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风:《健民短语》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5章 观背影

2015.03.26

在一张照片上看到两个背影:一个生于1972年(43岁),一个生于1968年(47岁),分别是西班牙王妃和法国前第一夫人。她们以优雅而出尘的风度,点染了人间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这岂止是所谓“背影杀手”的简单品断能够带来的自信?有人对此评论道:“一切的美好,都是从管理自己的形象开始的。”由此,我想起了林宥嘉《背影》歌词里的头三句:“三公分阳光三公分空气,堵在眼前像一面玻璃,挡住了你表情,剩下只有脚印。”有阳光就有背影,就像一棵树安静的气质,它是删除不掉的。背影,其实还意味着远去或谢幕。人的一生,是注定要被浓缩在最后的背影里,从而被定格在世人的心目中。在圣赫勒拿岛的狂风暴雨中,至今依然回荡着那个矮小的巨人背影发出的呐喊:“我的法兰西!”在叙拉古斯城里罗马人的刺刀下,阿基米德用最后倒在血泊里的背影,留下了他对科学、对真理的最终的呼喊:“你们夺走了我的生命,可我将带走我的心。”

古往今来,多少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他们或坚强定格或匆匆离去的背影,都意味着其所代表的时代的远去。从任何一种宏大叙事角度看,无论文学描述,还是历史记录,背影的波长,都取决于对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的充分把握。余秋雨可以从康熙看到“一个王朝的背影”,南帆可以从“戊戌年的铡刀”看到一个时代的背影,这就是背影所赋予我们的历史意义。而从一个人生片断来说,背影则表达了对于情感和生命的一种望断,一种灵魂的行走。扬州安乐巷朱自清故居的卧室里,挂着作家柯蓝夫妇赠送的条幅:“匆匆远去,背影长留。”耐人寻味的联句和故居都沉浸在一片静朴氛围中。多年前,我沉迷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似乎更醉心他的《背影》。冯雪峰说过:“鲁迅先生死后,一直到现在,动不动就浮上我的脑子来的,除出他平日谈话时的笑容和笑声外,还有他走路时的姿势和背影。”所以说,背影是人的精神写照,是灵魂的最安静的居所,它体现了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执着和梦想。一位失恋的男孩会说:“看着模糊的镜片,依旧有你的身影,但是已经不属于我。”一位失恋的女孩会说:“我喜欢的那个背影,在人群中忽明忽暗。”

从人类情感意义上说,背影不是一个离你很遥远的天涯,而是一颗带着温度、会跳动甚至有活力去挣扎的心。至此,我们确乎可以再回到林宥嘉的《背影》歌词里:“感谢我不可以住进你的眼睛,所以才能拥抱你的背影,有再多的遗憾,用来牢牢记住不完美的所有美丽;感谢我不可以拥抱你的背影,所以才能变成你的背影,躲在安静角落,不用你回头看,不用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