状况的改善与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模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较高的植被覆盖和降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沙尘暴的出现,风速对于沙尘天气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本书结构框架合理,选择的方法指标也非常适宜,使得本书的研究更加饱满,富有逻辑性,引人思考。刘建华博士后的研究细致,希望未来能够更加脚踏实地、从一而终,继续发扬学者的钻研精神,做出更前沿、更具深度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