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03 15:38:37
封面
版权信息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宋朝士人与皇帝的关系
01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02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二
03 如何评价宋朝重文轻武?
04 燕云十六州的关键地位
05 雍熙北伐与“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
06 赵普如何影响皇位的继承?
07 辽军南下与澶渊之盟
08 天书与封禅也无法提高皇权
09 武将狄青的悲剧
10 士人集体力量与皇帝权力平行合作
第二讲 北宋的变法与党争
01 近世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
02 宋代党争:意见之争远胜于身份之争
03 北宋的新“朋党”观念
04 君子党与小人党
05 苏轼:台谏对宰相影响太大了!
06 为什么范仲淹主张给朋党合法性?
07 北宋的保守党和改革党
08 助长党争的一个因素是皇帝
09 “拗相公”王安石的四大罪名
10 党争败坏政治思考与讨论的空间
1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第三讲 从北宋到南宋
01 没有接受君王教育的宋王朝
02 连续几个不愿当皇帝的皇帝
03 从神宗到哲宗上上下下的执拗
04 文人宋徽宗被选为皇帝
05 误判时局,宋徽宗联金攻辽
06 靖康之变:尽量议和,皇帝当人质也同意
07 宋金南北对峙的地理因素
08 岳飞的军事目标从未得到皇帝认可?
第四讲 宋代的城市生活
01 “两税法”和“熙宁变法”
02 从纸钞到白银,近世社会的货币特色
03 南北分工产生的运输和交易需求
04 运输系统发达,北方人吃到南方米
05 从墟市、鬼市到城镇的交易网络
06 为什么说唐与宋所说的“城”截然不同?
07 富人向城市集中
08 全国性市场:谋天下之财,获天下之利
09 到开封相国寺和绍兴开元寺的市集开开眼
10 南宋城市人口比例可观
第五讲 宋代古文运动
01 《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汴京繁荣景象
02 因科举评分标准,四六骈文仍是文章主流
03 宋初用于社交酬答的“西昆体”盛行
0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5 柳开、石介等论古文:浮华的文辞不足以明道
06 “唐宋八大家”为何是这样的名单?
07 欧阳修:文章没有长远的价值,道理才是永恒
08 以欧阳修为中心的古文运动
09 程颐:沉溺文章会玩物丧志
10 朱熹:欧阳修怎么能与文王、孔子一样看待?
11 道统与文统分离,“语录体”兴起
第六讲 重读宋诗
01 为何相对唐诗,宋诗看上去是被后人忽视的?
02 严羽《沧浪诗话》中“诗必盛唐”的观念
03 古文运动的副产品——江西诗派
04 宋诗的双面性格:学唐诗,打破唐诗
05 黄庭坚在诗中树立的新姿态
06 宋诗特质之一:唐突唐人,破格精神
07 宋诗特质之二:唐诗中少见的悬疑性
08 宋诗运用广泛,规模庞大
09 南宋诗史“四大家”与“江西诗派”无法切割
10 宋诗的能量来源与尽头
第七讲 重读宋词
01 为什么黄庭坚写出了差别巨大的两首词?
02 从词的起源谈起
03 音乐的发展需要“倚声新词”
04 词是男性为女性代言
05 “词”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和歌唱场合的限制
06 词至南唐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07 宋词对《花间词》与南唐词风的承袭与修正
08 柳永:创造慢词,有了叙事写景的功能
09 苏轼:对词进行革命,打破音乐的限制
10 周邦彦:承袭柳永,音乐路线发展到极致
11 词的文字性远超音乐性
第八讲 辽、西夏与金
01 从汉末“五胡乱华”开始的民族关系模式
02 耶律阿保机攻河东、代北掳汉人
03 耶律德光南北分政
04 辽军出兵南下,不为土地为什么?
05 辽的衰败与女真崛起
06 女真在灭辽和北宋后如何建立统治?
07 金汉化太深带来哪些问题?
08 富弼与西夏十余次战役竟无一次获胜
09 为什么西夏没有独立的历史记录?
10 蒙古崛起的机遇
第九讲 草原风云
01 传统史学以人写史的问题所在
02 现代史学对个人过度怀疑的偏见
03 在草原混战中出生的铁木真
04 忽里台推举共主,铁木真始称“成吉思汗”
05 军队建设:不信任亲族,不分享权力
06 成吉思汗发动战争的两个原则
07 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进入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