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都是注意力问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孩子为什么会走神

“拜托!你认真点儿!”

父母的期待如此恳切,孩子却置若罔闻,分心别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可以保持专注,为什么在重要的事情上却又如此散漫?

如果你也有过这种郁闷的心情,那么有件重要的事情你要了解。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然而集中于该做的事情的注意力却需要刻意培养。

性格不同的人,专注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或者学习,我们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有的人容易陷入敷衍了事、极度散漫的状态,记忆力表现不佳,常常拖延不肯开始,或者开始了任务却无法坚持到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孩子自己解决的事也越来越多,如果他无法调整想玩乐的冲动和不想做事的心态,该如何是好呢?父母一味地责怪孩子,导致父母和孩子都很郁闷,这令我们深思: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培养起来。如果注意力充分发展,即使他没有兴趣,也会选择专注于必须做的事情,而且能够坚持下去,摒弃周围的妨碍性刺激。如果有更重要的事,也能够转换注意力,先把重要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回到原来做的事情,重新投入。有时还会根据需要将注意力分配给两件以上的事情。

孩子可能拥有这样的注意力吗?注意力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认知能力,随着大脑额叶的发育而发展。当然也不是自动发展,父母和老师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刺激和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很好,可遇到不想做的事情,表现就会一塌糊涂,做作业的时候也很不专心。”

我们从二十五年前开始做相关咨询工作,听到父母倾诉最多的苦恼就是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改善。庆幸的是,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在提高,人们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已经非常熟悉了。但父母仍然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得怎么样,应该如何培养,面对散漫的孩子,只会担心他是不是患有ADHD。

现在,我们有必要观察孩子注意力的状况,为他们提供具有实质性帮助的、细致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咨询中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所使用的训练方法。尤其是,我们尽可能将这些实用方法编写得细致而具体,足以供专业人士参考。当然,大家无须担心这些方法会很难、很复杂,或者不便在家里实践。很多情况下你可能已经知道这些方法,但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或者不太清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和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希望各位带上好奇心和实践的欲望一起来实践一下。

第一章明确了注意力的概念,并总结了容易混淆的“集中力”和“注意力”的差异,说明其重要性。同时,通过具体事例告诉大家,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注意力不够,气质、环境、情绪等因素也会妨碍注意力的顺利发展。

第二章提出了构成孩子注意力的三要素。根据不同功能,注意力通常可分为五种:焦点注意力、选择注意力、转换注意力、持续注意力和分割注意力。本章对各种注意力的含义和功能做了浅显易懂的解释。这五种注意力密切合作,对孩子注意力的正常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了物理条件(视觉、听觉)、心理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重要影响,以及怎样调节物理条件、心理环境的要素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我们详细介绍了非常重要的“事例概念化”和“结构化”方法。同时,我们还介绍了注意力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采用的七种治疗性心理对话法。这是鼓励孩子顺利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效对话方法,希望各位能够付诸行动。

第五章讨论了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还介绍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避免数字媒体的强烈刺激偷走孩子的注意力。这里介绍的六种身体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比数字媒体娱乐更多的快乐。

第六章讨论了和注意力同时发挥作用的工作记忆力的重要性,介绍了有助于提高工作记忆力的活动。这部分还针对不同类型注意力的培养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在针对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而进行的专业注意力训练中常用到的,配有详细说明,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轻松使用。

各位读者不必有压力,觉得这些方法需要全部记住并且实践。其实,大部分培养注意力的方法都不是只激发特定种类的注意力,而是有机地发挥作用,具有提升多种注意力的强烈效果。

孩子并不是缺少意志和努力。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每个家长都花了大量心思,然而真正的关爱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还应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为他们的思想和认知能力打下稳固的根基。为了孩子,我们将和各位一起分享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和研究,以及积累的心得。愿世间所有的孩子都能实现光彩熠熠的自我成长。

李林淑、卢善美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