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蜀汉不躺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我刘禅变坏了啊

入夜。

雨彻底停了。

风还在吹,寂静的灵堂,缟素一片,冷清清阴嗖嗖的,只有四周闪烁的烛火,似在告慰着死者的英灵。

刘禅已经到了。

他望着摆放刘备的灵柩,望着上面的纸钱和蜡烛,没来由的缩了缩脖子,而后很干脆的跪在了布垫上。

享受了刘禅皇太子的身份,自然也要履行孝子的职能。

他面露凄色,伸手抓了把桌上的纸钱,放进了身前不远的铜盆,火光嘭的一下高高跃起,将略显阴暗的灵堂,照的发亮,让四周的清寒都烧退不少。

殿内静谧。

只有铜盆中有零星烧纸的声音。

火光在刘禅脸上映照着,忽明忽暗,而刘禅脸上却没太多悲恸的神色,对于刘备,他尊敬也敬重,但毕竟没有切肤之痛,自然是难以表露的那么伤悲。

他就跪在一旁,慢慢的添着纸。

送昭烈帝最后一程。

前世的昭烈庙,他去过,不过更多是去看武侯祠,如今时空交错,他竟跪在了真尊面前,也是有种恍然隔世之感。

刘备的一生,可谓是跌宕。

织席贩履出身,数次起起落落,近乎是到了人生的中晚期,才真正有了立足之地,而且因为这次的提前离世,一来继续维护住了自己的高洁名声,二来还留存下了蜀汉的精锐。

究其一生,不虚此生,也不枉此生了。

作为刘禅,他也提前接过了光复汉室的大旗,只是日后要怎么做,他其实没太多头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蜀汉的根基终究是太差了。

他前面在殿中说的计谋,其实是有些下作了。

但兵者,诡道也。

在实力弱小时,也只能出此下策,不过他自不会真的带着刘备的灵柩出征,只是会让人准备一个一样的棺椁,以假乱真,主要起个增强气势的作用。

何况东吴那边本就无法验证真假。

刘禅叹息一声,有点不敢抬头,细若蚊吟道:“昭烈帝,我非是有意冒犯得罪,也并非真的不孝不义。”

“时局当前,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若是不趁机多为蜀汉争取一些好处,蜀汉日后又如何能压的过魏吴?”

“还请昭烈帝谅解。”

对着刘备的灵牌、灵柩,刘禅恭敬的磕了个头。

寻求着心底的慰藉跟谅解。

随即。

刘禅抬起头。

负罪感已经得到宽恕。

他开始认真思考起蜀汉的未来。

在其位,谋其政。

三足鼎立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人在地在。

而刘备就有一个明显的问题。

不会收拢溃兵散将。

以前是天下大乱,流民各地逃窜,只要能提供粮食,就能很轻易的拉起一支队伍,但现在不是以前了。

天下格局日趋稳固。

再想借此招揽人口,壮大兵源,已经行不通了。

而襄樊之战后,刘备连关羽的残部,竟都没有任何表示,连表面号召都没有,在如今的天下态势下,是很容易丢失人心的,刘备不做,他却必须要担当起来。

虽然效果可能不佳,但至少面子功夫要到位。

想到这,刘禅自嘲一声,自己实事没做两件,各种面子工程倒是刷了个满,还无师自通。

他揉了揉太阳穴,猛地一拍脑门。

他差点忘了一个大事。

五溪蛮,沙摩柯!

沙摩柯手里还有一万多兵,若是蜀汉能把沙摩柯手里的兵全部吸收了,这次东征,兵力还壮大了。

只是沙摩柯那边是什么情况?

刘禅不知。

他之前远在成都,根本打听不到这边的消息,而他真正来到永安,算起来还不到一天,来不及了解更多,刘禅目光微动,沉吟片刻,朝四周道:“李进忠。”

话音刚落,一个身影就急速进到灵堂,跪伏在地,恭敬道:“殿下。”

“去给身处永安的诸位大臣送点姜糖水,去去寒,再让御厨准备一点热食送过去,在去马侍中那边时,记得问一下沙摩柯是什么情况。”

刘禅没有转头,直接下了吩咐。

“诺。”

李进忠得令之后,亦步亦趋的离开灵堂,随后一溜烟的没了踪影。

李进忠是刘禅的贴身宦官。

官职为中宫。

刘禅远来永安,也将他带来了。

姜糖水这玩意是刘禅刚来有些咳嗽,让李进忠去熬了几次,李进忠也算熟悉了,如今永安城气候相较有些阴湿,喝点姜糖水去去寒,暖暖身子也正好。

何况这世上谁能拒绝得了,别人对自己身体格外的关心呢?

刘禅也发现了,自己似乎对笼络人心这一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前世短视频切片害人啊。

自己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见火又小了,刘禅再度抓了一把纸钱扔进铜盆,瞬间火光大起,刘禅这下终于感觉四周暖暖的了。

略过沙摩柯。

刘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两位托孤大臣。

诸葛亮和李严。

在刘禅心中,自然是诸葛亮重要。

李严?就路边一条。

不过李严现在地位比历史上高了不少,不能同日而语,何况蜀汉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团结。

内部团结稳定高于一切。

李严就是需要团结的,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也喜欢争权夺势,但对蜀汉还是忠诚的,能团结尽量团结,至少在蜀汉内部彻底稳固,以及搭建起一套完善的人才梯队前,李严还能用。

不过明确和巩固诸葛亮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必须要做的。

他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在一些大方向上,因为知晓历史的走向,可以对朝中决定稍加指正,也可以提一些有效建议,但在治国理政上,自己连诸葛亮尾灯都看不到。

军事策略他主导。

但在内政方面,则要事无细巨,交给丞相。

心念间,刘禅突然想到,要不要将‘沙摩柯’、‘关将军溃兵’这些事告诉丞相他们,让他们拟议和协议时,参考进去,但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多此一举。

他来永安一天不到,都能想到这些,丞相这些聪明人又岂能想不到?若是真想不到,那只能证明是能力有问题。

或者说是不上心。

他前面就很郑重的提过。

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人,才是他首要看重的!

其次才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