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科学养护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健康(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高度肥厚,使幽门管腔延长、变细、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通常会表现为:小儿出生后2~3周出现进行性喷射性呕吐,发生于每次吃奶后10~30分钟,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量多,与正常溢奶不同,吐出物不含胆汁,呕吐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减少,体重不增。同时上腹部饱满,多数在右上腹可触及枣样肿物。

治疗

(1)外科治疗: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疗程短,效果好。术前必须经过24~48小时的准备,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盐。营养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改善全身情况。术后进食应在翌日清晨开始为妥,先进糖水,由少到多,24小时渐进奶,2~3天加至足量。术后呕吐太多是饮食增加太快的结果,应减量后再逐渐增加。

(2)内科治疗:内科疗法包括细心喂养的饮食疗法,每隔2~3小时1次饮食;定时温盐水洗胃;每次进食前15分钟服用阿托品类解痉剂等三方面结合进行治疗。

9.先天性疾病筛查

先天性疾病筛查系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病,在新生儿早期进行筛查,检出患儿进行早期诊治,从而避免精神发育不可逆损害及智力低下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出生缺陷进行早期诊治,使之不致残或少致残,从而保障人口素质,为实现我国人口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人口健康素质保证。

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对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这两项新生儿筛查比较普及。采用的办法是:在新生儿开始吃奶72小时后从足跟取几滴血,使血洇在试纸上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这种筛查可以最后排除孩子是否患有这两种疾病。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病,属隐性遗传,即父母携带了这种病的基因,但可以没有症状,我国发病率约为1/16500。其发病机理是进入人体的苯丙氨酸不能被人体代谢,因而患儿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使尿有一种特殊的鼠尿臭味,故名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最主要的受损器官是大脑,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导致脑细胞受损,患儿出生时都正常,未经特殊的饮食治疗,通常在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最为明显。以智力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抽搐、肌张力增高等症状,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致黑色素合成不足,所以患儿的毛发、皮肤和眼虹膜色泽变浅。

本病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发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最主要的是饮食治疗,婴儿使用一种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以后添加的食物应以淀粉、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饮食控制至少要持续到青春期以后。本病饮食治疗费用昂贵,所以最好是预防,避免近亲结婚。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往亦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儿出生时就没有甲状腺或甲状腺发育不良,部分或完全没有分泌功能,病因不详,发病率约为1/7000。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需终生使用甲状腺素治疗,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一般应在出生后1~2个月即开始治疗,以免遗留神经系统损害,治疗开始愈早愈好,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者,90%智力可达正常,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智力低下的发生。

3.1个月至3岁宝宝的喂养

营养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正确的喂养能保证正常发育和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对病儿尤为重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代谢旺盛,对营养需要量较大。因此不仅要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还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婴儿期的营养需求是最重要的时期,但喂养又是最困难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婴儿正是一生中长身体的时段,生长发育快,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但消化能力比成人弱,故饮食供给必须结合其消化功能特点,合理喂养,才能避免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

婴幼儿的基本营养需求

热量的需要:宝宝的一切代谢活动,都需要热量,热量是通过营养素供给的。

人类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

宝宝的生长发育,蛋白质是最重要的营养素,同时也是合成免疫抗体、激素、消化酶等物质不可缺少的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需2~2.5克/千克,牛乳喂养则需3~4克/千克,混合膳食喂养约需3克/千克;学龄前儿童需蛋白质每天3~3.5克/千克,学龄儿童每天需2~2.5克/千克;成人每天约需5克/千克。食物中乳类、蛋类、肉、鱼和豆类,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较植物蛋白质为优,米、麦类植物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故混合供给小儿营养是合理的。在规定乳幼儿膳食时,动物蛋白质应不少于所需蛋白质的一半。若小儿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生营养不良,如发育停滞、肌肉松弛、贫血、水肿等。如供给蛋白质过多,可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和便秘等。

脂肪

脂肪是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脂肪能防止体热的消散,保护脏器不受损伤和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婴幼儿饮食中脂肪供给的热量约占总热35%。脂肪来源于食物中的动物油、植物油、奶油、蛋黄、肉类、鱼类等,也可在一定条件下由摄入的糖类和蛋白质转化而来。长期缺乏脂肪的小儿,体重下降、皮肤干燥易发生脱屑,还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供给脂肪过多,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发生酸中毒。人乳喂养约95%的脂肪被吸收(因人乳中含脂肪分解酶),牛乳喂养者仅有80%~85%的脂肪被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随粪便排出体外。

糖类

糖类是热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其供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0%,食物中乳类、谷类、豆类、水果、蔬菜中均含糖。糖类缺乏时,身体便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热)量来源;糖类供给充足时,部分糖类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内,剩余糖类能转化成脂肪。婴儿饮食内过多供给糖类,最初其体重可迅速增长,日久则肌肉松软、面色苍白呈虚胖样,实为不健康的表现。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者的供给,须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发挥各自的良好作用。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及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并与酶有密切关系,每日需要量很少,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与小儿营养关系密切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叶酸等。维生素对婴幼儿营养尤其重要,若缺乏会影响发育,还会出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症。

矿物质

(1)常量元素: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其中含量>5克的有钙、磷、镁、钠、氯、钾等。常量元素主要参与构成人体组织成分。常量元素中钙的问题最多,婴幼儿钙的沉积高于生命的任何时期,2岁以下每日钙在骨骼增加200毫克,非常重要。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大豆是钙的较好来源。

(2)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需通过食物摄入。但在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必需微量元素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8种,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元素缺乏病。

乳幼儿最容易缺乏的是钙和铁。钙在人体矿物质中占最大分量,99%的钙存在骨骼中,也是牙齿的主要成分。小儿在生长发育期需钙量较成人多,每日需1克左右。铁的主要功能是制造血红蛋白及肌蛋白,乳类内仅含微量铁,故自生后3~4个月起应添加含铁的食物如蛋黄、肝、菜末等。乳儿约需铁每天1毫克/千克,长期缺铁可发生贫血。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代谢的进行均需要水分。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动量大,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蒸发多,所以需要量相对较多。乳幼儿需每天100~150毫升/千克,随着年龄的增长,水需要量相对减少。若摄水量少于每天60毫升/千克,可能发生脱水症状。若摄水量超过正常需要量,当心、肾、内分泌功能不全时,能发生水中毒。

婴幼儿消化功能特点

(1)口腔:婴儿颊部脂肪垫发育好,有助于吸吮活动,但唾液腺分化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故不宜过早地喂淀粉类食物。3~6个月时唾液腺才发育完全,唾液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此时,小儿尚无咽下所有唾液的能力,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2)胃肠:含有凝乳酶较多,对消化乳类很适应。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水为1.0~1.5小时,母乳喂养为2~3小时,牛奶为3~4小时。牛奶因乳凝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发热、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影响胃消化时间,半固体食物能促进胃蠕动。婴儿肠管总长度约为身长的6倍,这对消化吸收很有利,但易发生肠套叠。肠黏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比成人和年长儿都高,故较易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

(1)营养/生长:母乳是婴儿必需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

(2)免疫:母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因此能保证婴儿少得疾病。婴儿发生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概率少,且能预防过敏。

(3)有益于婴儿大脑发育:母乳中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此外,哺乳过程中,母亲声音、心音、气味和肌肤的接触能刺激婴儿的大脑,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发育。

(4)社会心理问题:婴儿频繁地与母亲皮肤接触,受照料,有利于促进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

(5)减少坏死性结肠炎的危险。

对母亲和家庭的益处

(1)母乳喂养促进催产素产生,促进子宫收缩,能减少产后出血。

(2)母乳喂养可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3)母乳喂养可以节约消毒、配制人工喂养品所需的奶瓶、奶粉及人力。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用于母亲营养的消费比用于婴儿营养的消费要便宜;由于婴儿较少得病,因此可以减少医疗咨询、药物、化验和住院消费。

(4)采用哺乳期闭经方法可以推迟采用其他节育措施。

2.如何保证充足的母乳

产后半小时内开奶

全世界的儿童保健专家一致认为,用母乳喂养婴儿是最佳选择。但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产后没有乳汁分泌用什么喂呢?往往就是等待先来奶,然后再给孩子喂。其实乳汁的分泌一定要有婴儿的吸吮才能产生和分泌。

产后婴儿吸吮力弱,加上乳腺口尚未完全张开,没有形成流畅的通道,婴儿吸奶的头几口很费力,甚至哭闹,但吸着吸着乳腺口开通了,乳汁就流畅地分泌出来了。尽管产后乳汁量少,但也足够出生不久的婴儿需要。随着乳汁分泌增多,吸吮不费力,婴儿很快可以安静下来。因此,尽早给婴儿开奶,可促使乳汁分泌,并保持乳汁充足。

应在什么时候开奶呢?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要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

增加母乳的几种方法

(1)保证孕母合理营养,孕期体重增加适当(12~14千克),母体可储存足够脂肪,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2)母婴同室,产后半小时内进行首哺。

(3)适当增加哺乳次数,刺激乳汁分泌。按摩乳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保持哺乳期间心情轻松愉快,避免疲劳、焦虑、哀伤、惊恐。

(5)注意饮食,产妇应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足量水分的食物。

妈妈如何掌握每次的喂哺量

如母乳充足,新生儿正常健康,则以吃饱为度,不计算喂哺量。如母乳不足,则应补充一定量配方奶粉。因当乳房内吸不出母乳时,婴儿会哭闹,这时补吸配方奶粉,吃饱了孩子会安然入睡。成熟健康新生儿开始每次30毫升,以后逐步增加,每次增加不超过15毫升,直至总量不超过120毫升。

如何估计新生儿是否吃饱了?如果母亲的乳汁比较充足,2~5个月的婴儿能连续吸奶10~15分钟,母亲可听到孩子吞咽奶水的声音,吃饱后可安静睡3小时,体重明显增长,每日排2~3次黄色软形大便,面色红润,哭声响亮。

3.母乳喂养的方法

保持舒适的姿势

母亲可以坐也可以躺着喂宝宝,无论何种姿势,最终要使母亲

和宝宝都感到舒适、轻松。母亲的两臂要放在实处,背后用枕头或靠垫垫牢,然后将宝宝抱入怀中,以乳头触及宝宝面颊,在宝宝转过头寻找乳头时,顺势将宝宝的身体稍侧,使其腹部贴近母亲的胃部。

母亲卧姿喂奶母亲坐姿喂奶喂完奶后要立即抱起宝宝靠在您的肩上,轻拍其背部,让他嗝气,防止吐奶。

帮助宝宝含住乳头和乳晕

(1)在宝宝张大嘴时,帮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因为挤压乳晕才能使乳汁流出,仅仅吸吮乳头,会使乳头疼痛,而且由于吸吮到的乳汁少,宝宝可能哭闹甚至拒绝吸吮。

(2)若母亲乳房很大,应用食指和中指在乳晕根部托按乳房,以免妨碍宝宝鼻部通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快,引起宝宝呛咳。

(3)奶胀时乳头的伸展性差,宝宝不能有效地吸吮,这时可用手将乳汁挤出一些,或用热毛巾敷敷,使乳房柔软,帮助宝宝有效地吸吮。

①将乳头送入宝宝口中。

②宝宝将乳头全部含入嘴中。

③喂饱后抽出乳头。

喂奶后注意事项

(1)喂奶时应让宝宝吃尽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若仅吃一侧的奶,宝宝已经吃饱,就应将另一侧的奶挤出。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胀奶。胀奶不仅使母亲感到疼痛不适,还有可能导致乳腺炎,而且还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减少。

(2)给宝宝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放在床上,而要把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母亲肩上,也可以让宝宝坐在母亲腿上,以一只手托住宝宝枕部和颈背部,另一只手弯曲,在宝宝背部轻拍,使吞入胃里的空气吐出,以防止溢奶。

(3)若宝宝含着乳头睡着了或是母亲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中断宝宝吸吮时,可将母亲的一个干净手指轻轻按压宝宝嘴角,使乳头从宝宝嘴中脱出,切不可用力把乳头硬拉出来,以免伤害乳头。

(4)母乳喂养不必加喂水,母乳含有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中包括水和维生素。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观点:4~6个月内的宝宝只需母乳,不必加喂水或其他饮料。即使是炎热的夏季,母乳中的水也足够满足宝宝需要,所以吃母乳的宝宝不必加喂水。水本身对宝宝并无害处,只是喂水就意味着宝宝减少了吃奶的次数,这一方面不利于宝宝对营养素的全面摄入,另一方面由于吸吮刺激的减少,会引起母亲泌乳的减少。

4.宝宝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