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8 18:43:36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八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序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材料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材料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考察
第一节 导语:为何要考察案件范围?
第二节 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类型
一、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异同
二、能否适用于所有案件?
三、案件类型实证比较分析
第三节 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审级
一、强化一审的中心地位
二、突出二审的救济功能
第四节 如何迈向实质化的案件审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举证
第一节 导语:对法庭举证实践的质疑
第二节 举证顺序:新型混合式庭审调查程序
一、证据调查顺序的确定
二、证据调查顺序的方法
第三节 举证主体:诉讼角色冲突的理性回归
一、被害人的角色定位
二、被告人的角色定位
第四节 举证范围:如何减少控方的不当举证
一、批量举证与逐一举证
二、定罪证据与量刑证据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罪轻证据
第四章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质证
第一节 导语:法庭质证虚化如何生成
第二节 法庭质证的功能及实践样态
一、法庭质证的功能
二、质证的实践样态
第三节 法庭质证的内在结构剖析
一、质证主体资格的认定
二、质证对象范围的厘清
三、质证内容范围的确定
四、质证程式与方法的区别
第四节 法庭质证的配套程序优化
一、通过庭前会议聚缩质证的范围
二、保障被告人获得律师的帮助权
第五章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人证问题
第一节 导语:证据调查方式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以人证调查为主线的逻辑展开
一、人证调查的主体范围
二、人证调查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控辩式诉讼的人证调查基本方法
一、交叉询问制度
二、对质询问制度
第四节 如何解决有争议关键证人出庭
一、证人出庭的范围与意义
二、证人出庭实证比较分析
三、必要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
四、我国证人出庭的改革进路
第六章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认证
第一节 导语:法庭认证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 认证方式:关于当庭认证的纷争
一、对当庭认证的质疑
二、对当庭认证的支持
三、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四、认证实证比较分析
第三节 认证依据:严格规则抑或自由裁量
一、证据能力
二、证明力
第四节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混同与厘清
一、证据属性的误解与纠偏
二、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学理辨析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审查认定
四、认证具体标准的局限与完善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实现程度
一、肯定性评价
二、否定性评价
第二节 改革有效但有限:一个深度追寻
一、改革规划执行有限
二、既有制度框架束缚
第三节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技术路径的完善
二、法治路径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一、国外译著
二、中文著作
三、期刊
四、外文资料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