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投笔从戎美名扬(3)
4月初,左宗棠派队赴援江山。4月13日,亲督率各军进扎江山县石笏(hù)地方。14日,在小清湖击败李世贤部。16日,分路进攻石门花港。经反复激战,于20日攻破太平军营垒。李世贤部东走龙游、寿昌、兰溪,返金华。左宗棠正议回师衢州,又逢太平军杨辅清部由皖南宁国进入浙江,经昌化南下遂安,于是改变计划,令刘典率军由华埠、马金自率亲兵及各营由常山进驻开化。
5月13日,杨辅清部退回到皖南。左宗棠自开化还军,于5月31日驰抵衢州西北的沐尘。左得知李世贤已从东、南、北三面聚集重兵围困衢州,而西路常山已有刘培元一军驻扎,遂令新到的王德榜、屈蟠两军进江山,而自率各军由北路进击。
6月8日,左宗棠指挥新任按察使刘典,道员屈蟠、王德榜及总兵刘培元、李定太等分九路并进,在龙游附近击败李世贤部。15日,李再战,又失利,遂从龙游退守金华府。这时太平军内部存在着太平军与广东“花旗”的严重矛盾,加上将帅之间“自相猜贰”,大都不接受李世贤号令,所以难以组织强有力的攻势。6月20日,天王洪秀全命李世贤率军回救天京。
从全局看,此时太平军已处于被动地位,而左宗棠指挥的军队屡经扩编和增调,总数已达3万人,而且配备了不少外国侵略者提供的新式枪炮,实力大为增强。
7月3日,左宗棠分南北两路继续东进,一路由刘典、杨昌浚率领进攻衢州北部地区,连破太平军营垒三十余座;另一路由刘培元、屈蟠、王德榜等指挥攻破太平军衢州东南两面的营垒,迫使太平军退守龙游、兰溪等处,衢州围解。
围追堵截战余杭
衢州虽然安全了,但以后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对数十万之众的太平军,左宗棠兵力实在单薄,而清廷分摊各省的军饷,绝大部分又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根本无法落实,尽管左宗棠后来最大限度地扩充浙军,也只能达到三四万人,远逊于曾、李所部的兵力,而这种扩军,已经拖欠浙军大量的军饷。
即便如此,也不能将这三万余人全部投入浙江战场。浙军攻克严州、富阳之后,本来可以较顺利地一鼓作气,乘胜攻克杭州,但此时安徽方面的太平军先后攻克皖南诸多城镇,浙军只能按照曾国藩的命令,抽调刘典、王文瑞一万多人马前往增援,经过数月苦战,将那里的太平军击退。
此时,曾国藩要求这一万多浙军继续深入皖南,长期在安徽境内和曾军进行会剿,这一次,左宗棠拒绝了曾国藩的命令,他只留下由王开琳率领的3300人驻守徽州屯溪镇,将其余8000人全部撤回浙江。事后证明,左宗棠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此时,浙军已经开始进攻杭州,可是离杭州六十里的余杭也驻有太平军重兵,如果单攻杭州,余杭的敌军必然会进行支援,将会使攻城部队腹背受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必须在攻打杭州的同时,也攻打余杭。这样,就只好将两万余人分开,同时对杭、余两城发动进攻。本来就严重兵力不足,一分为二之后,就更显单薄了。此时,离杭、余二城不远的湖州,聚集着大批太平军,一旦他们赶来增援,攻城浙军将面临险境,因此,调回8000人阻击援兵,显然十分必要。
李世贤因急于摆脱左宗棠纠缠,以回援天京,于六月中旬以攻为守,调大军分两路直取遂安,奔袭左军后路。于是左宗棠调刘典等九营4000人回援。六月二十日,刘典等部与太平军战于遂安东南。二十七日(7月18日),李世贤退回金华,将兵力集中于金华、兰溪、龙游、武义一线,作坚守打算。左宗棠统兵进入浙江以来,由于太平军将士的英勇奋战,使其进展相当缓慢,入浙八个月始终未能越过衢州一线。直至同治元年八月上旬,新任浙江布政使蒋益澧率广西左江镇总兵高连升、副将熊建益的湘军8000人从广西经湖南开抵衢州,战局才开始发生变化。七月,清军攻陷处州府,闰八月十三日(10月6日),蒋部高连升一军攻陷严州府寿昌。李世贤见一时无法击溃左宗棠的进攻,只好派将分兵扼守金华、汤溪、龙游一带,阻截清军东进。他自己则于是年闰八月(1862年10月上旬)奉洪秀全之命,率精兵7万多人驰救天京。此时,浙江太平军力量顿时薄弱。重点设防的龙游、汤溪等城,真正能作战的留防士兵不过数千人。群龙无首,自然会乱成一团,部队统帅不在,留浙各支太平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士气下降了很多,甚至有些将领选择了投敌变节。而这一切,对左宗棠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机会。此后,不到半年时间,清军相继攻陷汤溪、龙游、兰溪、金华、武义、永康、东阳、义乌、浦江、诸暨等地,特别是攻下了严州西北的军事要地桐庐。桐庐位于浙江中游,自桐庐七里泷径下地势渐平,江面渐阔。由于桐庐失守,太平军在杭州上游的重地只有富阳(属杭州府)一城了,浙西防线因而全部溃垮。为指挥各军沿江直取杭州,左宗棠于同治二年正月下旬(1853年3月中旬),将大本营从金华移至严州府治(在浙江上游),派蒋益澧逼攻杭州。
在浙东方面,英法侵略联军于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5月10日)悍然进攻宁波的太平军。当时英国有战舰4艘,水兵330人,由“争胜”号舰长刁乐克统带;法舰两艘,水兵70余人,由“伊台”号舰长耿尼统率。经过激战,太平军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受重伤撤退,法舰长耿尼亦被击毙,由“孔夫子”号舰长勒伯勒东继任统领。此外,刁乐克在宁波当地招募了中国游民1000人,由英军军官训练、统带,组成中英混合军,称“常安军”和“定胜军”,又称“绿头勇”;不久,法国人宁波海关税务司日意格等,也招募了400名士兵,头戴花巾,称“花头勇”,后陆续扩充至1500人,组成中法混合军,取名“常捷军”。中英、中法混合军成立后,就伙同清廷已革道台张景渠,攻占慈澳、余姚,夺得奉化。此后,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这时,清廷还应法国公使之请,任命勒伯勒东为署浙江总兵,带“常捷军”1500人防守宁波。宁波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口岸,在军事上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宁波,既可以输入军火、粮食等重要补给品,又可以取得海关税这笔重要收入。因此,左宗棠对宁波是很重视,他委派史致谔署理宁绍台道,并明确指出:“浙中饷源全在宁波海口,此处无人筹划,终无自立之理,仰面求人,其效已可睹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六日(3月15日),清军占领绍兴,而“常捷军”头目法人勒伯勒东被太平军击毙。镇海、台州等地,也先后被地方地主武装和中英、中法混合军所夺占。二月初,张景渠又占领萧山,逼近杭州。这样,浙境太平军的力量更为削弱,“金华、龙游、严郡、温、台等处陆续退守,兵屯富阳”。李秀成的部将听王陈炳文、归王邓光明亦增援富阳,以保杭州。二月,左宗棠水师由副将杨政漠率领在富阳击毁太平军船只数百艘,太平军全局崩溃已不可避免。曾国藩对此十分高兴,致函左宗棠说:
阁下受事于糜烂之后,如大海巨飓橹倾楫摧,一理阴云解驳,稍睹畔岸,远近智愚,畴不怍慰!
皖南太平军为牵制左军东进,分两路由皖入赣,以拢左宗棠后方:一路由歙(shè)县、休宁准备越过婺源,直取江西的德县、乐平;一路由黔县准备越过祁门进取江西浮梁、景德镇。为巩固后方,左宗棠不得不将刘典一军8000余人调回建德(严州府治)转向皖南。这时由左宗棠直接指挥的兵力虽有3万余人,但相当分散,除刘典、王开琳两军一万余人(王开琳部3000余人)部署在皖南外,还有万人左右分守下游的新城、桐庐和上游的淳安、遂安以及衢州、金华、严州等地。进攻富阳的部队只有蒋益澧1万多人,加上军饷缺乏,瘟疫流行(左宗棠军前后病死4000多人),所以在富阳与太平军相持五个多月,毫无进展,左宗棠自己也得了疟疾,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最后他决计求助于法国人组织的洋枪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六日(1863年9月8日),左宗棠将浙东德克碑的“常捷军”1500人调至,配合蒋益澧进攻富阳。八月初七日(9月19日),清军与“常捷军”联合攻破富阳城外卡垒,翌日占领富阳城,高连升部亦破新桥,并进而攻杭州。九月初六日(10月18日),太平军听王陈炳文、归王邓光明集中一万余人分四路反攻,被击败。十月十八日(11月28日)太平军再次从杭州反击,又被高连升与“常捷军”击退。十一月初十日(12月20日),左宗棠从富阳赶至余杭督师,双方在杭州、余杭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曾国藩为了迅速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在夺得安庆重镇之后,他进一步加强了进攻部署。早在同治元年三月(1862年4月),他派李鸿章率领淮军至上海,以上海为基地,全面进犯苏福省。同年四月又让其弟曾国荃率湘军东下,围攻天京。加上左宗棠率部进入浙东,攻陷富阳、扑犯杭州,太平天国处于三面夹击之下,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其防线逐步瓦解的局面。十月二十四日(12月15日)太平军的长江下游的主要城市苏州失守,守城将士也出现了变节投敌的情况:其守将郜永宽等八人刺杀了慕王谭绍光,向淮军投降。叛变事件也在浙江不断出现。从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同治三年正月初八日(1863年12月17日到1864年2月25日),由于平湖、乍浦、海盐、澉浦、嘉善、海宁、桐乡等地的守将纷纷投敌,杭州成了一座孤城。
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1864年2月15日),左宗棠将提督黄少春一军从余杭调至严州,以遏阻从皖南援浙的太平军。这时,皖南太平军已由绩溪进入昌化(属杭州府),并南下淳安、遂安(严州府属),威胁左军后路。左宗棠做了严密的防务:命魏喻义自新城南屯严州,喻得成屯金华,戴奉聘屯衢州,并调王开琳部“老湘军”由屯溪下趋淳安。正月十五日,王开琳会合黄少春部击败太平军于遂安之昏口,太平军分走婺源(皖南)、玉山(赣东)。二月十八日(3月25日),进入浙江北部的淮军攻陷嘉兴,杭州太平军更失掎角之势。城内个别将领图谋通敌。二十一日(3月28日),蒋益澧、高连升等用大炮轰塌城垛三丈。二十三日后半夜,听王陈炳文弃城北走。二十五日清晨,左军攻陷杭州,蒋益澧、高连升等部及德克碑的中法混合军入城后即大肆抢劫。同一天,太平军康王汪海洋也弃余杭北走武康(属浙江湖州府),清军康国器等占领余杭城。三月初二日(4月7日),左宗棠进驻杭州,始申虏获之禁,妇女财物各从其主,有敢取自贼中者,罪之。禁军士入民居,招商开市。
在杭州的争夺战中,太平军坚忍不拔,楚军屡攻不下,伤亡严重,几次遭溃败。直到1864年3月,由于嘉兴被楚军攻陷,杭州的粮道和交通线都被切断,无法据守,守将陈炳文动摇出走,钱桂仁率部千余人献城投降,杭州城才被拿下。左宗棠获加太子少保衔。8月,左宗棠主部攻陷湖州,受封为一等恪靖伯。
苏浙根据地瓦解,苏杭陷落。在太湖地区抗击中外反动武装的太平天国此后失去了回旋余地,不得不舍弃苏浙,“就食江西”。三月初四日(4月9日),左宗棠遣杨昌浚率军攻陷武康。初五日,太平军石门(属嘉兴府)守将邓光明投降。同日,李世贤、杨辅清、汪海洋退至昌化。以后,李世贤由皖南进入江西,汪海洋、陈炳文等转战浙皖;黄文金、杨辅清则留守湖州,与清军在湖州一带激战两个多月。
七月十二日(8月13日),干王洪仁玕亦至湖州。其时湘军、淮军已向胡州合击,二十五日(8月26日),湖州城南门守将陈学明向蒋益澧投降。二十六日,洪仁玕、黄文金等决定放弃湖州,西走江西。二十七日(8月28日),左军将领蒋益澧、高连升以及“常捷军”首领德克碑会同淮军将领郭松林、潘鼎新、张树声、刘秉璋等占领湖州府城。二十八日,由湖州西走的太平军被左军在梅溪击败。同日,杨昌浚经过月余的进围,占领湖州府西境的安吉县城,并追至孝平。
七月底八月初,黄文金与洪仁玕、黄文英、李继佑等,在皖南作战失利后东走浙江昌化。八月初五日(9月5日),黄文金病死,黄文英统率其军。初七日,在昌化白蛇岭被左军击败西走。初八日,左军在浙皖交界处之蜀口再败太平军。十八日,黄少春在遂安十六都迫使太平军两万余人投降。八月下旬,左军分别在常山、江山一带击败太平军。太平军在皖浙作战相继失利,纷纷转入江西,浙江境内的战事基本结束。同治三年九月六日,左宗棠上奏朝廷,称浙江太平军已全部肃清。这样,左宗棠又为清王朝建立了“规复浙江”的大功。
李世贤在江西听到天京已破的消息,与康王汪海洋率部转移到福建,相继攻克汀州、漳州等城,建立了根据地。清政府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派左宗棠督楚军从江西、浙江分道攻入福建。
赴闽督战追余部
早在同治二三年间,当左宗棠所部的蒋益澧一军,正以万人之众围攻杭州,李鸿章的淮军正由苏州进攻常州,曾国荃在南京城外包围圈逐步缩小,太平天国形势日趋险恶之时,左宗棠便预料到,清军各路人马只知集中全力进攻那些名城大邑,却忽略了防堵太平军可能突围退却的必经之路。于是他特上一折,提出了防堵太平军的意见。
金陵寇势已蹙(cù),句容、溧阳、广德均为贼据,其必由此逃窜,殆无可疑。臣三次函商曾国藩,远防不如近剿,请其注意广德。设寇由广德窜入皖南腹地,昼夜疾驰,不数日即可出险,恐宁城各将,来弗击,去弗追,终成不了之局也。曾国藩所虑,以无大支游击之师。臣窃以为贼势实穷,官军兵力亦未为薄,如权缓急应之,苏州既克,杭州之围正急,海宁、嘉兴之贼,不足为苏州之患也。常州陈坤书,李鸿章言其不甚耐战,暂舍不攻,金陵破,常州必应手而下。唯溧阳守贼李世贤狡悍著闻,贼窜必假道于此。李鸿章如暂缓嘉兴不攻,由无锡移军急攻宜兴、溧阳,西北与曾国藩溧水守军联络,纵未能即拔,较空此一路任贼窜过,自为腾之。曾国藩力持坚宁之议,见正布盖皖南、江西防兵,固为老成之见。然贼知我以坚守为主,必不攻,各将以坚守为事,必不战。倘贼舍城不攻,从间道疾驰而过,恐调拨尾追亦有所不及。何如厚集兵力,扼广德、建平、东坝,与李鸿章一军联络之为得乎?臣思虑所及,敢毕献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