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方出现危难,就要乘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浅析】
此计名出自吴承恩的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孙子兵法》说:“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大凡敌方发生混乱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内忧,二是外患,三是内外交害。这些混乱就是敌方之“火”,我方应抓住机会,乘势“打劫”,这样不仅容易成功,而且能从中获得意外的好处。“打劫”要讲究时机和方法,否则如火中取栗,烫了自己的手,伤了自己的身。
“趁火打劫”所引卦辞“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彖》辞中说:“央,决也。
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这和“以逸待劳”之计的“以柔克刚”有着显着的不同,且战略部署也有区别。“趁火打劫”的方式有:明助暗夺、乘危取利、落井下石等。此计要求实施者一要等待对方遭遇危机,二要确保自己确实有强于对手的力量,能够给对方造成威胁,从而获利。
【典故】
春秋时,晋太子圉(yǔ)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侈。梁国本是个小国、穷国,根本经受不起国君的如此折腾,因此,民众怨声载道,为逃避过重的税赋,大批难民只得纷纷逃往秦国。秦穆公趁梁国君无道、民心已乱,派大夫百里奚等,领兵攻打梁国,趁机灭了梁国,梁国君被乱民所杀。晋太子圉见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并设法逃回到晋国。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
【案例】
亚默尔的生财之道
当对方发生严重的危机而穷于应付、自顾不暇的时候,也正是其防卫能力最弱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突然发动攻击,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场如战场,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要求经营者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和产品优劣。瞄准“火源”,看清“火势”,紧跟消费市场的新动向,与各路好手展开竞争,“劫”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菲力普·亚默尔是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1975年初春的一天,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阅报纸,了解当天的新闻。突然,一则几十个字的短讯,使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墨西哥发现了类似瘟疫的病例。他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瘟疫,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州或得克萨斯州边境传染到美国来。而这两个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肉类供应肯定会变得紧张,肉价一定会猛涨。
于是,亚默尔立即派家庭医生亨利赶到墨西哥探听情况。几天后,亨利发回电报,证实那里确有瘟疫,而且很厉害。亚默尔接到电报后,立即筹集全部资金,购买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牛肉和生猪,并及时运到美国东部,储存起来备售。
不出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
严禁这几个州的一切食品外运,当然也包括牲畜在内。于是,美国国内肉类奇缺,价格暴涨。亚默尔趁机将先前购进的牛肉和猪肉抛出,在短短几个月里,净赚了900万美元。
摩根乘势操控了美国白宫
当对方遭遇麻烦或危难时,就要趁此机会出击,制服对手,借助“火”的有利条件,就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利益。此计强调的是“以刚克柔”,讲求态势的强硬。但是对于这把“火”究竟烧到一个什么程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做出引火自焚、自投罗网的傻事。
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
费城的着名投资银行杰伊库克公司也永远地关亡了大门。库克因在南北战争中帮助政府出售国库券而名声大振,是投资银行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破产在当时商业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事实证明,即便当时他能渡过危机,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难以应付日后摩根的挑战。
摩根在国内外出售证券的能力举世无双。达布尼——摩根公司和在伦敦的摩根公司及巴林兄弟公司、费城的安东尼·德雷克塞尔、纽约的利瓦伊莫顿以及纽约其他几位大银行家与摩根的联合,所形成的势力与能力使他得以在1871年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美元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可谓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
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1884年11月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风潮。当时有个谣言很快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
为了解决金库空虚带来的经济恐慌,就必须立即筹集到一笔巨额资金。财政当局的估计至少要1亿美元。摩根已知在这股抢购黄金的风潮中,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贝尔蒙商定,由他们两家银行组成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这样,他们既可解救财政部危机,又可获得高额利润。但因他们的条件苛刻,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难以接受。当时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计划发行5000万美元的公债,其余半数委托美国国内银行存款。由于正值恐慌之际,任何市银行都自顾不暇,这位财政部长的呼吁便被理所当然地束之高阁了。于是,他又使出苦肉计,以超出面额的117点公开募集5000万美元公债。这一招打破了投资金融界的惯例,也欺骗了投资银行,并重创和惹恼了摩根。由于摩根的操纵,当这位财政部长匆匆忙忙赶赴纽约召集银行家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白眼,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认购全部公债,要么完全拒绝认购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谈判条件。
出于无奈,摩根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互相摊牌。当摩根深知国库存金只剩下900万美元时,更是固执己见,并进而胸有成竹地说:
“除了我和罗斯查尔组成辛迪加,使伦敦的黄金重新流入国内外,似乎没有第二种办法来解救陷于破产状况的国库了。现在,我手头就有一张1200万美元的支票没有兑现,若是今天将这张支票兑现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这里拍电报,现在立刻汇到伦敦去呢?”
在这种威胁下,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以去洗手间为名,每隔5分钟就去与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商量对策。摩根很清楚,若不使出硬的一手来,白宫不会轻易就范。因此,在同总统面谈时,也就“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拘小节”,“单刀直入”,步步紧逼。并且吸起总统讨厌的雪茄烟,悠悠地等待着不能不做出的明智选择。
结果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当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给财政部,帮助财政部渡过了难关。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债价格与市场差价中就净赚了1200万美元,并且还安排了一项国际协议,在公债发行结束前,不用美元兑换英镑,也不购买美国的黄金,这大大冲击了《夏尔反托拉斯法案》。
企业经营者离不开谈判,而谈判的特征之一是对抗性谈判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争夺利益。谈判者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否则打的就是糊涂仗。摩根与总统谈判,探知国库存款甚少,陷入危机,便趁火打劫,逼得总统不得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摩根获得谈判成功,并从中赚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