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演进历程
一、问题的提出
自GDP指标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国际学界在对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时,往往采用的是人均GDP指标。该指标应用广泛,操作简单,一目了然,成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首屈一指的重要指标。然而,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地反映出因“GDP挂帅”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国际学界逐渐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含义并不能靠单一经济维度衡量,经济增长过快,若国家存在收入差距等问题,仍然是不均衡的、有短板的发展。现代的科学发展观应是从人文角度出发,增加对个人福利多方位的考量,如同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到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为全面衡量发展,考虑更多关于个人发展的社会目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通过公布其第一份年度的人类发展报告(HDR),创建并首次公开发布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试图以此来替代GDP指标,作为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评价标准。该指标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社会发展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对人类福祉测度的进程,还改变了统计分析、计量与政策的格局,提高了用于衡量和比较发展的工具的可得性,增强了对发展概念的共同理解。另一方面,尽管目前HDI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在一些学者看来,HDI这一指标还存在明显缺陷,在各维度设置到指标选择等几个方面都受到不少抨击。究竟HDI指标能否可靠地衡量人类发展程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目前HDI的指标不满足日益多元的统计需求,但如何衡量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本身在学界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现阶段HDI不足以衡量人类发展程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正指标,建立更完善的发展衡量评价体系呢?这些都需要在研究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来寻求答案。
本书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HDI自诞生以来的发展变化,并与现有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其他指标进行了对比,同时概括了HDI目前常见的应用范围。但由于HDI指标本身并不完美,因此本书着重总结了学者们对HDI的批判与质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修正方法。因此本章的结构安排是: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是基于发展的角度,总结并阐述了HDI自1990年诞生以来的演变过程,了解人类对于发展定义的补充和丰富;第三部分将HDI与现存的一些社会发展指标进行比较,以期在此基础上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四部分总结了目前学者对HDI的应用范围,了解HDI已取得的显著成就;第五部分则是提出了HDI所面对的质疑以及学者们尝试对该指标所进行的修正,这些方面都是HDI指数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