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马河静小说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打住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县委换届,上面派来一个书记,叫张三。县委办主任李四对纪委书记王五和组织部部长赵六说:三哥来咱们县了,我安排一场给三儿接接风。赵六说:“好。”又感慨地说:“真是缘分啊。”

确实如此。他们四个是同届高中同学,并且在一个寝室住了三年。现在又同在一个县的举足轻重的职务上谋事,可不巧了。

纪委书记王五说:“应该,但为时过早,等三儿工作稳定后再聚。”又补充了一句:“不可声张。”说得对,现在的官场,人际关系太微妙,应避免他人窃窃私语。

半月后的某天,李四到张三办公室将聚会的事对张三说了。张三说:“行,今天就没事,你安排。”李四接着就给王五、赵六打电话。同在一个办公楼上,王五随即就来了。三人左等右等不见赵六来。张三说:“小六还是这种脾气,待会儿咱们罚他。”

李四说:“一会来了咱们吓唬他。”张三说:“怎么吓?”李四说:“王五出题目。”王五就如此这般说了。

赵六进了张三办公室,看见张、王、李三个人都绷着脸,眉头皱着,气氛显得很严肃。赵六愣了一下。只见张三坐在大办公桌后的老板椅上,下巴对着王五说:“王书记,你说吧。”王五顺手从茶几上拿了一封信,掂了掂,对赵六说:“赵部长,这是一封检举你的信,问题很严重。张书记刚才看了,我看咱按规定,你自己主动谈吧。”

李四接着说:“咱们关系归关系,还得看你的态度。”

赵六一听脸也白了,汗也下来了,低下了头,想了想,说:“我确实犯了——”

“打住!”赵六话未讲完,张三迅速接过话茬说。

李四见赵六的狼狈相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两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赵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三个在捉弄我,上去抓住李四的耳朵说“你也好不到哪里,你在——”

“打住!”张三又接过话茬说。

故事讲完了。朋友说这个故事好。好就好在张三不愧为书记,政治家。他把握了哲学上所说的“度”,在节骨眼上关了“电门”,这就等于啥事也没有。

听了故事,我却陷入了沉思:

其一:按朋友说的“好”这个思路上说,不让赵六把话说完。一是开玩笑嘛,鲁迅先生说得好:“玩笑不可伤人”。二是赵六说出了自己的问题,甚至检举出李四,我看你们是同窗好友,下场如何收拾?三是话没讲完,好赖没有依据,不留任何口舌,没有任何后患,以后你赵六好也罢,坏也罢,我们同学一概不知。

其二:让赵六把话说完。一是,你纪委书记王五的职责在哪里?你整天办案,这不是送上门的案吗?二是,李四不是讲关系归关系吗?哪能因为关系好就徇情枉法。三是他主动谈出了错误,我们是同学,人民内部矛盾嘛。按毛主席的教导来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让他痛改前非不是更好吗?

其三:还有另一种观点。暂且起名为“混账逻辑型”。按这个思路发展为:赵六说:“我是清正廉洁的。”王五说:“人家举报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已铁证如山。”赵六只得说:“我犯了错误,在提拔干部上受了贿……”甚至检举出李四包养了情妇。张三书记最后对大家说:“你们都听着,咱们都是好哥们,今天这个事就当没发生。谁要是说出去就不够朋友。”

大家都感动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点:李四和王五是不是经常这样吓唬人?吓唬人的目的何在?

在此,我也谈谈个人意见。一是我当不了“政治家”张三书记,因为我没有人家的“才”,思维不敏捷,赵六把问题秃噜出来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哪能打得住,此时肠子都悔青了。公事公办吧,手软;徇私作弊吧,对不起原则。二是我更当不了“混蛋型”张三书记。因为他对党不忠,对朋无义。

假如我是上一级领导,我就先把张三撤了。

(发表于《牡丹杂志》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