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授三归之利益(1)
经律论中,赞叹归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今略举四则:灌顶经云:受三归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之人,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华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归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归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於子也。
第四间结语
在本寺正式讲律,至今日圆满。今日所以聚集缁素诸众,讲三归大意者,一以备诸师参考,俾他日为人授三归时,知其简要之方法也;一以教诸在家人,令彼等了知三归之大意。俾已受者,能了此意,应深自庆幸。其未受者,先能了知此意,且为他日依师受三归之基础也。
敬三宝
癸酉闰五月五日在泉州大开元寺讲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第一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
可草率。佛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藕益大师大悲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
纸画之佛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秽物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
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入玻璃龛中,大者应作宝盖罩之,并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也。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如对於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
前尚应恭敬,慎护威仪,何况对佛像耶?不可佛前晒衣服,宜偏侧。不得在大殿前用夜壶水浇花。若卧室中供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
第二敬法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读经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藕益大师云:“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
对於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损。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又不应折角,若欲记志,以纸片加入可也。
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眠时应以净布盖之。
礼佛--多少不拘。赞佛--经偈或“天上天下无如佛”等,“阿弥
附:每日诵经时仪式
陀佛身金色”等。“炉香乍爇”不是佛赞。供养--愿此香华云等。
读经回向--不拘。或用我此普贤殊胜行等。
第三敬僧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
若归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归依某人;因所归依者为僧,非归依某一人。应於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则与归依僧伽之义,乃符合矣。
供养僧者亦尔。不可专供有德者,应於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获极大之功德也。专赠一人者功德小,供众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过失,在家人闻之万不可轻言。此为佛所痛诫者最宜慎之。以上略言敬三宝义竟。兹附有告者,厦门泉州神庙甚多,在家敬神每用猪鸡等物。岂知神皆好善而恶杀,今杀猪鸡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灾耶?唯愿自今以后,痛革此种习惯,凡敬神时,亦一例改用素,则至善矣。
常随佛学
癸酉七月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为幼年诸学僧讲
《华严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若依华严经文所载种种神通妙用,决非凡夫所能随学。但其他经律等,载佛所行事,有为我等凡夫作模范,无论何人皆可随学者亦屡见之。今且举七事:
一佛自扫地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云:“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即自执彗欲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胜圣弟子扫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诸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二佛自舁(音余,既共扛抬也)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佛制饮酒戒缘起》云。“婆伽陀比丘,以降龙故,得酒醉。衣钵纵横。佛与阿难舁至井边,佛自汲水阿难洗之等”。
三佛自修房
《十诵律》云:“佛在阿罗毗国。见寺门楣损,乃自修之。”
四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四分律》云:“世尊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净,拭已洗之。洗已复为浣衣晒干。有故坏卧草弃之。扫除住处,以泥浆涂洒极令清净。更敷新草,并敷一衣。还安卧病比丘已,复以一衣覆上。”
《西域记》云:“只桓东北有塔,即如来洗病比丘处。”又云:“如来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独处。佛问:‘汝何所苦,汝何独居?’答曰:‘我性疏懒不耐看病,故今婴疾,无人瞻视。’佛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
五佛为弟子裁衣
《中阿含经》云:“佛亲为阿那律裁三衣。”诸比丘同时为连合,即成。六佛自为老比丘穿针此事知者甚多,今以忘记出何经律,不及检查原文,仅就所记忆大略
之义录之。佛在世时有老比丘补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线穿针孔中。乃叹息曰:“谁当为我穿针?”佛闻之,即立起曰:“我为汝穿之等”。
七佛自乞僧举过
是谓佛及弟子等结夏安居既竟,具仪自恣时也。《增一阿含经》云:“佛坐草座,即是离本座,(敷草於地而坐也。所以尔者,恣僧举过,舍骄慢故)告诸比丘言:‘我无过咎於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乎?如是至三。’”灵芝律师云:“如来亦自恣者,示同凡法故;垂范后世故;令众省己故;使折我慢故。”
如是七事,冀诸仁者勉力随学。远离骄慢,增长悲心,广植福业,速证菩提。是为余所悕愿者耳!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甲戌八月
今日万寿禅寺念佛堂开堂,余得参末席,深为荣幸。近十数年来,闽南佛法日益隆盛,但念佛堂尚未建立,悉皆引为憾事。今由本寺住持本妙法师发愿创建,开闽南风气之先。大众欢喜,叹为希有。本妙法师英年好学,亲近兴慈法主讲席已历多载。於天台教义及净土法门悉能贯通。故今本其所学,建念佛堂弘扬净土。可谓法门之龙象,僧中之芬陀矣。
今念佛堂既已成立。而欲如法进行,维持永久,胥赖护法诸居士有以匡辅而助理之。
考江浙念佛堂规则,约分二端。一为长年念佛,二为临时念佛。长年念佛者,斋主供设延生或荐亡牌位,堂中住僧数人乃至数十人,
每日念佛数次。临时念佛者,斋主或因寿诞或因保病或因荐亡,临时念佛一日,乃至
多日,此即是水陆经忏之变相。以上二端中,长年念佛尚易实行。因规模大小可以随时变通,勉力支
持犹可为也。若临时念佛,实行至为困难。因旧日习惯,唯尚做水陆诵经拜忏放焰口等。今遽废此习惯,改为念佛,非易事也。
印光老法师文钞中,屡言念佛胜於水陆经忏等。今略引之。与徐蔚如书云:
至於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余决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
又复黄涵之书,数通中,皆言及此。文云:至於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余与知友言,皆令念
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人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人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於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又云:至於做佛事,不必念经拜忏做水陆,以此等事,皆属场面,宜专一念佛,俾令郎等亦始终随之而念,女眷则各於自室念之,不宜附於僧位之末。如是则不不但尊夫人令眷实获其益,即念佛之僧并一切见闻无不获益也。凡做佛事,主人若肯临坛,则僧自发实心,倘主人以此为具文,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又云:做佛事一事,余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较诵经之利益多多矣。
又复周孟由昆弟书云:
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於汝
母,於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又云:请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时,汝兄弟必须有人随之同念。
统观以上印光老法师之言,於念佛则尽力提倡,於做水陆诵经拜忏放焰口等,则云决不提倡。又云念佛利益多於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又云诵经拜忏做水陆有名无实。又云念经拜忏做水陆等事皆属场面。又云徒作虚套。老法师悲心深切,再三诰诫,智者闻之,详为审察,当知何去何从矣。厦门泉州诸居士,归依印光老法师者甚众。唯望懔遵师训,努力劝导诸亲友等,自今以后,决定废止拜忏诵经做水陆等,一概改为念佛。若能如此实行,不唯闽南各寺念佛堂可以维持永久,而闽南诸邑人士信仰净土法门者日众,往生西方者日多,则皆现前诸居士劝导之功德也。幸各勉旃!
律学要略
二十四年十一月讲于泉州承天寺戒期胜会中万泉记录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学力不足。非常惭愧地,三年来在闽南虽有讲些东西,自心总不满。这次本寺诸位长者再三地唤我来参加戒期胜会,在人情不得已中,故今天来与诸位谈谈;但因时间匆促未能预备,参考书又缺少,间或个人精神衰弱,拟在此共讲三天。今天先专为求授比丘戒者讲些律宗历史;他人傍听,虽不能解,亦是种植善根之事。
为比丘者,应先了知戒律传入此土之因缘,及此土古今律宗盛衰之大概。由东汉至曹魏之初,僧人无归戒之举,唯剃发而已。魏嘉平年中,天竺僧人传法时到中土,乃立羯磨受法;是为戒律之始。当是时可算是真实传授比丘戒的开始,后来渐渐地繁盛起来。
大部之广律,最初传来的是《十诵律》。翻译这部律的是姚秦时鸠摩罗什法师;庐山净宗初祖远公法师亦竭力劝请赞扬。六朝时此律最盛於南方。其次翻译的是《四分律》,和《十诵律》相去不远的时候;但迟至隋朝乃有人弘扬提倡,至唐初乃大盛。第三部是《僧只律》,东晋时翻译的,六朝时北方稍有弘扬者。刘宋时继《僧只律》后,有《五分律》。翻
译这部律的人,即是译六十卷《华严经》者。文精而简,道宣律师甚赞;可惜罕有人弘扬。至其后有《有部律》,乃唐武则天时义净法师的译著,即是西藏一带最通行的律。当初义净法师在印度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他博学强记,贯通律学精微;非至印度之其他僧人所能及,实空前绝后的中国大律师。义净回国翻译终毕,他年亦老了,不久即圆寂;以后无有人弘扬,可惜!可惜!此外诸部律论很多,不遑枚举。
关於《有部律》,我个人起初见之甚喜,研究多年;以后因朋友劝告,即改研南山律。其原因是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变化,能适合吾国僧众之根器故。现在我即专就四分律之历史大略说些。
唐代是四分律最兴时期。以前所弘扬的是《十诵律》;《四分律》少人弘扬。唐初《四分律》学者乃盛,共有三大派:一相部律,以法砺律师为主;二南山律,以道宣律师为主;三东塔律,以怀素律师为主。法砺律师在道宣之前,道宣会就学於他。怀素律师在於道宣之后,亦曾亲近法砺、道宣二律师。斯律虽有三大派之分,最盛行於世的可算南山律了。南山律师著作浩如渊海;其中《行事钞》最负盛名,是时任何宗派之学者皆须研行事钞。自唐至宋,解者六十余家。唯灵芝元照律师最胜。元照律师此外尚有许多其他经律的注释。元照后,律学渐渐趋於消沉,罕有人发心弘扬。
南宋后禅宗益盛,律学更无人过问,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数千卷悉皆散失。迨至清初,唯存南山《随机羯磨》一卷;如是观之,大足令人兴叹不已!明末清初,有藕益、见月诸大师等,欲重兴律宗;但最可憾者,是唐宋古书不得见。当时藕益大师著述有《毗尼事义集要》,初讲时人数已不多,以后更少,结果成绩颓然。见月律师弘律颇有成绩,撰述甚
多。有解《随机羯磨》者《毗尼作持》,与南山颇有不同之处;因不得见南山著作故。此外尚有最负盛名的《传戒正范》一部。从明末至今,传戒之书独此一部。传戒尚存一线曙光之不绝,惟赖此书;虽与南山之作未能尽合,然其功甚大,不可轻视!但近代受戒仪轨,又依此稍有增减,亦不是见月律师《传戒正范》之本来面目了。
南宋至清七百余年,关於唐宋诸家律学撰述,可谓无存。清光绪末年,乃自日本请还唐宋诸家律书之一部分。近十余年间,在天津已刊者数百卷;此外《续藏经》所收尚未另刊者,犹有数百卷。
今后倘有人发心专力研习弘扬,可以恢复唐代之古风。凡藕益、见月等所欲求见者,今悉俱在,我们生此时候,实比藕益、见月诸大师幸福多多。
但学律非是容易的事情,我虽然学律近二十年,仅可谓为学律之预备,及得窥见少许之门径。再预备数年,乃可著手研究。以后至少亦须研究二十年,乃可稍有成绩;奈我现在老了!恐不能久住世间。很盼望你们有人能发心专学戒律,以继我所未竟之志,则至善矣!
我们应知道,现在所流通之《传戒正范》,非是完美之书,何况更随便增减!所以必须今后恢复古法乃可;此皆你们的责任,我甚希望大家共同勉励进行!(第一天所讲者已毕)第二天、第三天所讲的是:三归、五戒,乃至菩萨戒之要略。
三归、五戒、八戒、沙弥、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等。就普通说:菩萨戒为大乘,余皆小乘;但亦未必尽然,应依受者发心如何而定。我近来研究南山律,内中有云:“无论受何戒法,皆要先发大乘心”;由此看来,那有一种戒法,专名为小乘的呢?再就受戒方法论,如三归五戒、沙弥沙弥尼戒,皆用三归依受。至於比丘、比丘
尼戒、菩萨戒,则须依羯磨文受;又如式叉摩那,则是用羯磨与学戒法,不是另外得戒,与上不同。再依在家出家分之,就普通说:在家如三归五戒八戒等,出家如沙弥比丘等。实而言之,三归五戒八戒,皆通在家出家。诸位听着这话,或当怀疑。今我以例证之,如明灵峰藕益大师,他初亦受比丘戒,后退作但三归人:如是言之,只有三归亦可算出家人。
又若单五戒亦可算出家人;因剃发以后,必先受五戒,后再受沙弥戒。未受沙弥戒前,止是五戒之出家人;故五戒通於在家出家,有在家优婆塞,出家优婆塞之别。例如:明藕益大师之大弟子成时、性旦二师,皆自称为出家优婆塞。成时大师为编辑《净土十要》及《灵峰宗论》者,性旦大师为记录《弥陀要解》者;皆是明末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