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摇曳如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寄语诗书留墨香

屈文焜

老师,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认识的第二个人。养育我们生命是母亲的乳汁、滋润我们心田的是老师的教诲,她们让我们活着并且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懂得了感恩和感动。

老师站着,我们坐着;老师说着,我们听着。一些人走了,又有一些人来了;曾经是老师的学生,后来是学生的老师。在人生的大课堂里,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播种耕耘,传递着文明的火种。无论岁月如何默默流逝,无论生命怎样缓缓老去,那一句嘱托、那一声呼唤、那一次招手,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面对三尺讲坛,心系莘莘学子;走别人走过的路,做自己要做的事。丽君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希望自己不仅是课堂上的讲授者,更希冀自己是阅读写作的实践者;不仅是教书解惑的匠人,更希冀自己是静心传道的引领者。她又与所有的老师不同:“写我的读书感悟,写我的教学随笔,写我的家乡物语,写我的人生经历;写我对生活、世象的感悟、思考,努力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让感动过自己那些人、事、物、景,能去感动更多的人。”

要指导学生读书,自己必须先读书;要教会学生写作,自己必须会写作。读书与写作,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体现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方面。当然,不仅是读几篇课文或写几句评语,除此之外还应该读什么写什么,怎样读如何写,其实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另一个问题。

从丽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她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是夜半读书。喜欢在静谧的夜里,在朗朗的月光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在纱窗前,在书桌旁,手捧书一卷,默默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尝那书中的千滋百味。”“书读得多了,就有自己的感悟,有了感悟,就有写出来的冲动。于是,提笔为文,成为生命里的另外一个起点。于是,一字一字地写作,一点一点地描画,我力图把它经营成一方净土抑或是一片圣地,让心同此情的人们来此交流探讨。”(《窗前明月枕边书》)

阅读过程是美好的享受过程,而写作过程却不尽然。谋篇布局,命题立意,精骛入极,心游万仞。“非人磨墨墨磨人。”要阅读思考,也要体验观察;要写的功力,还要“磨”的工夫;太朦胧了不达意,太明白了不满意……如丽君所说:一篇文章“就像我的另外一个孩子,倾注了我的汗水和心血”。看起来摆弄的是一个个文字,其实是“有生命、有动感、有热力”的一次心灵的跋涉与历练,它让你在“莫名的疼痛和伤感”中“走向真正的成熟,抵达到灵魂的最深处”;让你“波澜不惊地面对浮华世界中的一切,拒绝浮躁,安静而淡泊地生活”。

作为语文老师,丽君的文章既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真实记录,也是平凡人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自由歌唱。“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一字一句一点一滴,一节课一次考试,几经曲折几番鼓励,普普通通的生活,平平常常的故事,像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简洁随意中散发着一股真挚悠远、博爱向善的精神气息。

读丽君的文章,仿佛与良师益友谈心,至诚至爱,倾听倾诉,彼此交流,相互沟通;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所动,随便说着什么,什么也不随便说。“很多东西,是无声的语言,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灯光暖暖地照着,脸上盛开着淡然的笑容,感受着淡淡的温馨笼罩在自己的身上。愿意就这样的坐着,坐在灯下的时光里,编织着那个美丽而又香甜的梦。”

读丽君的文章,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以及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不干瘪,不晦涩,不矫揉造作,不假话真说;自然晓畅,情深意切,平实而质朴,鲜活而生动。不论是《那些渐行渐远的书信时光》《老厂老物》《老屋旁的一棵花椒树》《往事如风之咸菜六味》,还是《隔着时光的玻璃看过去》《往事并不随风去 冬夜挑灯忆同窗》……有虚有实,有选择有提取,有加工有改造,枯燥的东西不再枯燥,遥远的东西不再遥远,“真正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人类生命的生存方式便是艺术方式”。“沐浴在这样的细节中,心如纯美的歌,在一点点地融化、温暖。我,注定是细节里那鲜绿的青草,覆盖一种温情,眷恋一种温柔;心,深深地藏在春的沃土下,在它最灿烂的时刻……”

记得二十年前在一次讲座中我谈过诗,谈过关于读书写作的话题,与丽君和她的同学们有过探讨交流。那时是“文学热”的年代,那时我也还年轻,自以为“师”,反正我说着他们听着。现在,丽君有了二十年的教学和写作实践,桃李芬芳,诗文并茂,并准备出版自己的作品集《让心灵摇曳如风》——读书、教书、写书,正是“一场书缘凭谁诉,廿年前言总不负”。可喜可贺!

“只有书本才可以见证永恒的人生。”这其实是“最触手可及的交流方式”,它比任何演讲都更有意义。

2011年7月1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