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结束也是开始
“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
车里放歌曲,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但一定是最符合现实的
刘弘看了看手里的请帖,上面新娘的名字是那么的熟悉和遥远
甩了甩脑袋里复杂混乱的思路,将请帖放在一边
驾车朝着邀请的地点急速驶去
……
“先生您好,请问您有预约吗?”
刘弘听见服务生的话摇了摇头,也没有把请帖拿出来
“有没有一个安静的位置可以看到下面的场景。”
“先生,不好意思……”
刘弘听见拒绝的话,将手里的卡拿出来,服务员看见以后眼睛立马亮了,然后也没有再劝阻就离开安排了,不多时就给刘弘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不用上吃的,随便上点酒就行。”
坐在高位,看着下面的蔓延宾朋,刘弘的心里是说不出的苦涩
新娘是刘弘的前女友,也是唯一谈过的女友
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适合,从来没有发生任何的矛盾和争吵
至于为什么如今走散
毕竟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可以无限等待你的女生
刘弘还记得分手那天,女生哭着说对不起,她也等不下去了,父母的压力和年龄的压力
刘弘没有生气,只是最后那天和女生最后好好的吃了顿饭,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没有过过的日子都经历过了一遍,两人和平的分开了
分开以后的这些年,刘弘拼了命的赚钱,好多次因为应酬进医院,终于在三十二岁的年纪有了自由的资本
他没有选择前进,似乎真正的刘弘在几年前就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一具行尸走肉
他将这些年的积蓄分成了三份,一份给了父母,足够二老以后养老,一份给了福利院,资助了非常多的有梦想但家庭贫困的青年,最后一份在今天,留给这个自己爱了一辈子却爱而不得的女生
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婚礼现场进行到了最后宣誓的环节,最后新娘新郎热情的拥吻
刘弘把杯中的酒喝完,然后找到登记的人,给了一个超级大的随礼,最后默默地离开了
……
车子在路上行驶得飞快
刘弘的情绪或许已经到了巅峰,但是他停不下来,他不想停下来
就在汽车的车速快到顶峰的时候
砰
一声巨响传来,车辆在一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撞破了围栏,一下冲到了大海之中,燃起了熊熊烈火,看情况里面的人恐怕也难逃一劫。
很快在群众的帮助下,各种鸣笛声接踵而至
而刘弘,这会儿只感觉自己的眼睛很疲惫,睁不开
“挺好的,就这样结束吧。”
最后意识彻底的陷入黑暗,回归了天命循环之中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当刘弘的再次有意识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了一个黑暗到看不见边际的空间之中
“喂?有人吗?这是哪里?我不是死了吗?”
刘弘找了许久都看不到一点人影,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只见面前突然出现了两个光点,很快,光点就快速的幻化成了人形的模样
“你好,请问这里是哪里?”
两个人形的光影没有回答刘弘的疑问,反而有些错愕的看着刘弘
“大机缘者,九世天命结束,不入轮回。”
“红尘之后归入神位吧。”
“是极是极。”
然后就在刘弘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两个人影就挥了挥手,刘弘的意识就再一次陷入到了黑暗之中
……
“报!急报!北疆发生严重蝗灾,鞑靼集结十万铁骑于大同边境,鞑靼已亲率使团前往我朝皇城求粮,不日将到达皇城!”
“求粮?求什么粮需要集结十万铁骑?该死的鞑靼人,他们分明是在威胁逼迫于朕!”
“传旨:令朝中重臣立即来宫中议事,敢有怠慢者,诛!”
庆朝康武十七年冬
茫茫草原之上,天际忽降鹅毛大雪,连绵不绝,宛如天地间织就一张银白巨网,将万物笼罩。这场前所未有的风雪之灾,致使草原上牛羊牲畜哀鸣连连,冻毙者不计其数,昔日丰饶的草原,转瞬间成了生命的禁地。
鞑靼各部落首领聚于毡帐之中,火光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愁云满布的脸庞。他们深知,若再这般坐以待毙,部落的生存之火将彻底熄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一个沉重而决绝的决定,在众人的沉默与叹息中悄然达成——南下,向庆汉边境寻求一线生机,哪怕这意味着要踏上一条布满荆棘与鲜血的道路。
这不是轻率的抉择,而是草原人在绝境中的无奈抗争,是对生存权利的顽强争取。他们明白,此行凶险万分,但为了部落的延续,为了子孙后代能有片瓦遮头、牛羊满圈的日子,他们甘愿铤而走险,哪怕前路是无尽的黑暗与未知。
于是,在这风雪交加的寒夜,鞑靼人默默整理行装,将对家的眷恋深埋心底,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鞑靼部率军十万号十五万大军侵犯延边,仅莫约二十日的光阴就攻破榆林、淮节一带军镇七座,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消息传回康武朝满朝哗然
康武帝大怒
不顾满朝文武劝阻,下令兵部、户部、工部整军二十万并亲自率兵与鞑靼作战
康武十六年
康武帝于大同镇击溃鞑靼,斩首万余
本应大获全胜后顺利班师回朝的康武帝不听众臣劝阻执意北上意图一战尽其逸
九月底以京营中郎将贾代善为中军大将,贾代化为大军先锋,其余勋贵家各自精锐随军跟随,浩浩荡荡的往紫荆关出发
十一月鞑靼骑兵遭遇庆朝大军,庆军大胜,斩首四千余
十二月进入草原
二月陆续遭遇鞑靼骑兵,庆军所向披靡,大大小小遭遇十几场,均大获全胜
众将士见此,无不佩服康武帝的决策,均认为鞑靼部此时不堪一击
康武帝见此更加的坚定了自己北上的决策
但众口有别
贾代善与贾代化两位跟随过先宁荣二公上过战场北击过蒙古的老将自然能看出事情的蹊跷
于是暗中与北静郡王沟通
三人联合上奏请求康武帝缓行,要求增加斥候和哨军广探鞑靼的实际情形,试图摸清对方的意图后再做后续的决定
但此刻上头的康武帝没有同意三位肱骨的要求。
五月,大军已至草原腹地,探马回报,鞑靼开始有节奏的往长城一带撤退
六月,康武帝下令,全军出击势必在鞑靼撤离长城之前一举歼灭对方
贾代善贾代化及北静郡王三人再次上书,要求康武帝留守中军指挥,帝大怒,驳回了三人的请求并罚贾代化留守大同,北静郡王负责后勤
后续时日,贾代善贾代化及北静郡王屡次上书,均被帝驳回后不允
六月末某日入夜,众军安歇后,鞑靼部精锐避过哨探,马蹄裹布口衔棍,悄悄的靠近了庆朝大军军营,然后趁众军入夜时分悍然发动突袭,一鼓作气攻入了军中大营。
鞑靼迅猛地攻势让早就已经入夜且成骄兵的庆朝大军猝不及防,慌乱中贾代善与北静郡王二人迅速做出决策,由贾代善带着禁军的精锐护卫康武帝,而北静郡王则穿上康武帝的战甲将来犯的鞑靼朝北面吸引而去。
此一战,庆朝大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北静郡王不愿受俘之辱在将鞑靼人引走之后便就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自刎归天。勋贵一脉除了少数跟着康武帝突围的,其余人全部尽忠战死。
回撤途中,鞑靼追兵不断,最后没有办法,众勋贵中,由一等伯兼世袭一等将军牛清主动请缨做诱饵,带兵四千朝大同方向引兵而去。
贾代善则带着剩余的三千骑兵一人三马不间断的护送康武帝一路躲开鞑靼探马朝平居关而行,过平居关后经铁山堡最后回至京城。
而牛清等人在将追兵引至大同后与贾代化军合兵一处,血战大同,最后经历一场骇人的大战后殁于此地,全军死守大同七日存余一千老弱。
鞑靼部眼看康武帝已然败逃,果断向长城一带军部发往军令,全军越过长城,兵锋直指中原腹地,好在贾代善回朝后立刻组织军方开始有效的反击,双方摩擦一直不断,一直到十二月中旬,天降大雪,鞑靼的骑兵再也无法支持长线的消耗战以后这才退兵而走,
贾代化到底是上了年纪,经此一役后心中的那股气算是彻底的散了,加上大同一战着实血刃繁多身上受了不少的伤,鞑靼退兵之后便一直久病不起,没多长时日便去了。
康武帝回京以后连续罢朝十五日,最后眼看朝政无人决策,这才不得已再次上朝,一上朝会,便要求各路地方领兵勤王,然后要求兵部募兵补足本次战役的京营损失,最后下旨要求各北方要道、军镇严防死守,防止鞑靼再次入侵。
同时还下旨大同新任指挥使杨志,要求死守大同,但是绝口不提救援等事宜。
一月,等到战后工作彻底的落地以后,康武帝才对此次战死的士兵军官做了抚恤。
首先是贾代化与北静郡王二人,北静郡王救驾有功,宁死不降,酌其子水溶不降等袭爵。牛清护驾有功,死战不降,酌其子牛继宗不降等袭爵。贾代化兵守大同有功,死战不降,其子贾敬不降等袭爵并为原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贾代善救驾有功,荫其一子贾赦为东宫伴读,贾代善加封京营节度使。其余战死将士各有封赏。
但是自此以后,康武帝对于出兵草原之事再不提起。每年对于草原进犯,只是要求各地死守。但是此次战败,让康武帝性情大变。原本对于自己亲手培养的太子,从之前的宠爱,多次夸奖的情况经次战败回来后变为了屡次在朝堂上对太子训斥。
贾代善看到这样的情形,也借口身体不适居家休养。康武帝虽然准了休养的折子,但是没允许贾代善辞去京营节度使的折子。
勋贵力量衰弱尤其厉害,经过康武帝的有意摆烂之下,文官集团开始迅速崛起,其中为了压制四王八公中的四王,便重用八公,意图形成王公对峙的情况。
其中八公中荣国府和宁国府继承人贾敬和贾代善能力最强,也最受重用。荣国府掌京营为京营节度使,宁国府掌禁军,此刻的两府可谓权势滔天。
甚至康武帝为了表示对荣宁二府的器重,战后封赏中特地安排荣宁二府的嫡长子进宫陪太子读书。其中贾赦陪太子习武,贾敬陪太子学文。两人一文一武可谓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贾家此刻如烈火烹油,进退两难。
康武十八年除夕夜,皇城莫名起火,随后京营收到调令,荣国府掌权人贾代善收到康武帝内侍口谕,太子于东宫谋反,要求贾代善领兵勤王救驾,贾代善知道俩府与太子的关系,如果耽误,两府的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果断地跑到东府与贾敬沟通后,由贾敬率禁军前往正阳门阻击叛军,自己则前往西郊大营之中调兵勤王。
只是让贾代善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带兵赶到皇城时,看到只有太子自杀的一幕。
康武帝看到贾代善带兵前来,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贾代善着人将兵带返京营,然后让他一人入宫,这一次入宫时间有两日,期间说了什么,无人得知。
只知道贾代善出宫以后没几天荣国府就传出贾代善病逝消息,皇帝怜惜,让贾赦袭了一等将军爵位。让贾政做了工部主事。而原太子府被抄,原太子府众人全部被斩杀。
此事后,荣国府和宁国府惶惶不可终日。贾赦居家,不得贾母喜欢,堂堂荣国府继承人,居住在东跨院,日日好色贪财不再过问家中俗事。而宁国府贾敬则选择上山做了道士,让其嫡子贾珍袭了爵。原本权势无边的荣宁二府就此开始衰败。
另一边,原太子兵谏之时,皇家长公主府之夫,东山大营一等将军并封忠勇郡王刘并为防止皇嗣被伤,领兵与叛军作战,至战中受刀剑之伤不治,长公主听闻此噩耗,没多久便郁郁而终,只留有一遗腹子,名刘弘,后康武帝念起忠义加封其子刘弘不降等袭爵。
昔日太子之变后,康武帝的身体日渐衰弱,朝纲难理,终在两年前将皇位禅位于三皇子赵晏,自己则退隐至庄严的龙首宫,过上了太上皇的闲适生活。
三皇子赵晏登基之后,改元弘治,以示新政之始。他大赦天下,减轻百姓负担,降低赋税,致力于民生休养。念及旧情,他未曾忘怀刘并与长姐的昔日恩情,特地将刘并的遗腹子刘弘接入宫中,由皇后与自己亲自抚育。
而此子,正是已经重生的刘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