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红木家具的发展演变
红木家具只是家具中很小的一部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件以红木为材质的家具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恐难考证。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红木家具的产生与发展,是指红木家具作为家具中的一个门类、一个系列的产生与发展而言的。
明代通常被认为是红木家具经典样式诞生和盛行的时期。
明代之前,红木等硬质木材尚未在家具中得到广泛使用,通常要依靠油漆来保护家具,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时期漆木床,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床之一。这张床是髹漆彩绘的,花纹华丽精美。湖北曾侯乙墓也出土过漆几、漆案,还有髹漆彩绘的衣箱。到了汉代,髹漆彩绘更是木质家具的主要特征。例如,河南洛阳汉墓出土的漆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几,扬州胡场汉墓出土的漆案,北京老山汉墓出土的漆案等。唐代,金漆镶嵌、螺钿镶嵌、彩绘等工艺,更是广泛应用于家具。五代南唐顾闳中绘《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绘《重屏会棋图》,都有床榻、几案、桌椅等漆艺类家具。据《方舆胜揽》《清波杂志》《癸辛杂识》等文献记载,金漆镶嵌,包括虎皮漆工艺,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大件家具。宋代帝后像中描绘的椅子都有油漆彩绘的花纹。这类家具,业内称为“漆艺家具”。这类家具的特点是打制木胎后,涂刮数道腻子,髹饰数道色漆,以黑、红色为主,偶有其他颜色,道道打磨平整;然后,在漆胎之上以彩绘、镶嵌等工艺装饰。直到明代之前,漆艺类家具在中式家具的宗谱里始终占据着突出位置。
到了明代,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框架锯、刨子、凿子等更为锋利和方便加工硬木的金属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工具使家具制作更加精密化,特别是刨子的出现,使硬质木材表面的加工达到很高的平整度和光洁度成为可能。因此,这一时期,彰显木材本色和天然纹理的硬木类“实木家具”大量出现。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实木家具”这个概念,一是区别于不显露木材本色和天然纹理的漆艺类家具;二是区别于人造板家具;三是区别于不使用木材的家具,如竹、藤家具等。而其中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等硬木做成的“实木家具”就是后世所称的红木家具。
明代郑和下西洋后为海外贸易打开了通路,尤其是到隆庆年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跨洋进行海外贸易之后,中国的海外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木材从东南亚等地大量引进中国,红木家具便逐渐取代漆艺家具而占据统治地位。当然,红木家具并未全部代替漆艺家具。漆艺家具虽然在数量上相对减少,但在花色品种和艺术风格上却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屏风、牌匾、车轿、銮椅和室内外建筑装饰等方面,漆艺依然长期广泛使用。
总之,明代木工工具的发明与进步和海外贸易的发达,是红木家具作为一大门类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外,文化人士的参与也是红木家具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明代文人中唐寅、祝枝山、仇英、董其昌、周天球、高濂等名流雅士都对家具情有独钟;他们或亲自设计、描绘家具图样,或著文阐述家具创作理论。例如,文震亨所著《长物志》在论述家具设置原则时讲道:“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明代文人还大多崇尚自然古雅,反对繁缛雕饰。美学理念在明代家具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因而也使明式家具具有鲜明的文人气质。
到了清代中后期,红木家具比明代家具风格更为复杂。其装饰更加繁缛、奢华,还出现了苏作、广作、京作等富有地方特色或中西结合的家具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