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一本普通高校教材,旨在介绍有关经济人类学的新趋势和新发展。如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一样,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不断发展变化。但是,由于经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在传统上一向比较集中,且其研究方法也比较特殊并秉持传统,因而其发展速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总是比较容易被学术界所忽视,并造成一种印象,似乎经济人类学在原地踏步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经济人类学的确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在继承传统经济人类学发展的基础上,近20年来,西方的经济人类学有了许多新发展,并更加趋向施政方面的研究。本书的编写目的就在于向我国读者介绍近年来西方经济人类学的新发展和新趋势。
同一般的传统教科书不同,本书以经济人类学家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重点介绍经济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与成果。考虑到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在编写本书时,以问题的主干为纲进行阐述和分析,避免过多地描述枝节和细节问题。我们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提供了内容提要和学习目的,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提供了本章小结和学习思考题,以便读者掌握每一章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本书主要依据近几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经济人类学论著以及我国学者的有关论著编写而成。此外,我们还阅读参考了大量的有关经济人类学的中英文教材和论文,包括网络资料,在此恕不一一列举。
编写过基本教材的学者们大概都有同样的感触,当我们面对纷繁多样的大量学术资料时,是很难进行取舍的,我们总想将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都囊括到正在编写的教科书中,但实际上我们却很难做到。此外,编写教材与撰写专著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在总结和概括他人的研究成果时,还必须依据教学的需要,对某些概念和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并需要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当我们把外文资料翻译为中文的时候,似乎根本无法进行直接“翻译”,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对学科的认识及教学的需要,进行阐述性翻译和解释,有时候必须在外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重写。因为这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不同的人对原文的理解问题,更涉及文化和观念方面的问题。
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编写这本书时,我们着重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且不受原文的限制,往往会将外文某书某章的内容从一章分为本教材的两章内容;有时又会将某书的两章内容合编为本书的一章;有时会将A书中的部分内容加到以B书为主的有关章节中,反之也会将B书中的某些内容加到以A书为主的章节之中。
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同事和朋友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汕头大学科研处和商学院的领导,他们为编写此书提供了早期的资金支持(汕头大学文科科研项目,编号SR11005),也要感谢吉首大学民族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对本书后期出版经费的支持。汕头大学的学生池小东、方志威、张倩影、黄文腾、金柯、柯佩嘉、陶颖、吴超等协助翻译了部分章节的原始英文资料。我国著名的应用人类学家、中山大学博导教授周大鸣博士阅读了本书初稿并作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王天津教授、浙江财经学院的李占荣博士、云南财经大学经济与行为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陈刚博士、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李德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侯立平教授等阅读了部分初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田广 罗康隆
2013年1月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