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娃娃头6——8
六
“哎呀,还真看不出,一套一套的。我们不扯远了,我虽然听过你讲的几篇课文,但未总结出你的具体教法。你说说你是咋想的,咋教的?”
“我的想法和做法还不成熟,还在摸索。首先,我把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近几年的语文数学试卷都研究了一番。当给我安排了四年级的课程后,我重点对四年级的连续几年的期中、期末语数试卷结合课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了各种题型的分值。
这些试卷中除了字、词要准确使用,需要学生背下记下外,阅读部分的题都是通过理解才能完成的。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具有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针对性。
所以我把认字识词和字意词意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对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词、名句和我认为的优美片段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人人过关。其次,我在讲课文的时候,与其说是讲,还不如说是读和问。
我在备课的时候基本上是与《参考资料教案》上的样板倒着来的。讲课文的时候把文章标题写在黑板上后,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标题的意思,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出一至三个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题目一般是:(一)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二)从标题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写得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人,哪几件事,是什么结果,有什么启示?
第二节课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上一节课要记住的知识点后,从写作的角度结合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目分析讲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一并将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带进去。然后按课文知识点出作业题,使学生掌握本篇文章的考点。把一学期的考点进行分类集中,就形成了本学期的复习重点。
举个例子吧。比如讲《塞翁失马》这篇课文,我先把“塞翁失马”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先解释“塞翁”的意思,然后与学生互动共同解释“塞翁失马”的意思,接着出题(一)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二)这篇课文既写事又写人。写人是主要的,还是写事是主要的?(三)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都有什么言行?(四)这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两句话是哪两句,是什么意思?(五)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归结成一句成语是什么?(六)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在生活中遇到好事和困难有什么启发意义?前五个问题通过阅读一节课就解决了。
第二节课主要从写作的角度讲如何通过实事来论述“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同时让学生再次了解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和它们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庄子》中的一篇文章,再结合朱元璋的故事,使同学们对“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这一哲理进一步理解。从而对第六个问题予以回答。
再比如《渔夫和金鱼》,只需要让学生掌握金鱼知恩图报,渔夫过于软弱,渔夫的婆娘贪得无厌几个考点就行了,没必要再花费课时讲其他的东西。”
七
刘老师点点头问:“刚才说的庄子和朱元璋是咋回事?”
“《庄子》里有一篇文章说‘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力,行佛乱其所为……’。一千多年前的这一段话却应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朱元璋在称帝以前全家人因瘟疫几乎死完,自己无奈当了和尚。又因庙里粮食紧张,不得已出门成为游僧。为了生存,他翻山越岭,脚板走遍了江淮大地。而后带兵打仗时,所去过的地方不需要地图、不需要问路,总能出奇兵打胜仗。要不是从前有当叫花子要饭的经历,他知道哪有河、哪有桥、哪有捷径吗?这世事就那么蹊跷,凡事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
“学得还不少。”
“学校图书室的书太多了,恨不得全看完。我是把别人打球、看电影、逛风景的时间都用来看传记、看小说和复习数理化、记英语单词。”
“记单词干啥?”
“想考大学。”
“好样的!”随后,刘老师给他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说她要不是因婚姻的事,肯定早上了大学。
刘老师是一位性格倔强有责任的女强人,她不跟一般人打交道,其他人也不好靠近她。李宝珠一开始对她敬而远之,见了面也只是点个头。有了这次谈话,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原来她和丈夫既是亲戚又是同学。丈夫是个孤儿,从小受组织培养关照,他被报送上了师范。毕业时,坚决不服从分到城里学校的决定,毅然决然要支持山区县的教育事业,还积极争取女朋友一同支援。学校领导是他父亲的老朋友,领导考虑再三,主动做女方的工作,使她留在城里便于今后孩子上学。他知道后,硬是要求学校把好单位留给更需要照顾的同学。学校无奈把她分到附近的平川县,这才满足了他的要求。
现在一家三口在三个县,孩子住城里亲戚家上学。丈夫几度想从山区县调回来照顾孩子,却没人帮忙。
刘老师对李宝珠的教法本身是有看法的,她总觉得这种教法老师省了些事,学生省了些作业,有老师偷懒的嫌疑。她原计划把这个事提交到教研组会议上讨论。但又一想人家刚从学校毕业,这种教法也许是学校才新教的,所以先打探打探。现在她不仅接受了这种教法,而且从心里佩服这位小同行。
由于李宝珠离家远,礼拜天不回家。她去看娃的时候邀请他一同去城里亲戚家。亲戚家有个也刚从卫校毕业在医院上班的漂亮女孩,李宝珠明白刘老师的心意。虽然李宝珠还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但女方没看上他。
自从那次进了一趟城后,他有年把时间没再去过。事后,刘老师一连又介绍了两位姑娘,李宝珠却没看上。
八
李宝珠现在成了真正的娃娃头。他这个娃娃头当得顺心应手。他觉得学生们既崇拜他又离不开他,他也深深地喜欢上这帮小弟妹。早自习的时候,他自觉坚持在教室背他的英语单词,一边引导学生读书背诵,一边监督学生遵规守纪,一边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遇到下雨天上不了体育课,或其他老师请假有空课的时候,他都主动顶上。他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保持了班风班纪的连贯性,而且不让学生耽误在校的学习时间。
每当在其他课的时候看见班主任进来,同学们欢呼雀跃。他们十分明白,有讲不完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聊斋故事”的李老师不是来给大家讲故事,就是来给大家读报纸、读优美的文章或讲解易记、易懂的唐诗宋词。对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的坎坷人生故事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老师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使全班同学在成绩上都齐头并进,也不可能使每个同学都听说顺教。班上总还有一些不爱学习和不守纪律的学生。他通过观察,不守纪律的大多是不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有些是很守纪律的。他对不爱学习的这一类学生作了些深入细致的了解,发现他们对学习压根就不感兴趣,他们来上学只是对家长的应付,家长叫他们来上学也只是把娃有个托付的地方,让他们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只要能长大成人。因此,李宝珠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把学生按类分成了五个组。
学习最优秀的八个学生是“火箭组”,他要靠他们在评比中拿单科名次和提升班上的平均成绩。学习成绩次之的是十二个学生的“飞艇组”,他靠他们提升分数保证班上的平均成绩有上升空间。想学而智力不足的十五个学生是“航母组”,他靠他们保证分数不下沉,稳住班上的平均成绩。不爱学习能守纪律的六个学生是“宝贝组”,他靠他们提高成绩,尽量不拉低班上的分数线。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五个学生是“哪吒组”,他靠他们尽量提高成绩,不拖班上的后腿。
李宝珠对五个组有的放矢,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分类施策。他对“火箭组”主要是吃偏碗饭,对“飞艇组”主要是加压,对“航母组”主要是鼓励,对“宝贝组”主要是督促,对“哪吒组”主要是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