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金融史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黄金成就的霸权--葡萄牙和西班牙(2)

在此之前的时间里,虽然没有法律的规定,但是黄金逐渐取代土地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从而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14、15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的流通量不断扩大,使得作为一般交换手段的货币的需求量大增。封建贵族急需要货币购买从东方国家运来的奢侈品,维持满足于奢侈的生活;农民需要用货币来缴纳地租;新兴资产阶级热衷于追求货币和财富,然后把其转化为资本,扩大经营和手工工场生产规模,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

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后,黄金成为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同时它又是制造货币的贵金属。作为最贵重的交换工具,黄金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了西欧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得到的新的“上帝”,成为该时期社会财富和权力的主要象征。黄金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谁占有了黄金,谁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二、金银的涌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新航路的开辟者,自然不会放过掠夺金银的大好机会。特别是西班牙,对新大陆的掠夺可谓是登峰造极,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回国,西班牙也因此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1.葡萄牙黄金的流入

1422年葡萄牙首次从境外输入黄金,即用小麦、金属、布匹、床单、珊瑚串珠和白银在非洲换取黄金。此后,葡萄牙从非洲进口的黄金便具有掠夺性质。1500-1520年,非洲平均每年流失黄金700公斤,其中大部分落入葡萄牙人之手。整个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到270吨以上。巴西是葡萄牙的第二个黄金来源,在统治巴西的300年里,葡萄牙掠夺黄金总值6亿美元,此外还掠夺走价值不低于3亿美元的钻石。后来,随着葡萄牙国势的衰微,对海外黄金的掠夺就日渐减少了。

2.西班牙黄金的涌入

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第一要务”是掠夺黄金。因此,在发现美洲以后,西班牙人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抢夺黄金:早期西班牙殖民者掠夺黄金的主要手段是抢劫印第安人的金银饰品和寺庙中的金银饰物,然后命令当地居民将这些制品熔化后打成锭块,据为己有;在大批西班牙移民到来之后,殖民者又以开发矿藏的形式掠夺贵金属15。

L495年,哥伦布刚到海地,就命令当地14岁以上的成年男女每人每月缴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酋长则必须每两个月上缴一葫芦金砂。1495年西班牙国王首次批准西班牙人移居“新大陆”,但批准的条件是所有移民必须将所得黄金的2/3上缴国库。哥伦布第四次远航美洲之前,国王亲自指示哥伦布务必重视搜罗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

1532年,一支以皮萨罗为头目的西班牙远征队,全副武装入侵印加帝国。他们利用欺骗手段将印加王阿塔华尔帕作为人质,强迫秘鲁人民必须用黄金装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的房子,并用白银装满另外两间房子,以此作为国王的赎金。但当印第安人筹足了这笔数千万美元的黄金和白银之后,皮萨罗却背信弃义地杀死了印加王,消灭了印加帝国。

后来,随着西班牙移民的增多,开采矿山成为掠夺金银的另一手段。最初,西班牙人更多关注的是砂金的生产,但不久砂金即被淘采殆尽。白银生产与之不同,自1530年发现墨西哥城附近的苏提皮克和祖潘戈银矿,一直到1730年代,白银生产一直都保持着一个较高的产量。拉丁美洲的白银生产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545年至1572年,是白银开采的起步阶段,自1545年起,白银产量增加更为迅猛。其中,秘鲁的白银产量由1541-1545年的年均47百万马拉维迪增至1580年代的2668.1百万马拉维迪。白银产量迅速增加的两个主要原因是:1570年代汞齐化技术在白银生产中的应用和秘鲁波托西银矿及万卡韦利卡水银矿的发现与开采。前者意味着能从贫矿石中以低廉的成本提炼出白银,而后者则不但意味着白银产量的迅速增加,还提供了生产白银所需要的水银。鉴于水银对白银生产的重要作用,且秘鲁只有万卡韦利卡这一个生产水银的偏僻矿区,西班牙王室对万卡韦利卡的水银生产行了严格的直接控制,以达到对白银生产的间接控制。西班牙王室的政策取得了成功,凭借对水银生产的直接控制,无需大量投资于银矿开采,便能从私人手中分享白银产量的1/5。1573年至1610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中白银生产的增长推动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及货币化倾向。第三阶段为1611年至1730年,是白银生产的衰弱及危机时期。此后,秘鲁的银矿业在18世纪出现了新的转机,并维持着每年1.2%的增长水平,直到1810年后再次出现衰退。

西班牙政府也采取措施鼓励殖民地的矿上开采。根据当时的西班牙法律,所有地下资源属于国王所有。但出于迫切的财政需要,国王修改了这项法律。1504年,任何西班牙人都可获得勘探的特权。1524年,矿业地产同其他私人占有摆在了同等地位。1584年,菲利浦二世为了鼓励勘探矿区,规定即使在属于别人所有的土地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勘探和开发。国王的权利仅仅是矿主应当将所产矿物价值的1/5献给国王,即五一税,但只有从事充分经营才能保持对矿区的产权。后来,为了进一步刺激矿业,国王所得的比例不止一次地降为1/10,甚至有时降为1/20。在这些政策鼓励下,大量的金银矿相继被发现。16世纪中叶,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瓜那华托、圣路易斯波托西和雷亚尔-德尔蒙特,发现了四大银矿。最大的银矿是秘鲁(今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这里的产量一度占据整个世界产量的一半。从1545年到1800年,它所产白银的价值在8亿比索以上,国王从中可得约1.65亿比索。1547年,查理一世就建立了波托西城,约一个世纪后,这里的人口达到了16万,是当时美洲最大的城市16。

西班牙殖民者也认为殖民地是为了宗主国的利益而存在的。他们也实行强买强卖制,规定西班牙商人和殖民者运进殖民地的货物,不管当地是否需要,都以高出市价6至8倍的价格强行卖给印第安人,以谋取暴利。这种强买强卖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隐蔽性的抢劫行为。据统计,通过掠夺性的殖民地贸易,西班牙人从1503-1605年间,仅从美洲殖民地就运走黄金几十万公斤,白银1600多万公斤。

西班牙每年有两支专门载运金银的船队往来于本土与美洲之间。至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中85%为西班牙所有。152l-l544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货币流通总量约合黄金5000吨,白银6万吨,而在l500年到l650年这一个半世纪里,欧洲从美洲的“收获”就达到白银1.6万吨,黄金l80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西班牙人的殖民掠夺。在占领拉美的300年间,西班牙从那里累计掠夺黄金数百万公斤,白银上亿公斤。难怪当时人称,西印度使西班牙的财富多得快要“溢出来”了。

第三(节)帝国成型

1492年哥伦布远航成功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争夺新发现的土地发生了纠纷。1494年6月两国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双方同意在非洲佛德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约2056公里处)从南到北划一条虚线,称为“教皇子午线”,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葡萄牙,线以西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西班牙。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以后,由于证实地球是圆的,这样两国又引起了冲突。最后在1529年,两国又缔结了《萨拉哥撒条约》。《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南北划一条线,线以东归西班牙,线以西归葡萄牙。由此,西、葡两国把地球划成两半,瓜分了地球。

一、葡萄牙帝国的成型

葡萄牙作为最早开拓新航线的国家,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也走在了最前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葡萄牙人的身影显现在各个大陆的土地上。当时的葡萄牙诗人骄傲的宣称,葡萄牙人的声音传遍天涯海角,由于葡萄牙人的努力,从直布罗陀到中国的广大土地上,人人都通晓了基督的法律。

1.殖民非洲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对海外探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带领下,葡萄牙对非洲大陆展开了积极的探险。1418年,亨利的探险船队发现马德拉群岛,1439年,到达亚速尔群岛,1441年,绕过布朗角,1443年,发现阿尔巾岛,做为船队和贸易基地。1445年,到达塞内加尔河的佛德角,葡政府将此地确定为奴隶贸易和商品贸易的据点。1460年,亨利病逝时,他的船队已到达塞拉利昂附近。1469至1475年,发现了后来被欧洲人命名的黄金海岸--黄金贸易的货源地。在有了雄厚的资金后继续向南航行。1482年,国王约翰二世在黄金海岸建立了坚固的堡垒,做为保存黄金和货物的场所。由黄金海岸继续向南航行,1492年,到达刚果。五年后船队绕过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率领的船队,从欧洲到印度洋直接航行,途经东非海岸的马林迪等地至果阿。

正是由于非洲可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并有铁、煤、锰、铁矾土、石油等丰富资源和钻石、黄金、象牙等珍宝,因此,葡政府控制了非洲面积270多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20,葡萄牙在西非的主要殖民地有安哥拉、几内亚(比绍)和佛德角群岛、莫桑比克、圣多美岛和普林西比岛。

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手段之一就是贩卖黑奴。近代奴隶贸易是葡萄牙殖民者开创的。贩卖非洲黑人是殖民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掠夺非洲的主要形式。1550至1850年,葡萄牙殖民者把从安哥拉掠夺奴隶总数的4/5运往巴西等地,卖给种植咖啡、烟草和甘蔗的种植园主从事苦役。从非洲掠夺大量黑奴,对葡政府不仅是十分有价值的商品,而且获利十分惊人。可以说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繁荣是建立在野蛮的奴隶贸易基础之上的。

2.里斯本一果阿一马六甲殖民体系17

有了非洲作为新航线开拓的基础,葡萄牙人继续向印度进发。1498年5月17日,达·伽马的船队在印度的卡利卡特登陆,翌年回国。1500年3月9日,曼努埃尔一世派遣一支以卡布拉尔为首、由13艘船组成的船队驶向印度。经过佛德角后,船队继续西行,结果于4月22日发现了巴西。5月继续向前航行,7月到达索法拉,船队仅存6艘船。虽然这支船队只有6艘返回葡国,但是葡人通过这些远航,不仅做了一笔利润丰厚的香料生意,而且在科钦建立起葡萄牙商站。第二年,由诺那指挥的4艘船再次出发远征,在坎纳诺尔建立起一个新的商站。

1505年,葡王任命阿尔梅达为葡萄牙首任印度总督。他率领大小20艘船、1500名士兵并携带武器和大炮起航东行,他们在印度加固了堡垒,在科钦建立起葡萄牙殖民政权,随后,又相继在科钦、奎隆、索法拉、安杰迪瓦、坎纳诺尔和基尔瓦等地建立起一系列军事防卫要塞。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沿岸的第乌击败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商人联合舰队,基本上打破了700余年来由穆斯林商人垄断印度洋香料贸易的局面。

1509年阿布克尔克继任葡印第二任总督后,大大加快了葡萄牙东方扩张的步伐。他的目标是通过殖民化和征服建立葡萄牙在东方的霸权,从而完全控制东西方的一切贸易。为此,他提议要在亚丁、霍尔木斯和果阿建立牢固的要塞,在其他地方建立小的要塞和商站。1510年2月17日,阿布克尔克率1500人的军队攻占了印度西岸重镇果阿,年底将总督府迁至此处,从此,果阿代替卡利卡特,成为葡萄牙人在东方一切活动的总部。果阿位于吉世拉特至马拉巴尔海航运的中心点,是印度西部马拉巴尔海岸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以此为基地,葡萄牙人实现了控制印度洋航线和垄断印度洋与欧洲贸易的目的。

控制印度洋航路只是确立东方海上优势的第一步,因为,比果阿更重要的东方贸易中心是在马六甲。马六甲是座水陆相连的城市,15世纪后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转口贸易港之一,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1511年5月,阿布克尔克以塞凯拉事件为由,率一支由19艘军舰和1400人组成的舰队出征马六甲。他强力攻城,并取得胜利。葡萄牙征服马六甲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一个基地,以便控制该地区航路上的亚洲竞争者以及沿线所进行的贸易,实现对三种稀有而贵重商品的垄断:即摩鹿加的丁香、班达群岛的肉豆蔻和帝坟岛的檀香木,以结束威尼斯商人在西欧市场上对这些商品的控制地位。

占领马六甲后,葡萄牙人以此为根据地,进一步扩展其势力范围,先后在阿拉伯沿海、波斯湾、苏门答腊、北非、印度沿岸、锡兰、翼他群岛、爪哇岛等地建立起一系列要塞,组成了一个以果阿为中心的殖民据点网络。阿布克尔克下令在果阿的造船厂建造了新船,增加了船队的势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葡萄牙在东方的地位。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大力拓展在东南亚海域的贸易,甚至远航中国,初步开始了与中国的贸易。1511年底,阿布克尔克派达布雷乌率一支小舰队抵达丁香的故乡特尔纳特和蒂多雷、豆蔻的主要产地安汉和班达,取得建立商站的权利。1522年,特尔纳特的要塞得到巩固和加强。1529年,同前来竞争的西班牙订立《萨拉哥撒条约》,以付给西班牙国王35万达卡金币为条件,获得了对摩鹿加群岛的控制,从而巩固了葡人在香料群岛的利益。

葡萄牙人建立起里斯本经果阿至马六甲的航线之后,实现了亚欧两洲间的直接通商。载量大、效率高的葡萄牙大船,直接往返于亚欧之间,不仅使贸易流量大增,而且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既密切了马六甲同欧洲的经济联系,也更突出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至此,里斯本一果阿一马六甲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3.建立美洲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