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神骨(11)

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他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他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学校教职。究其原因,便是他不会察言观色。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并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表态,是一种冷静睿智的表现,提醒一个人不要冲动、冒失,要灵活圆通。

职场活用

在职场中,察言观色就尤为重要了。要提高求职的成功率,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适的仪表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外,求职者还要学会在面试时候“察颜观色”。

小李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广告策划人士,至今换过好几份工作,薪水一次比一次高,因为每次跳槽应聘新的职位,他都能如愿以偿地得到想要的职位。

问起小李的求职经历,他的经验很简单,就是看“脸色”行事。他介绍说:“求职场上招聘和应聘双方见面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面试中如果能读懂招聘方的‘脸色’,从对方的脸色、神态和举止中揣摩出他的意图和所求,应聘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比如,在交流互通过程中介绍自身的某种特长或爱好时,招聘方脸现喜色,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来,就表明对方注重你了,你就应该及时地将自身所具有的这种特长或爱好详尽地表达出来,以求对方对你更大的注意;如果你在向对方介绍其他专长或信息时,发现对方的目光游离甚至有不够耐心的神态,这说明招聘方对你这些并不在意,你就应该及时巧妙地跳开,以免犯顾此失彼的错误。

再比如,薪水和待遇问题是双方的敏感区,当你提出自己所期待的要求时,对方脸露难色,或者是态度没有刚才自然,说明这方面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假如这个职位对你很重要而不想放弃,那么你就应该妙巧地表示愿意适当放低要求,从而避免仅仅因薪水问题上的小小分歧而错过一个理想的职位,假若低于这个要求你不能接受时,也不妨直截了当点破,看对方表述时的脸部情态再作决定。

当然,想真正解读出对方的心意,有时不能只听他说了哪些话,更要紧的是看他是如何表述这些话的。求职者应尽量多到求职场上“实战”,才能更好地把握“察颜观色”这项求职技能。

骨以质分

原典

骨有质,头以联①者为贵。碎②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注释

①联:联接,即相互连接贯通,看上去完整如一体。这样的头骨自然比例均衡,可谓“相貌堂堂”。②碎:与“联”相反,指联接不完好,有明显裂纹。

译文

“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最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总而言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相好。然而,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最终也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沦为孤贫的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了两眉,父母必难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一定缺乏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的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相差是十分大的。

解读

“骨质”,在这里指的是头骨的生长联结状态,因而说“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联”,就是联结,引申出来就是相互联结贯通,没有明显的断裂状,看上去是完整而圆润的一体化的骨结构。这样的头骨自然五官均衡,与之相配,可谓“仪表堂堂”、相貌标致英俊。

“碎”,与“联”相反,指联结不完好,有明显裂纹。就如一段木头,木质坚硬,没有裂缝疙瘩,自然是上好的家具材料,反之,则没有多大用途,自然“次之”。

“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这里又体现了古人重视骨相的思想。“面佳”,一个人从相貌看,很英俊,五官端正,但不如“头佳”,意即不如骨佳。

既然说“面佳不如头佳”,是否头大就好呢?《冰鉴》跟着论述了这个问题。“头大而缺天庭”,还是不行。“缺天庭”,就违背了均衡原理,也就是骨相有缺陷,不符合“头以联者为贵”的原则。这种大头,往往会是大脑欠发达、智力不佳的表现,因而说“终是贱品”。

“圆而无串骨”,如果头骨联结而有圆润,似乎很好,但如果没有峥嵘之势,缺乏一种气势,也不能算好,有“半是孤僧”的命运之相。这种状况,如果太阳穴上的“辅弼弓骨”能突出来,也能避开“孤僧”的命运。

“头大而缺天庭”“圆而无串骨”,二者充分说明古人对骨相的定义大致是:骨大骨圆,不错,但以饱满而有峥嵘之势者为贵,否则,仍不能言贵。

在最后,《冰鉴》中还淡论了“鼻骨”与“颧骨”。

“鼻骨犯眉”,指鼻梁骨一直冲到了眉心,有越域侵犯的势态。这样自然不好,破坏了平衡原则。结论是,“堂上不寿”,即克伤父母。但另有一种情况,是鼻骨“连眉”,而不是鼻骨“犯眉”,文人若如此相,即是贵。“连眉”与“犯眉”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气势是冲克还是连结。这需要很高的辨认技巧。长着一只又高又挺的鼻子,看起来很优雅,很高贵,有一点贵族绅士风度,但这种多半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颧与眼争”,即颧骨与眼尾联得太紧,突兀出来比眼高,这就是阴阳移位,卑尊侵凌之相,自然有害,“子嗣不立”。这种情况比上面说的“鼻骨犯眉”要好区分一些。古人把它称做“颧峰凌眼”。对于贵贱和防克人的说法难免有神秘和迷信色彩,但这些部位骨骼的匀称对外在形象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骨骼的构造与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骨骼的外在形象也影响人的容貌,进而影响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对人的影响就不容忽视了。

处世活用

曹操北征乌桓以后,威震北方。因此,匈奴派了一位使臣来内地侦探虚实,其主要任务就是看看这位曹丞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曹操身材不高,他怕自己不够威武,压不住匈奴使者的气势,便在部下中挑选了一个面貌身材很有气魄的,来扮作“曹丞相”,他自己却扮成一个卫士,手执大刀,站在“丞相”的座椅旁边(那时座椅从西域传过来不久,名叫胡床)。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与匈奴使者周旋,探问他的观感意见。那人便故意问匈奴使者说:“你看,我们曹丞相是哪一种人呢?”那使者说:“很奇怪,久闻曹丞相英名,今天看来,只是一个很有福气相的平庸之辈,倒是丞相身边那个“床头提刀人”,大有英雄气概,将来恐怕并不简单。曹操听到汇报大为震惊,马上意识到“邻国有贤才,敌国之忧也”,便暗地派人在匈奴使臣返回的路上把他杀了。

这个故事说明,“面佳”固然不错,但不是根本,“面佳不如头佳”。

头部是容纳大脑的地方。我们很注重头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却忽略了对头部形状的深入分析。事实上,人的头部形状蕴涵了丰富的意义,能帮助我们看穿人心。

曹植的《洛神赋》里面形容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就用到了“奇服旷世,骨相应图”。建安风骨虽然更多的说的是文学风格,但是风骨也是人的节操的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品性如何。

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如此,骨相还在美术中应用广泛。例如,最有名的是五代画家贯休所画的十六罗汉像,他将罗汉的形像表现得骨相奇特,胡貌梵相,姿态各异,曲尽其志,成为传世名作。这就是说,骨相与当事人的天资禀赋以及修炼得道的情况形成了无法分割的有机体,是一种精神化的呈现。中国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俗语叫做:“画虎画皮难画骨,画虎不成反类犬”,画出了骨相就生动传神了,否则就走样了。

姚广孝是帮助明永乐皇帝朱棣篡夺帝位的一名谋士、功臣。他本是一名和尚,法名叫做道衍。自幼出家,本应该远离红尘,去深山古寺伴着黄卷青灯过那诵经坐禅的冷寂生涯。他却偏偏热衷于俗务,追逐功名,周游于声色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家,想寻找一位可以依靠的主子。

那时,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继承帝位的是他的孙子朱允炆,这是一个十分软弱的青年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几位皇叔都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帝位,其中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

1380年,姚广孝在京城南京首次会见了朱棣。那时朱棣才只有40岁上下,正是英武有为的年纪,姚广孝一下子便感到这正是自己要攀附的人。朱棣早也知道姚广孝的大名,听说他精通禅理,诗文俱佳,便打趣地出了句上联要他做对子,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他随口答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暗示朱棣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朱棣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将他邀至王府中,恭敬地问道:“法师有何事指教本王?”

姚广孝说:“老僧最善相面之术,多年以来云游天下,阅人多矣,从未见如大王一样非凡骨相,岂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国家初立,凡事皆是未定之局,望大王善自珍重。如大王能令老僧追随左右,老僧一定奉一顶白帽子加于大王顶上。”

“王”字上加一“白”,即是皇帝的“皇”。姚广孝这一马屁拍的正是地方,朱棣立刻将他视为心腹,留在自己身边。在后来朱棣起兵反对朱允炆的事变中,姚广孝非常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朱棣的主要谋臣,朱棣坐上皇帝宝座后,他被视为第一功臣,以师友的身份陪侍于皇帝身边。

不光是明主需慧眼识英才,英才也应有同样的慧眼识别明主。跟对主人往往于官场或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甚或有平步青云之效。通过骨相识人,定能够增强自己人生的竞争力。

人体对骨相的要求应该是均衡、相称,符合要求的,被称为佳骨。骨相长得好,一般意味着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良好,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并且,骨相好的人一般姿容端正,风度翩翩,常常给人以好感和美感,得到人的青睐。人们对“佳相”或“恶相”早已“胸有成竹”,因此,对“佳相”关注有加,对“恶相”则无端仇视,如此一来,本来很难论证好坏的“佳相”或“恶相”就被人为地变成了现实。民间常说的“象鼻鹰嘴,挖人脑髓”就是“恶相”在一般人的脑海中留下的“口碑”。然而骨相真的有依据吗?其实骨相的流传是基于人们长期经验上的归纳判断,再加上个人好恶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要和价值判断而形成的,并没有科学依据,因此,我们在了解有关知识时不要被古人的局限所迷惑,而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审慎看待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