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各章作者简介

◆陈铃

上海大学历史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督教与中国政治关系。发表的主要论文有《1950年周恩来关于基督教问题谈话新证》(2016)、《去留之际:美国新教在华传教士对国共内战的因应》(2017)。出版学术专著《落幕:美国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终结(1945—1952)》(2023)。

◆陈睿文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哲学博士,香港圣公会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基督教史。近著包括Fragrant Flowers Bloom:T.C.Chao,Bliss Wiant and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Hymns in Twentieth Century (Leipzig,2015),A Short Biography of Bishop John Shaw Burdon (Hong Kong,2018),Thy Kingdom Come:A Photographic History of Anglicanism in Hong Kong,Macau and Mainland China(合著;香港,2019)等。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访问学人(2013),演奏范围包括莫扎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钢琴作品。

◆陈永涛

赫尔辛基大学神学博士,金陵协和神学院基督教神学教授,著有《赵紫宸的中国基督论》(Brill,2016)。对20世纪中国基督教神学、基督与文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基督教中国化等有一定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及译作数篇。

◆胡卫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教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普遍主义的挑战: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研究(1877—1927)》(2000)、《从教育到福音》(2006)、《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2013),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李强

上海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国天主教史、近代耶稣会在华史及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等领域。代表成果有《金鲁贤早期(1926—1946年)著述文献整理与研究》(2019)、《利玛窦与自鸣钟》(2022)、《儒耶对话:晚清江南中国耶稣会士群体的发展与影响(1842—1912)》(Journal of Jesuit Studies,第一作者,2023)等。

◆刘国鹏

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天主教会史方向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基督宗教研究》(CSSCI)执行主编;“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召集人。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天主教会史、比较宗教学、中西文化比较等。出版学术著作有《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2011)、《夹缝与挑战:时代语境下的中国天主教会》(全三册,2021)、《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中国天主教会》(2023)等。

◆刘家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秘书长。著有《福音与犁:美国在华农业传教士研究》《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主编《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等。

◆舒健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聚焦中外关系交流史和韩国近现代基督教史研究,著有《韩国现存元史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主编《宗教与历史》(第三辑)、《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医疗社会史研究》(第九辑),发表论文20余篇。

◆王成勉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博士。2018年自“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之职退休。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在华史、中美外交史、明清转接史。先后专著与编辑20余部作品,包括The Life and Career of Hung Ch’eng-ch’ou1593-1665):Public Service in a Time of Dynastic Change (AAS monograph,1999),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An Evaluation in Modern Perspective (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2007),《百年钩沉——二十世纪基督教在华史研究》(2023)。

◆王皓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近代中国学术史等。代表性论文有《陈垣史学与教会因缘》(2017)、《陈垣的基督教华化思想发微》(2019)、《试释陈垣与梁启超论辩玄奘年代及相关之问题》(2022)等。

◆吴义雄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著有《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2000)、《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2009)等5部著作,发表论文70余篇。

◆肖清和

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著有《“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2015)、《天儒同异:清初儒家基督徒研究》(2019)等。

◆肖玉秋

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2009)、《中俄文化交流史》(2018,主编、第一作者),译有《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2007,合译),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文化功能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翻译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杨卫华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等发表论文30多篇,合作编著有《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入门》《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等。

◆赵晓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2008)、《当代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2016)、《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2019),译著《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1919—1937)》等4部,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的《吴耀宗卷》《赵紫宸卷》等。

◆周萍萍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教会史等。著有《十七、十八世纪天主教在江南的传播》(2007)、《英敛之评传》(2019)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周伟驰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基督教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2001)、《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2005)、《太平天国与启示录》(2013),译有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论原罪与恩典》、莫尔特曼《三一与上帝国》等名著。

◆朱东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景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现象学、唐元景教以及原始基督宗教研究(尤其是叙利亚教父研究)。著有《从“神圣”到“努秘”——鲁道夫·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抉微》(2007)、《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2016)、《唐元景教综合研究》(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