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这样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老子与尹喜论有无

尹喜听完玄德之道,仍觉意犹未尽,目光落在老子案头的木车轮模型上,开口问道:“先生常说大道无形,可这世间万物分明都是实实在在的形体,‘无’又从何谈起?”

老子起身转动车轮,竹制辐条在晨光中划出虚影:“你看这车轮,三十根辐条若不汇聚于中空的车毂,不过是零散木条;唯有毂中留出空洞,车轴才能贯穿,车马方能远行。就像陶匠揉泥制皿,若不留下中空的内腔,再精巧的陶瓶也盛不住半滴水。”

见尹喜凝神思索,老子又指向石室的窗棂:“这屋子四面高墙,若不开窗留隙,再宽敞的厅堂也只是闷气的牢笼。正是门窗留出的虚空,让阳光得以流淌,清风得以穿行,屋子才有了生气。”

他拾起案上的竹简轻轻展开:“世人常执着于‘有’的形体——车的坚固、器皿的华美、房屋的宏大,却忘了眞正发挥作用的,恰是那些看不见的‘无’。就像琴师抚琴,弦与弦之间的空白,才是乐音流淌的天地;画师挥毫,宣纸未着墨的留白,方显山水的意境。”

“原来‘有’是承载便利的躯壳,‘无’才是赋予功用的灵魂。”尹喜恍然。

老子颔首:“正是如此。就像你我此刻对话,言语是‘有’,而话语间的停顿、沉默,以及未曾言说的默契,便是‘无’。唯有‘有’‘无’相生,方能圆融无碍。治国、修身皆是此理,既要有制度规范的‘有’,也要存顺应自然的‘无’,如此才能张弛有度,合乎大道。”

尹喜恭敬行礼,将这番关于“有无之道”的教诲铭刻于心。此后,他在函谷关任上施政,既设律法明纲纪,又留余地容民生,使得关隘内外商贸繁荣、百姓安居,正是将老子“有无相生”的智慧化作了治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