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行见面礼的你 (1)
各位好!人们在社交场合见面,往往需要互行见面礼。以下,我们来谈谈有关行见面礼的礼仪。
张芳刚刚被选中担任奥运会礼仪小姐那阵儿,可没有而今那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潇洒。当时,她私下里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为之献花的外国运动员要是一高兴,冷不丁要吻自己,该如何是好?不接受吧,电视或许正在向许多国家和地区实况转播,推辞躲藏岂不丢国家的人?接受吧,自己不习惯,再说正值妙龄的自己怎么能把初吻让给一个外国人呢?
后来张小姐实在拿不出“对策”,只好红着脸悄悄去向为礼仪小姐们作指导、培训工作的老师讨教。老师一听笑了,他跟张小姐才谈了几分钟,张小姐也“扑哧”一声腼腆地笑了。礼仪老师的短短数语何以使张小姐的愁眉苦脸为之一扫呢?说来倒有趣儿,他只不过告诉了张小姐:什么是亲吻礼。
他说:亲吻礼是外国人在社交活动中会见亲朋故旧或与家人会面时的一种以相互亲吻表示亲密、友善的见面礼。亲吻不等于接吻,因行礼者相互关系有所不同,所以相互亲吻时“接触”的具体部位亦各不相同:长辈与晚辈亲吻时,长辈吻晚辈的额头,晚辈则吻长辈的下颌。平辈人之间行亲吻礼,则只能够相互轻吻一下或轻轻贴一下对方的面颊。接吻,即国人所说的亲嘴仅是属于夫妻或情侣们的“专利”,其他关系者大多不接吻。
他还说:亲吻礼在西方比较流行,然而即便夫妻或情侣往往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前接吻。在有的阿拉伯国家,人们也以亲吻为礼,不过仅限于同性之间使用。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张小姐都犯不上为此“多虑”。
所谓见面礼,其实指的就是人们会面时以其具体的、规范的动作,向自己的交往对象表达善意的约定俗成的做法。
如果说,我们了解一些国外的见面礼大半是为了有备无患的话,那么通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常用见面礼,则是存在着极大的实际需要的。
首先,我来谈谈握手礼。
在国内外,目前它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其正确的做法是,人们在介绍之后,或互致问候之时,双方各自伸出自己的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与对方相握后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并用,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许一握,时间不宜超过三秒钟。
握手时,还应特别注意上身稍往前倾,头略低一些,和颜悦色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毕恭毕敬。
虽说握手礼无人不会,无人不用,可握手为礼时的十种忌讳却为许多人所不知。“握手十忌”具体如下:
其一,忌不讲先后顺序。在社交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颇多讲究,一般而言讲究“尊者决定”,即由身份尊贵的人决定双方有无握手的必要。正确的顺序应是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后者“先下手为强”,抢先伸出手去,却得不到前者的良好反应,会很令人难堪。
如同时要与许多人握手,也应当以此类推,讲究“先来后到”。应当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
其二,忌心不在焉。与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问好时以双目正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充满自信的表示,也意味着对对方以礼相待。若是在与人握手的短暂时间里显得三心二意,或是目中无人,或是忙着招呼其他人,都是对与自己握手者的失敬。
伸出一只手与人相握时,另一只手应当空着,并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用它拎着提包,插在口袋里,或是对其他地方指指点点,都显得用心不专。
其三,忌不摘手套。手套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护手部,因其左摸右碰必定不干净,所以与人握手时还是摘下它为好。女士虽被允许在社交场合戴着手套与人握手,但摘下它未必有失身份,与长辈、佳宾握手时更是如此。
伸出去与人相握的那只手不要带有手汗。如果它使与之相握的人感到湿乎乎的,只能说明你过度紧张。因此当你摘下手套准备与人握手时,应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揩干手掌。
其四,忌掌心向下压。与人握手时,通常应大大方方地把手伸过去。若是要刻意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伸出手与之相握时,应当掌心向上。
在平时,千万不要掌心向下压着去握别人的手。与掌心向上的谦恭之意截然相反,掌心向下与人握手会给人以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感觉。
其五,忌用力过重或过轻。有人为表示待人热情,握手时用力过重,以致疼得对方龇牙咧嘴。有人为维护自尊,握手时只用指尖与对方接触,或是干脆在他人握住自己的手时一动不动,不作任何反应。前者的做法显得粗鲁无礼,后者的做法则显得妄自尊大或敷衍了事。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不轻不重地用手掌和手指全部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微微上下晃一下。自己的手被人握住时,也应微微晃一晃,以示有所回应。
其六,忌不断点头哈腰。一般在与人握手时,应与对方相互问候致意。若环境不许可,也可以用点头致意来代替。同令人尊敬的长辈、上司握手时,主动欠身以示恭敬,未尝不可。但绝对不要跟任何人握起手来,都又点头又哈腰,而且没完没了。那样做,未免让人觉得客套得过分,甚至有表演之嫌。
其七,忌长时间握手。同别人握手,特别是同异性握手,时间不宜过久。它通常持续三秒钟左右则足矣。
有的人话多,不管跟谁见面,都喜欢拉着手便“开侃”,而且话不说完不会松手。这实际上是热情过了头。握手之后,大家再问长问短,有什么不好呢?
其八,忌滥用双手握手。重逢故友至交,或是慰问他人时,以双手与之相握是合情合理的。面对长辈、上司或佳宾,伸出双手去捧接对方伸过来的手更是谦恭备至。
然而不宜随处用双手与人相握,尤其忌讳随便伸出双手去握住关系一般的异性朋友的一只手。若以两只手像制做“三明治”一样“夹”着他人的一只手,而且久久不放,不是使人尴尬,就会令人误解。
其九,忌用左手握手。接触外国友人时,慎用左手与之相握。穆斯林和印度人都认为,左手仅适用于为自己洗浴,或是去洗手间方便,右手才负有高雅的使命。若用左手与之相握,或握手时双手并用,他们都会感到是有意的侮辱。西方人同样也不习惯用左手与人相握。
其十,忌交叉握手。在公共场合,如果需要与之握手的人士较多,可按照握手的礼仪顺序,或由近而远地依次与人握手。西俗忌讳交叉握手,即两人握手时,另外两个相握的手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与之交叉,否则就会构成西方人认为最不吉利的十字架图案。因此在涉外场合跟较多的西方人打交道时,握手务必依次而行,争先恐后是没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国内其他常见的见面礼。
除握手礼外,目前在国内的社交场合人们所使用的见面礼还包括致意、举手、点头、微笑、欠身,等等。它们主要适用于已经相识的友人在大庭广众之前相互致意。
其一,致意。它的基本规则是: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晚辈应先向长辈致意,未婚者应先向已婚者致意,学生应先向老师致意,职位低者应先向职位高者致意。一般而言,作为女士,唯有遇到长辈、老师、上司以及自己特别敬佩的人的时候,才需要首先向对方致意。遇到别人首先向自己致意,不管自己心情怎样、感觉如何,都必须马上用对方所采用的致意方式“投桃报李”,回敬对方。绝不可视若不见,置之不理。
由于致意主要是在不宜多谈时以动作去表达对他人的问候,所以致意的动作不能马马虎虎,表情也不能过分呆板,或显得萎靡不振。
致意乃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故向他人致意时一定要使对方看到、看清,才会使自己的友善之意“此时无声胜有声”。致意时不要同对方相距太远,比如站在几十米开外,也不要站在对方的侧面或背后。假如对方由于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对你的致意毫无反应,是令人难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