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汉末名臣,异乡孤女
刘烜从卞雪家中离开后,心中正思索着找个客栈落脚。
这时,脑海中响起李意的提示:“主公,意建议你前去拜访卢植,汉末名臣都在他的府中。”
刘烜一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没拖沓,即刻朝着卢府的方向前去。
一路上,刘烜满怀期待。很快,他来到了卢府门前。
只见卢府的建筑风格朴实无华,虽没有那种奢华的雕梁画栋,但每一处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彰显着主人卢植平生简约的作风。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的石狮子静静地蹲守在两侧,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刘烜走上前去,轻轻叩响了门环。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机灵的门童探出头来。
刘烜礼貌地说道:“劳烦一下,我想见见卢植大人。”
门童按照惯例索要拜帖,刘烜倒也没提及自己与卢植的师徒关系,而是向门童索要笔墨纸砚。
门童有些诧异,但还是很快取来了笔墨纸砚。刘烜拿起笔,略一思索,用他那苍劲有力的楷书体在拜帖上写下了一个“云”字。
笔锋刚劲挺拔,又不失灵动飘逸,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写完后,他将拜帖递给门童。
门童接过拜帖,转身走进府中。此时,卢植正在屋内与几位大臣交谈。
门童将拜帖呈到卢植面前,卢植打开拜帖,看到那个用楷书体写就的“云”字,不禁眼前一亮。
他端详着这个字,心中暗自惊叹,以为是洛阳城内哪个书法大家前来拜访。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亲自出门来迎。
刘烜看到卢植出来,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弟子沐云拜见师父!”
卢植这才发现,写下那字体的人竟是自己的徒弟刘烜,原本期待着书法大家的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失落之情。
可很快,他反应过来,这可是自己的宝贝徒弟啊!喜悦瞬间取代了失落,他开心得不得了。
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忙挽着刘烜的胳膊就往屋内走,嘴里还念叨着:“哎呀,我的好徒儿,你可算来了!”
屋内,蔡邕正与众人交谈着,听到卢植的声音,便开口问道:“子干啊,是哪个书法大家啊,吾自当要向其学习学习。”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门口,只见卢植正挽着一个年轻人的胳膊走进来。
卢植笑着调侃道:“伯喈兄,此人正是我的徒弟刘烜刘沐云,你若向他学习,岂不成我的徒孙了。”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都开怀大笑起来。
刘烜见状,赶忙向前走了几步,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开口说道:“学生,见过诸位先生。”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尽显谦逊之态。
王允上下打量着刘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赏。
他觉得刘烜气宇轩昂,举止不凡,日后绝对能成大事,便开口赞许道:“子干,你这个后生好得很啊!”
孔融却突然起了刁难之心,他看着刘烜说道:“卢中郎可是文武双全,融听闻沐云你被世人称赞也是文武双全!”
“武我们都听闻了,不知你的文如何,可敢作诗一首?”
还未等刘烜回答,杨彪也打算凑个热闹,跟着开口问道:“不知沐云可有什么志向?”
马日磾也一脸怀疑地说:“刚才的字真的出于沐云你的手笔么?老夫可是怀疑得很啊!”
蔡邕则迫不及待地说:“快让老夫多瞧瞧你的字!”
郑玄看着众人,无奈地笑了笑说:“你们啊,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爱较真儿!”
刘烜倒是不慌不忙,他神色淡定,淡淡地说道:“师父为徒儿准备笔墨纸砚。”
卢植甚是担心,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徒儿会不会作诗,快速地将笔墨纸砚摆在刘烜面前。
刘烜站在桌前,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思绪翻涌。片刻后,他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他拿起笔,饱蘸浓墨,在纸上笔走龙蛇。随着笔锋的舞动,一首《满江红》跃然纸上,那字迹铁画银钩,与词的豪迈气势相得益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二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黄巾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卑移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这首词,先是一阵沉默,随即郑玄大喊道:“好诗,好诗啊!不过沐云这种写诗格式吾还真未见过。”
马日磾也赞叹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沐云好志向!”
孔融则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没想到自己本想刁难刘烜,却反倒让自己出了丑,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蔡邕看着刘烜的字和诗,眼中尽是欣赏之色,忍不住说道:“要不要考虑拜老夫为师?老夫膝下还有一女。”
王允也点头称赞道:“大汉男儿应是如此!”
卢植看着刘烜,心中满是欣慰,暗自想着:“当时自己的一个无意之举,日后竟为自己带来一个这么好的徒弟,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众人在卢府中谈天说地,气氛热烈,酒兴正酣,彼此间无话不谈。
蔡邕见大家兴致高昂,便笑着提议道:“小女精通音律,让她进来演奏一曲为众人助兴如何?”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卢植随即招呼下人,前往客房将蔡小姐请进来。
不多时,蔡琰款步走入屋内。
容颜昳丽,有着一头乌黑亮丽且柔顺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肩头。
眉叶弯弯细细,宛如一弯新月,为她的面容增添了几分温婉与灵动。
眼眸明亮而清澈,恰似一汪秋水,含情脉脉,仿佛藏着无尽的情思与才思。
鼻梁小巧而挺直,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脸部的立体感;唇瓣不点而朱,微微抿起时,既有少女的娇俏,又有才女的端庄。
颈间佩戴简约项圈,搭配一颗湛蓝宝石,在白皙肌肤衬托下,更显明艳动人。
身着一袭浅粉色长裙,裙身绣着精致花纹,领口与袖口饰以黑色镶边,增添了几分优雅与大气。
肩部披着白色毛绒披肩,上面装饰着金色花纹与蓝色宝珠,既保暖又尽显奢华。
举止间透着一股温婉的气质。她盈盈下拜,轻声说道:“昭姬见过伯伯们!”
众人纷纷笑着与她打招呼。
姓名:蔡琰,昭姬;年龄:19
统率:51武力:41智略:82
政略:80魅力:94意志:84
物品:无
蔡琰又看向父亲蔡邕,问道:“父亲您找我?”
蔡邕指了指刘烜,说道:“那位是卢中郎的弟子刘烜,他说想要和你比试下音乐。”
刘烜正在饮酒,听到此言“扑哧”一声。
“蔡老登你可真坏啊,等哪天我把你宝贝女儿拐走,你就笑不出来了吧”刘烜一阵暗笑
蔡琰微微歪头,一脸纯真地说道:“可是女儿听说云兄长不是武官么?”
刘烜轻咳几声,说道:“昭姬妹妹说的不错,烜乃武将,只是不善音律。”
一旁的孔融又开始“作妖”,揶揄道:“沐云不会是怕了,不敢应战吧?”
刘烜坦然回应:“文举兄,烜刚刚说了只是不善音律,并非是不会音乐。”
蔡邕见双方都已就位,便催促道:“昭姬啊,快开始吧!”
蔡琰轻移莲步,走到一旁,轻轻拿起古琴。她端坐于琴前,微微闭眼,似在凝聚心神。
须臾,她玉指轻拨,悠扬的琴音倾泻而出,竟是一曲《南风操》。
这曲子相传为上古圣君舜所作,意在表达对百姓的关怀。
琴音舒缓平和,时而如微风轻拂,时而如泉水叮咚,在屋内缓缓流淌。
众人静静聆听,皆沉醉其中,一曲终了,纷纷夸赞蔡琰不愧是才女,琴艺精湛。
然而刘烜却开口道:“琰儿弹的差点意思,看愚兄给你演示一番。”
说罢,他走到乐器架前,拿起一把琵琶。刘烜前世本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既有天赋,又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勤加练习。
他怀抱琵琶,调整好姿势,轻轻拂弦,激昂的乐声瞬间响起,正是那首《十面埋伏》。
随着刘烜的弹奏,乐声如金戈铁马,骤然响起,那乐声仿佛将众人带到了古战场。
一时间,琵琶声中,仿佛能听到战鼓擂响,马蹄奔腾,士兵们呐喊厮杀。
乐声时而急促,如短兵相接时的激烈交锋;时而舒缓,似大军排兵布阵时的沉稳。
众人仿佛看到了战场上尘土飞扬,刀光剑影闪烁,刘邦的汉军将项羽的楚军层层围困,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散。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无不深深佩服刘烜的才艺。
“沐云呐你可真让老夫刮目相看,骑马打仗领军作战勇猛也就罢了,还会作诗,写的一手好字,没想到你还通音律。”蔡邕夸赞道
“蔡公谬赞了!”
“好徒儿可真给为师张脸面啊!”
蔡琰也美目流转,看向刘烜的眼神中满是钦佩与好奇。
在这欢快的氛围中,众人继续畅谈,卢府内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