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22血战宁都
程远刚走出议事厅没几步,突然一拍脑门:“等等!“
他猛地转身,差点撞上跟在后面的张铁柱。张铁柱那张木讷的脸依旧毫无表情,但程远似乎从他眼中看出一丝疑惑。
“鄱阳湖太远了!“程远自言自语道,“这一路过去,粮草得耗掉多少?“
他急匆匆折返议事厅,发现幕僚们还没完全散去。众人见他突然回来,都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改计划了!“程远一脚踹开歪倒的太师椅,重新趴在地图上,“老子亲自带兵去打...打...“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胡乱划拉,最后停在一个小点上:“就这儿!宁都县!离咱们才八十里!“
吴文焕擦了擦额头的汗:“大帅英明,宁都县确实...“
“闭嘴!“程远不耐烦地挥手,“老子知道你在想什么——觉得老子朝令夕改是吧?这叫随机应变!“
他转向张铁柱:“前两路计划不变,你带五千人照样去赣州晃悠,程勇那四千人也按原计划打抚州。老子带一万人,三天之内拿下宁都!“
陈禹壮着胆子问:“那...鄱阳湖的计划...“
“先放着!“程远瞪眼,“等拿下宁都,老子要多少渔船没有?“
赣南群山如怒涛般起伏,宁都县城恰好卡在梅江与黄陂河交汇处的河谷盆地里。这座城墙周长六里三分的县城,虽不如赣州府城雄壮,却是控扼闽粤赣三省交界的锁钥,境内膏腴田亩连绵,仅梅江河谷就有官仓十二座,存粮足够三万大军半年之用。
三路齐发:血战宁都城
黎明时分,程远亲率一万死士向宁都进发。这支队伍拉出五里长的蛇形队列,最前头的死士已经翻过山岗,最后头的还在城里搬运粮草。
“大帅,辎重队跟不上了。“新任前军营统领程武跑来报告。这个满脸刀疤的汉子是死士中少数会骑马的人,此刻却狼狈地牵着一匹瘸腿老马。
程远不耐烦地挥手:“扔了!到了宁都还怕没吃的?“他完全没注意到,身后死士们扛着的云梯是用门板临时拼凑的,而所谓“攻城锤“不过是绑着石块的房梁。
八十里路走了整整几天。途中不断有死士掉队——这些智力低下的战士会莫名其妙走丢,甚至有人因为追野兔而脱离大队。等看到宁都城墙时,程远手下只剩九千余人。
---
宁都知县周明德早已收到探报。这位隆光年间进士出身的老臣,此刻正站在城头眺望远处扬起的尘土。
“大人,贼寇距城二十里!“衙役慌张来报。
周明德捋须冷笑:“传令——“
1.**坚壁清野**:城外三里内所有水井投毒,粮仓焚毁。
2.**城防加固**:征发全城青壮,用沙袋加高城墙薄弱处。
3.**火器布防**:二十门虎蹲炮全部上墙,火药分装三处存放。
4.**敢死队**:招募死囚百人,每人配火油罐,专烧云梯。
这些都是周明德从《武备志》中学来的守城古法。更关键的是,他手里有张王牌——五十名装备燧发枪的**赣州火器营**士兵,三日前刚好押送税银途经此地。
---
第三日拂晓,程远在城外三里扎营。他效仿戏文里的场景,派了个嗓门大的死士到城下喊话:
“城里的人听着!开城投降,秋毫无犯!负隅顽抗,鸡犬不留!“
回应他的是一声炮响。炮弹落在死士前方十丈,溅起的泥土糊了喊话人满脸。
“妈的!“程远暴跳如雷,“传令!全军进攻!“
没有试探,没有佯攻。九千死士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冲在最前面的是扛着门板云梯的先锋队,后面跟着手持农具的杂兵,最后方则是程远临时组建的“弓箭队“——其实是用竹片和麻绳做的简易短弓。
“放!“
随着周明德令旗挥下,城头二十门虎蹲炮齐射。实心铁球呼啸着砸入人群,在密集阵型中犁出十几道血肉胡同。一个死士被炮弹拦腰截断,上半身还在爬行,肠子拖出丈余。
但死士们毫无畏惧。第一架云梯搭上城墙时,守军才发现这些“云梯“根本够不到垛口——程远完全没计算城墙高度。后面的死士竟踩着前人肩膀往上爬,活生生堆出道人梯。
“倒金汁!“周明德大喝。
滚烫的粪水从城头倾泻而下。被淋到的死士皮肉溃烂,却依然机械地向上攀爬。有个浑身起泡的死士抓住守军脚踝,硬生生将其拖下城墙。
“火枪队预备——“
赣州火器营的把总赵德胜冷笑着举起佩刀。五十支燧发枪在垛口排开,这种仿制荷兰的“鲁密铳“虽然射速慢,但五十步内能击穿皮甲。
“放!“
白烟腾起,正在攀爬的数十死士如熟透的果子般坠落。装填间隙,守军又倒下热油,城墙表面顿时变成滑腻的死亡斜坡。
程远在后方看得真切,急得直跳脚:“老子的弓箭队呢?射啊!“
稀稀拉拉的竹箭飞向城头,大部分还没碰到城墙就软绵绵落下。有支箭歪打正着扎进守军眼眶,引得程远哈哈大笑:“看见没?老子也会用箭!“
战斗持续到午时。死士尸体在城墙下堆起三尺高,后续进攻者几乎是踩着尸体往上冲。周明德不得不调集全城老弱搬运石块,连县学里的生员都拿着砚台当武器。
程远这边也不好过。他临时任命的“军师“——吴文焕战战兢兢道:“大帅,死了快三千人了......“
“放屁!“程远一脚踹翻他,“死了再补!去附近村子抓壮丁!“
正说着,城头突然爆发出欢呼。原来程武带领的爆破队好不容易炸开一处城墙,却被守军早就准备好的沙袋墙堵住。敢死队投下的火油罐引燃了炸药,三十多个死士在狭窄的缺口处被烧成焦炭。
日落时分,就在程远准备撤军时,东门突然大乱。原来是一队死士阴差阳错挖通了排水沟,从阴沟里钻进了城。
“杀进去!都杀进去!“程远声嘶力竭地吼叫。
周明德闻讯亲自带家丁赶往东门。这位六旬老臣手持祖传宝剑,连斩三名死士,最终被一柄粪叉刺穿大腿。眼看城门将破,赵德胜带着火枪队赶来支援。
“砰砰砰!“
最后的二十发子弹打出去,冲进城内的死士全部倒下。但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某个死士怀中的火折子引燃了排水沟里的沼气。
“轰!“
东门一带的城墙在爆炸中坍塌。程远见状大喜:“天助我也!全军冲啊!“
入夜后的巷战更加血腥。失去城墙保护的守军退守县衙,每条街道都在爆发混战。死士们不懂战术,只会三五成群地围殴落单守军。有个被砍断手臂的死士用牙齿咬开了衙役的喉咙。
程远在亲卫保护下踏进县衙时,周明德正襟危坐在大堂上,胸前插着半截断剑。
“老...老夫...“老知县每说一个字就吐出一口血,“上报朝廷...尔等...必遭天诛...“
程远撇撇嘴,对亲卫道:“砍了脑袋挂城门。“转身看见桌上摆着的《宁都县志》,随手翻开一页,正好记载着崇祯年间流寇破城的往事。
“有意思。“他咧嘴一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战后统计**(由吴文焕事后补记)
-**死士阵亡**:四千七百余人(含自相践踏死者)
-**守军阵亡**:九百余(含知县周明德)
-**平民伤亡**:无法统计
-**缴获**:粮食八百石,白银五千两,虎蹲炮六门(余皆毁坏)
-**意外收获**:在县学发现《武备志》
当夜,程远醉醺醺地躺在知县大床上,完全没意识到:这场惨胜暴露了他战术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