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0 17:23:37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新媒体环境下科研服务方式与用户信息行为的变革
1.1.2 用户生成内容成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1.1.3 社交网络关系对用户知识分享与传播的深刻影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学术虚拟社区研究现状
1.3.2 信息交互行为研究现状
1.3.3 社会化交互研究现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学术虚拟社区
2.1.2 社会化交互
2.1.3 学术虚拟社区社会化交互
2.2 社会网络理论
2.3 S-O-R模型
2.4 远程交互层次塔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的机理分析
3.1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的动机
3.1.1 知识动机
3.1.2 成就动机
3.1.3 社交动机
3.1.4 情感动机
3.1.5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动机模型
3.2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的要素分析
3.2.1 社会化交互主体要素
3.2.2 社会化交互客体要素
3.2.3 社会化交互环境要素
3.2.4 社会化交互技术要素
3.3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网络结构
3.3.1 社会化交互网络关系的形成
3.3.2 社会化交互网络的二方关系结构
3.3.3 社会化交互网络的三方关系结构
3.3.4 社会化交互的星状网络拓扑结构
3.3.5 社会化交互的环状网络拓扑结构
3.3.6 社会化交互的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3.4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形成过程
3.4.1 刺激识别阶段
3.4.2 信息加工阶段
3.4.3 行为反应阶段
3.4.4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形成机制
3.5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机理模型构建
3.6 本章小结
4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
4.2.1 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4.2.2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社会化交互态度
4.2.3 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联结强度与社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
4.2.4 社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化交互行为
4.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收集
4.4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5 结果讨论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网络结构与行为特征分析
5.1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网络结构分析框架
5.1.1 宏观层——整体网络
5.1.2 中观层——内部子结构网络
5.1.3 微观层——个体网络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样本选取
5.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 社会化交互整体网络结构与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5.3.1 网络社群图
5.3.2 网络基本属性
5.3.3 网络的关联性
5.3.4 整体网络结构下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特征
5.4 社会化交互网络内部子结构与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5.4.1 二方关系分析
5.4.2 三方关系分析
5.4.3 凝聚子群分析
5.4.4 核心—边缘分析
5.4.5 内部子结构网络下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特征
5.5 社会化交互个体网络结构与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5.5.1 中心性分析
5.5.2 结构洞分析
5.5.3 个体网络结构下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特征
5.6 本章小结
6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效果评价
6.1 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效果评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