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6-23 17:05:42
封面
版权信息
献言
| 绪论 | 杂家研究与《淮南子》研究
一、杂家研究述评
二、《淮南子》研究简评
三、研究反思与基本研究思路
| 第一章 | 《淮南子》结构新解
第一节 《淮南子》结构观与结构营建
一、《淮南子》“大者江河”结构的基本形态
二、“无凝竭底滞”结构的营造
三、“卷握而不散”的保证
第二节 《淮南子》篇章间的结构关系
一、从普通理论到治国理论——《精神训》《本经训》之间的演进关系
二、相同主题的辩证互补——《主术训》和《缪称训》的辩证互补关系
三、《道应训》《泛论训》和《诠言训》之间的辩证互补
四、《说山训》《说林训》《人间训》之间的辩证互补
五、《泰族训》的总结
第三节 《淮南子》与《吕氏春秋》结构比较
一、《淮南子》与《吕氏春秋》结构的相近之处
二、《淮南子》和《吕氏春秋》结构的区别
| 第二章 | 《淮南子》的议论艺术
第一节 《淮南子》融会贯通的议论艺术
第二节 理念表达的新手法——“模糊弥合”
一、《韩非子·喻老》和《解老》的性质辨析
二、《韩诗外传》的性质
三、《淮南子·道应训》的模糊弥合及文学意义
第三节 《淮南子》对“九州说”的理论改造
一、九州说的发轫与早期特点
二、《吕氏春秋·有始》篇的“九州说”及其特点
三、其他文献的“九州说”及《淮南子》的意义
第四节 《淮南子》对“感应论”的理论改造
一、从道家感应论说起
二、《吕氏春秋》的感应论
三、《淮南子》的感应论
| 第三章 | 《淮南子》的文献处理艺术
第一节 《原道训》《俶真训》的文献来源及结构关系
一、两篇的主旨与分工
二、行文方式的差异
三、两篇的文献来源
第二节 《淮南子》与前代文献的关系
| 第四章 | 《淮南子》的文学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文体学视野下的《淮南子》
一、行文形态和特征
二、《说山训》《说林训》中的具象
三、《说山训》《说林训》说理的所涉范围
四、两篇的内在结构
五、《说山训》《说林训》与连珠体
第二节 文章学视野下的《淮南子》
一、关于“文章学”
二、《要略》的文章学内容
三、《要略》的文章学特征及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中的地位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