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师叔祖,求您别再整活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芳邻竟是老冤家

第十八章:芳邻竟是老冤家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清幽观的屋檐上。

张棂星起了个大早,轻手轻脚地推开道观大门,打算在晨练前先熟悉下周围环境。四目道长昨晚赶尸未归,家乐还在酣睡,整个道观静悄悄的。

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草木和泥土的芬芳。张棂星深吸一口气,沿着小道往观后的山林走去。清幽观背靠青山,前临溪水,风水极佳,难怪四目师徒能在此安居。

转过一道山梁,前方突然出现一片竹林。竹林深处,隐约可见一间简朴的竹屋,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

“咦?这里还有人住?“张棂星好奇地加快脚步。

随着距离拉近,一阵有节奏的木鱼声传入耳中。

“咚...咚...咚...“

声音清脆悦耳,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让人听了心神宁静。

张棂星放轻脚步,悄悄靠近竹屋。透过稀疏的竹篱,他看到院子里一个光头老和尚正盘坐在蒲团上敲木鱼。老和尚面容慈祥,眉毛花白,身披褐色袈裟,看起来至少有六七十岁了,但精神矍铄,敲木鱼的手稳健有力。

在老和尚身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在扫地。少女穿着朴素的灰色僧袍,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面容清秀,动作利落。

“箐箐,去把早课的经书拿来。“老和尚停下木鱼,温和地说道。

“是,师父。“少女放下扫帚,转身进屋。

张棂星正看得入神,突然脚下一滑,踩断了一根枯枝。

“咔嚓!“

声音虽小,但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明显。

老和尚耳朵一动,转头看向篱笆外:“阿弥陀佛,是哪位小施主光临寒舍?“

被发现了!张棂星索性大方地走出来,拱手行礼:“道长张棂星,见过大师。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老和尚看到是个七八岁的小娃娃,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慈祥的笑容:“原来是位小道长。贫僧一休,这是小徒箐箐。“

这时,那个叫箐箐的少女拿着经书从屋里出来,看到张棂星,惊讶地瞪大眼睛:“师父,这小娃娃是谁啊?“

“不得无礼,“一休大师轻斥道,“这位是...呃...“他这才反应过来张棂星自称“道长“,而非普通道童。

张棂星微微一笑:“在下茅山派弟子,暂居清幽观。“

“清幽观?“一休大师眉毛一挑,“你是四目的...“

“师叔。“张棂星淡定地补充。

“噗——“箐箐忍不住笑出声,“小娃娃,你才多大啊,就敢说是那个凶巴巴的四目道长的师叔?“

“箐箐!“一休大师皱眉,“不得妄语。“

张棂星不以为忤,反而觉得这少女直率得可爱:“无妨。我年纪虽小,但辈分确实比四目高。“

一休大师仔细打量张棂星,眼中渐渐露出惊讶之色:“小施主...不,小道长修为不俗啊。小小年纪已达道人境,难怪能居师叔之位。“

箐箐闻言,难以置信地看着张棂星:“他...他比我还厉害?“

张棂星谦虚地摆摆手:“大师过奖了。倒是大师佛法精深,这木鱼声中蕴含禅意,令人佩服。“

一休大师哈哈一笑:“小道长过谦了。既然来了,不如进屋喝杯茶?“

张棂星正要答应,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怒吼:

“一休老秃驴!你又想拐骗我家师叔祖?!“

众人回头,只见四目道长怒气冲冲地奔来,身后还跟着睡眼惺忪的家乐。

一休大师不慌不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四目道友别来无恙啊。“

四目冲到张棂星身边,警惕地看着一休:“师叔祖,这老秃驴没跟您说什么奇怪的话吧?“

张棂星哭笑不得:“四目师兄,我只是出来散步,偶遇一休大师而已。“

“散步?“四目狐疑地看了看一休,“师叔祖,您可别被这老秃驴的表象骗了。他看起来慈眉善目,实际上狡猾得很!“

一休大师不气不恼,反而笑眯眯地说:“四目道友还是这般直爽。箐箐,去泡茶,招待客人。“

箐箐撇撇嘴,不情不愿地去准备茶水。

张棂星饶有兴趣地看着四目和一休之间的互动,明显感觉到两人之间有种微妙的“老冤家“氛围。

众人进了竹屋。屋内陈设简单,但整洁雅致。正中供着一尊观音像,香炉中青烟袅袅;两侧是书架,摆满了佛经;角落里放着几个蒲团和矮桌。

四目一屁股坐在蒲团上,还不忘给张棂星使眼色,示意他小心。

一休大师视若无睹,温和地问:“小道长在清幽观住得可还习惯?“

张棂星点头:“很好。四目师兄和家乐都很照顾我。“

“哼!“四目冷哼一声,“师叔祖在我们那儿当然是最好的待遇。哪像某些人,整天就知道敲木鱼念经,无聊透顶!“

一休大师不紧不慢地回应:“修行本就在日常之中。四目道友若觉得念经无聊,不妨试试,或许能静下心来。“

“我静得很!“四目瞪眼,“倒是你,整天叮叮当当的,吵得人睡不着觉!“

张棂星这才明白,原来清幽观和竹屋离得这么近,难怪四目对一休的木鱼声如此敏感。

箐箐端上茶水,给每人倒了一杯。轮到四目时,她故意手一抖,差点把茶水洒在他身上。

“哎哟!小丫头片子,你故意的吧?“四目跳起来。

箐箐装作无辜:“道长说什么呢?小女子手笨,还请见谅。“

家乐在一旁看得直缩脖子,显然对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

张棂星抿了口茶,眼前一亮:“好茶!“

一休大师微笑:“这是贫僧自制的竹叶青,加了些山间野菊,清心明目。“

四目不屑地撇嘴:“不就是些野草叶子,有什么好炫耀的?我们道观的灵茶才叫...“

他话还没说完,张棂星就打断道:“四目师兄,一休大师这茶确实不错。修行之人,不该执着于门户之见。“

四目被师叔祖一说,顿时蔫了:“师叔祖教训的是...“

一休大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对张棂星更加高看一眼:“小道长年纪虽小,见识不凡。“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钟声。

一休大师起身:“早课时间到了。四目道友,今日可还要比试?“

四目立刻来了精神:“比就比!谁怕谁啊!“

张棂星好奇地问:“什么比试?“

家乐小声解释:“师父和一休大师每天早课都要比谁的声音大...呃,谁诵经更响亮...“

张棂星差点笑出声,这俩老头儿也太幼稚了吧?

一休大师已经走到院中,盘腿而坐,开始诵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四目不甘示弱,也盘腿坐下,扯开嗓子吼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两人的声音一个浑厚庄严,一个高亢激昂,在山谷间回荡,惊起一群飞鸟。

张棂星和家乐、箐箐三人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每天都这样?“张棂星问。

箐箐无奈地点头:“自从我们搬到这里,五年了,天天如此。“

家乐补充:“有时候还会比谁吃饭快,谁挑的水多...“

张棂星扶额,这哪是得道高人和道长,分明是两个老顽童嘛!

诵经比试持续了约莫一刻钟,最终以一休大师气息绵长、四目道长嗓子沙哑而告终。

“咳咳...今天状态不好...“四目揉着喉咙,不甘心地说。

一休大师气定神闲:“四目道友承让了。“

四目翻了个白眼,转头对张棂星说:“师叔祖,咱们回去吧。早饭该凉了。“

张棂星点点头,向一休大师行礼告辞:“大师,改日再来讨教佛法。“

一休大师合十还礼:“随时欢迎小道长来访。“

回清幽观的路上,四目还在喋喋不休地数落一休的种种“恶行“。

“那老秃驴最可恶了,明明是个和尚,偏要住我们道观旁边...“

“去年我种的灵参,莫名其妙少了两根,肯定是他偷的!“

“还有...“

张棂星忍不住打断:“四目师兄,你和一休大师认识多久了?“

四目一愣:“这个...有二十多年了吧。当年我刚出道时,在湘西除妖,就遇到他了。“

“那你们关系...“

“谁跟他关系好了!“四目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那老秃驴就是我的死对头!“

张棂星笑而不语。从四目的反应看,这两人分明是多年的欢喜冤家,嘴上互怼,心里却未必真讨厌对方。

回到清幽观,家乐去准备早饭,四目则拉着张棂星继续吐槽一休。

“师叔祖,您可别被那老秃驴骗了。他看起来慈眉善目,实际上...“

“实际上佛法精深,修为已达法师巅峰,接近人师境了。“张棂星接话。

四目瞪大眼睛:“师叔祖怎么知道?“

“感觉到的。“张棂星指了指自己的心口,“一休大师的气息圆融无碍,若非常年修持,达不到这种境界。“

四目哑口无言,半晌才嘟囔道:“那又怎样...我们茅山道法也不差...“

张棂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四目师兄,修行之人不该执着于门户之见。佛道本是一家,各有千秋。“

四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早饭过后,四目去处理昨晚带回来的“客人“,家乐则按照张棂星的教导继续练习符咒。

张棂星独自来到后院灵泉边,盘腿而坐,尝试一休大师那种静心禅定的状态。

他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让思绪慢慢沉淀...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惊醒了他。

“小师叔祖,“是家乐的声音,“一休大师和箐箐姑娘来了,说是送些山菜...“

张棂星睁开眼,发现已是正午时分。他起身整理道袍,跟着家乐来到前院。

一休大师和箐箐站在院中,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新鲜的野菜和蘑菇。

“阿弥陀佛,打扰了。“一休大师微笑行礼。

四目从停尸房出来,看到一休,立刻戒备起来:“老秃驴,你来干什么?“

一休不以为忤:“山里新采的野菜,送来给诸位尝尝。“

四目狐疑地看着篮子:“黄鼠狼给鸡拜年...“

箐箐气得跺脚:“师父好心送菜,你这人怎么这样!“

张棂星赶紧打圆场:“多谢大师美意。正好午饭缺些新鲜菜蔬,这些来得正是时候。“

一休大师含笑点头:“小道长客气了。“他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贫僧也该回去准备午课了。“

四目突然说:“等等!“他转身进屋,不一会儿拿着个小布袋出来,“给,晒干的灵芝,泡茶喝对嗓子好。“

一休大师愣了一下,随即会意,接过布袋:“多谢四目道友。“

四目别过脸去:“少自作多情!我是怕你嗓子坏了,明天早课没人跟我比试!“

一休大师哈哈大笑,带着箐箐告辞离去。

等他们走远,张棂星意味深长地看着四目:“四目师兄...“

四目老脸一红:“师叔祖别误会!我就是...就是...“

张棂星拍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午饭时,家乐炒了送来的野菜,果然鲜嫩可口。

“看不出来,那老秃驴还挺会挑野菜的。“四目边吃边嘟囔。

张棂星笑而不语。他越来越觉得,四目和一休之间的“恩怨“,更像是两个孤独修行者之间的特殊友谊。

下午,张棂星独自来到竹屋回访。一休大师正在整理药材,见他来了,热情相迎。

“小道长请坐。箐箐,上茶。“

箐箐这次没有使性子,规规矩矩地上了茶,还端来一盘山果。

张棂星道谢后,开门见山:“大师与四目师兄相识多年,想必对他很了解?“

一休大师抚须微笑:“四目道友面恶心善,是个真性情的人。贫僧初来此地时,多亏他照应。“

“哦?“张棂星来了兴趣,“我还以为你们一直是对头呢。“

一休大师摇头:“那都是表象。二十年前,贫僧云游至此,遇上一只百年尸王,险些丧命。是四目道友及时出现,与我合力将其消灭。“

“后来呢?“

“后来我们常有往来,互相切磋道法佛法。五年前,贫僧决定在此定居,四目道友二话不说,帮忙建了这竹屋。“一休大师眼中带着怀念,“只是他嘴硬,从不承认关心别人,非要装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

张棂星恍然大悟。难怪四目虽然嘴上不饶人,却从未真正对一休做过什么过分的事。

“大师佛法精深,不知可否指点一二?“张棂星诚恳地问。

一休大师欣然应允,两人就佛道修行中的共通之处进行了深入交流。张棂星发现,一休大师对静心禅定的理解确实独到,许多观点让他茅塞顿开。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张棂星才依依不舍地告辞。

回到清幽观,四目正在院中踱步,见他回来,明显松了口气:“师叔祖,您去哪儿了?“

“去一休大师那儿讨教佛法。“张棂星坦然道。

四目脸色一变:“那老秃驴能有什么好教的!师叔祖可别被他带歪了!“

张棂星笑而不语,从袖中掏出一串佛珠:“大师送的,说是可以静心凝神。“

四目接过佛珠,表情复杂:“这老秃驴...倒是大方...“

晚饭后,张棂星看到四目偷偷把佛珠戴在手腕上,还试着学一休大师的样子捻动念珠,不由得会心一笑。

夜深人静,张棂星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见闻。清幽观与竹屋,道士与和尚,看似对立,实则互补。这种奇妙的邻里关系,或许正是修行路上难得的缘分。

窗外,月光如水,远处的竹林沙沙作响,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张棂星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宁静,渐渐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