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方法
常用的刮痧法
循经刮痧法
按照经络的循行走向进行刮拭,用力轻柔,速度和缓,连续不断,属于保健刮痧,适用于刮拭结束时的调理或者用于放松肌肉、调整经络、消除疲劳等。
穴位刮痧法
在对骨骼、关节等部位进行刮拭时,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对于特定的穴位或痛点,刮痧板与刮拭部位角度应小于30°,用力由轻至重,适宜做柔和慢速的旋转按揉。
面刮法
手持刮痧板,刮拭时用刮痧板的1/2边缘接触皮肤,以45°角倾斜应用最为广泛(图①)。这种手法适合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1面刮法
角刮法
用刮板的棱角以倾斜45°角在穴位上进行自上而下的刮拭(图②)。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的肩贞穴、胸部的中府穴、云门穴等。
2角刮法
厉刮法
刮板的棱角与穴位呈90°角垂直,刮板始终不离开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于穴位上做短距离的前后或者左右摩擦。
点按法
用刮板棱角与穴位以90°角垂直向下按压,力度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图③)。这种手法可以重复做几次,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和骨骼凹陷部位,比如人中穴、膝眼穴等。
3点按法
摩擦法
将刮板的边、角或面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隔布进行有规律地旋转移动或直线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为度,并向深部渗透(图④)。其左右移动力量大于垂直向下压按的力度。操作时,动作轻柔,移动均匀,可快可慢,一个部位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部位。多用于麻木、发凉或隐痛部位,或肩胛内侧、腰部、背部和腹部。另外,在使用其他刮法前也可使用点按法,等到皮肤有热感后再继续其他操作即可。
4摩擦法
直线刮法
利用刮痧板的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直线刮拭。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痧板,拇指放在刮痧板的一侧,四指放在刮痧板的另一侧,与体表成45°,刮痧板薄的一面1/3或1/2与皮肤接触,利用腕力下压并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要有一定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较平坦的部位。
补泻手法
补法
刮拭按压力度小,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有助于激发人体的正气。向心脏方向的手法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的虚证患者。
泻法
刮拭按压力度大,速度快,刺激时间较长,有助于疏泄病邪。背离心脏方向的手法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平补平泻法
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亦称平刮法。有三种刮拭方法。
第一种为刮拭按压力度大,速度慢。
第二种为刮拭按压力度小,速度快。
第三种为刮拭按压力度中等,速度适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
补泻法的注意事项
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双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拍痧法
拍痧法是指用虚掌或用刮痧板蘸取药水或酒、醋等介质后,在脚、手及酸痛的关节部位进行拍打,以皮肤发红为度。此法适用于痛痒、酸、胀麻的部位(图⑤)。
5拍痧法
身体不同部位的刮痧法
头部经穴
鉴于有头发覆盖,头部经穴需要用面刮法进行刮拭,不需要涂刮痧油。
太阳穴
太阳穴用刮板棱角部从前向后刮拭。
头部两侧
将刮板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后发际处刮至风池穴。
头顶部
以百会穴开始向前刮至前头发际处(图⑥)。
6头顶部刮痧法
后头部
以百会穴为起点向后刮至后发际处。
全头部
以百会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方式进行刮拭。
面部经穴
面部经穴用面刮法,沿着肌肉的走向由内向外进行刮拭。面部刮痧以疏通经络气血为目的,不必出痧,因此手法要轻柔,切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面部刮痧不需要涂抹刮痧油,并以补刮为主(图⑦)。
7面部经穴刮痧法
颈部经穴
按照从颈部正中线到颈部两侧、肩上的方向进行刮拭。刮拭两侧到肩上时,一般应尽量延长刮拭的过程,中途不要停顿。颈部到肩上的肌肉较丰富,用力可以稍重(图⑧)。
8颈部经穴刮痧法
背部经穴
背部经穴用面刮法由上向下刮拭,一般是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拭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路线即脊椎旁开1.5寸和3寸的位置。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可用刮痧板两角部同时向下刮拭(图⑨)。
9背部经穴刮痧法
胸部经穴
胸部正中线是任脉的所在位置,从上到下刮拭天突到膻中到鸠尾穴。
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为界,由内向外沿着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图⑩)。
10胸部经穴刮痧法
四肢经穴
用面刮法由近端向远端刮拭,如有下肢静脉曲张或者水肿者,应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四肢刮拭应尽量长,对于关节、骨骼等突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四肢多见的急性外伤,不宜刮痧(图⑪、⑫)。
11上肢经穴刮痧法
12下肢经穴刮痧法
腹部经穴
用刮板的边缘,按照由上到下、自左向右的顺序依次刮拭。如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脐中即神阙穴禁止涂油和刮痧(图⑬)。
13腹部经穴刮痧法
其他刮痧方法
挟痧法
挟痧法又称揪痧法,是指在受术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犹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住皮肤(图⑭),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图⑮),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叭叭”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次。揪痧后,被挟起的部位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从而使皮肤出现血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操作即可。
14挟揪皮肤
15放开皮肤
扯痧法
在受术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受术者的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称之为扯痧疗法。扯痧时受术者取站立、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2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图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图⑰),依上述手法连续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为止。
16指拧扯
17三指夹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