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奶牛场的设计与建造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
一、设计建造奶牛场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为奶牛创造适宜的环境
奶牛场应具有适宜奶牛生长的气候条件,圈舍设计的各项参数要符合奶牛生理特点,因地制宜,有利于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和符合各项牧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规范,同时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二)要符合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
采用先进科学的工厂化生产工艺。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业,必须考虑奶牛生产的特点,做到全年均衡生产,从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工厂化生产的工艺路线,以便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三)有利于卫生防疫和安全生产
在场址的选择与设计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疫病的防控及人畜公共卫生安全。
(四)经济合理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建设奶牛场的首要原则,在建设奶牛场时,要狠抓当地奶牛饲养的技术力量、资金投入、牛奶的加工和销售市场等条件,确定奶牛场的饲养规模、工艺方案,选择适宜的配套设施、设备,还要确定奶牛的来源与产奶量水平,使奶牛场在有限的投入下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五)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
奶牛场的环境保护是指防止周围环境污染奶牛场,造成疫病传播,同时避免奶牛场的粪便污水等物质污染周围环境;另外,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养殖场面积要合理规划,节约用地。
二、奶牛场的环境要求:见表1-1。
表1-1 奶牛场的环境要求
三、奶牛的规划与布局
(一)规模化奶牛场规划布局
奶牛场场区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供水管道节约,有利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便于防火灭病,并注意防火安全。
奶牛场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一般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各区的分布要尽量合理,力求总体紧凑。
图1-1 奶牛场按地势、风向分区规划示意图
1. 牛场生产区:生产区是牛场的核心。生产区应以成年牛舍、挤奶厅为中心,育成牛、犊牛、产房、收贮奶室、人工授精室等分布在成年牛舍附近,兽医室相对设在较远的地方,病牛隔离室应设在偏僻的、远离牛舍的地方,以防止疾病传染。
2. 生产辅助区:生产辅助区一般包括饲料仓库、饲料加工间、干草及块根饲料存放处、青贮窖、锅炉房等。饲料库、粗饲料存贮场、青贮窖应设在距牛舍较近的部位,干草垛要和房舍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防火。牛粪池应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便于牛粪向场外运输。
3. 生活管理区:生活管理区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等,应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只有通过消毒室才能进入生产区,这样才能杜绝疫病的传人。管理区要尽量靠近牛场大门,以利对外联系及防疫。
4. 牛场的绿化区:牛场统一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现代化牛场不可缺少的建设项目。牛场绿化具有净化空气、防尘、防风遮阳、改善小气候状况、美化环境等作用。此外,对缓和太阳辐射,降低气温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体布局可参考图1-2。
图1-2 奶牛场总体布局平面图(据李震钟《畜牧场生产工艺与畜舍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成年奶牛舍;2—犊牛舍;3—青年牛和后备牛舍;4—病牛舍;5—产房;6—挤奶厅;7—饲料调制间;8—人工授精室;9—兽医室;10—青贮窖;11—车库;12—办公室;13—食堂;14—宿舍;15—厕所;16—门卫;17—车辆消毒池;18—粪场
(二)奶牛养殖小区布局与规划
1. 占地面积 可根据饲养规模、管理方式、饲料贮存和加工等条件来决定。要求布局紧凑,在不影响饲养密度的情况下尽量少占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从防疫、饲草饲料供应运输和便于饲养管理的角度出发,每个奶牛小区饲养奶牛总头数以不超过1000头为宜。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饲养数量和占地面积的确定可参照表1的规定执行。
表1 奶牛饲养数量和占地面积关系表
2. 场区规划 各种建筑的总体布局应本着因地制宜、便于科学养殖、卫生防疫,以及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基建投资的原则出发,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应采用便于饲喂、挤奶与休息三分开的现代建筑模式;实行托牛所式的奶牛小区,可在生产区内设置农户养殖单元,单元内再分为养殖和饲料两区域,奶牛统一到挤奶厅挤奶;养殖小区一般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病牛隔离治疗区。
(1)生产区
① 养殖区 包括牛舍、运动场、配种室、积粪场(或化粪池)等,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和下风的位置,要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使之完全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周围绿化,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适当集中,节约水电线路管道,缩短饲草饲料及粪便运输距离,便于科学管理。
② 饲料区 包括精料库、青贮池、干草棚、机械车辆库等。精料库、干草棚和青贮池,离牛舍要近,便于车辆运送草料。为防止污水渗入而污染草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2)生产辅助区 处于生产区和管理区的中间过度带上,它包括饲料加工车间、挤奶厅。饲料加工车间应建在靠近奶牛小区管理区的道路旁,便于饲料运输和车辆卫生防疫;挤奶厅应建在生产区外,既靠近产奶牛舍,又有便于运输鲜奶的专用道路旁。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要用围栏或围墙与外界隔离。大门口设立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3)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财务室、接待室、技术室、化验室、档案资料室等。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设置绿化隔离带,保证50m以上距离。
(4)生活区 职工生活区应在小区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m以上距离,以保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5)病牛隔离治疗区
包括兽医诊疗室、病牛隔离舍,此区设在下风口,应与生产区隔离。病牛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处理等。
奶牛养殖小区
第二节 奶牛圈舍设计
一、奶牛舍形式和建筑要求
(一)牛舍形式
牛舍的样式,按牛床在舍内的排列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按屋顶的形式可分为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钟楼式、半钟楼式及无木结构的圆拱式等;按牛舍长轴一侧是否有墙壁及墙壁的高度,可分为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
图1-3 牛舍屋顶形式
规模较小,养牛头数在10头以下者,可用单坡式和单列式;10头以上的可用双坡式和双列式。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可用联合式。炎热的南方地区适用开敞式。
我国的成奶牛舍以双列式为多。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尾式,中间为走道(除粪道),两边各有一条喂饲通道,这种牛舍,挤乳、除粪、观察奶牛发情和疾病都很方便,且牛吃草互不干扰;另一种为对头式,中间为喂饲通道,两边各有一条除粪通道,这种牛舍喂饲方便,便于机械化操作,但不便于观察牛后躯,牛吃草相互影响,也不利于防疫。
(二)奶牛舍建筑要求
要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用途、性别、年龄而确定。建牛舍提倡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符合兽医的卫生防疫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
对头式
建筑牛舍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牛舍内应干燥,冬季能保温。要求墙壁、天棚等结构的导热性小,耐热、防潮。
2. 牛舍内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直接射入和散射光线射入。
3. 牛舍地面应保温、不透水,不滑。
4. 要求供水充足、污水、粪尿能排净,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5. 安置奶牛和饲养人员的住房要合理,以便于正常工作。
依照不同经济用途修建不同类型的牛舍;也应根据条件建辅助性房舍,如饲料库、饲料调制室、青饲料贮藏室、青贮设备和牛奶存放室等;还应按照牛的饲养头散建兽医室、隔离室及人工授精室。
二、奶牛舍的基本结构及建筑要求
(一)地基 土地坚实、干燥,可利用天然的地基。
(二)墙壁 砖墙厚50~75厘米。从地面算起,应抹100厘米高的墙裙。
(三)顶棚 顶棚距地面为350-380厘米。要求防暑、防雨并通风良好。
(四)屋檐 屋檐距地面为280-320厘米。屋檐和顶棚太高,不利于保温;过低则影响舍内光照和通风。可视各地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而定。
(五)门与窗 牛舍内的阳光照射量受牛舍的方向、窗户的形式、大小、位置、反射面的影响,所以要求不同。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成年牛为1:12,小牛为1:10~14。窗台距地面高度为120~140厘米。
(六)牛床 产奶牛的牛床面积(1.65~1.85)×(1.10~1.20)平方米,围产期牛的牛床面积(1.80~2.00)×(1.20~1.25)平方米,青年母牛的牛床面积(1.50~1.60)×1.10平方米,育成牛的牛床面积(1.60~1.70)×1.00平方米。犊牛的牛床面积1.20×0.90平方米。牛床坡度为1.5%,前高后低。寒冷季节牛床上应垫干草或塑料垫保暖。
(七)牛栏 为了防止牛只互相侵占床位,便于挤奶及其他管理工作,在牛床上设有隔栏,通常用弯曲的钢管制成。栏杆高80厘米,由前向后倾斜。
(八)颈枷 奶牛拴系方式很多,拴系形式有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多采用钢管制成;软式多用铁链。
(九)饲槽 饲槽设在牛床的前面,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以固定式的水泥饲槽最适用,其上宽60~80厘米,底宽35厘米,底呈弧形。槽内缘高35厘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60~80厘米。
(十)通道 牛舍通道分饲料通道和中央通道。对尾式饲养的双列式牛舍,中间通道宽130~150厘米,两侧饲料通道宽80~90厘米。
(十一)尿粪沟和污水池 为了保持舍内的清洁和清扫方便,尿粪沟应不透水,表面应光滑。尿粪沟宽28~30厘米,深15厘米,倾斜度1:50-1:100。尿粪沟应通到舍外污水池。污水池应距牛舍6~8米,其容积以牛舍大小和牛的头数多少而定,一般可按每头成年0.3立方米、每头犊牛0.1立方米计算,以能贮满一个月的粪尿为准,每月清除一次。为了保持清洁,舍内的粪便必须每天清除,运到距牛舍50米远的粪堆上。要保持尿粪沟的畅通,并定期用水冲洗。
三、不同生产阶段奶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
(一)成奶牛舍 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奶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二)青年牛、育成牛舍 多采用单坡单列敞开式。根据牛群品种、个体大小及需要来确定牛床、颈枷、通道、粪尿沟、饲槽等的尺寸和规格。
(三)犊牛舍 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
四、附属设施
(一)运动场
1. 面积 成年奶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5~30平方米;青年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0~25平方米;育成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15~20平方米;犊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8~10平方米。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
2. 饮水槽 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按每头牛20厘米计算水槽的长度,槽深60厘米,水深不超过40厘米,供水充足,保持饮水新鲜、清洁。
3. 地面 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缓坡度状。
4. 围栏 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1.2米围栏,栏柱间隔1.5米,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要求结实耐用。
5. 凉棚 凉棚面积按成年奶牛4~5平方米,青年牛、育成牛3~4平方米计算,应为南向,棚顶应隔热防雨。
(二)青贮窖
青贮窖(池)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都要求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墙壁要直而光滑,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坚固性好。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青贮窖的容积应保证每头牛不少于7立方米。常见形式如图1-4所示。
图1-4 青贮塔和青贮窖(资料来源同图1-2)
A—青贮塔;B—地上青贮窖;C—半地上青贮窖;D—地下青贮窖;E—地沟式塑料薄膜青贮窖;F—室内袋装堆贮窖
青贮窖
五、挤奶厅
挤奶厅应建在养殖场(小区)的上风处或中部侧面,距离牛舍50米~100米,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可与污道交叉。既便于集中挤奶,又减少污染,奶牛在去挤奶厅的路上可以适当运动,避免运奶车直接进入生产区。
常见形式有:横列式、串列式、并列式、转盘式四种(图1-5,图1-6)。
A—横列式;B—串列式;C—斜列式;D—转盘式
图1-5 挤奶厅类型(资料来源同图1-2)
1—进道;2—候挤室;3—斜列牛栏;4—操作坑;5—出道;6—空气压缩机;7—配电柜;8—奶桶架;9—更衣间;10—工作间;11—装车台
图1-6 挤奶厅(资料来源同图1-2)
候挤厅
挤奶厅
第三节 奶牛对圈舍及运动场的需要
一、圈养奶牛对运动场的需要
奶牛圈舍要求向阳、通风、远离污染源、有较好的粪便处理设施、干净卫生、舍内牛均占地6~7平方米。
运动场是奶牛自由运动和休息的地方,对促进牛体健康、提高奶牛产奶量很重要。一般利用牛舍之间的空间距离。运动场的面积,应能保证牛自由运动、休息,不能太拥挤,又要节约用地,一般为牛舍面积的3~4倍。成年母牛以每头20~25平方米为宜。运动场内还应设饲槽、饮水池。
二、放牧奶牛对圈舍的需要
对于放牧奶牛也要建立圈舍,让奶牛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尤其是冬季更要注意防止牛舍和牛棚倒塌。要加固牛舍和牛棚,如遇大雪,增加棚舍顶积雪的清扫次数,保证屋顶没有积雪。
(一)防冻保暖 对于放牧的奶牛,要加强检修圈舍,做到顶不漏雨雪、四壁无缝隙、地面铺垫草。为了提高牛舍冬季温度,将牛舍迎风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在天气好转的时间上、下午各活动3个小时。要保证舍外自来水管道不被冻住,产奶牛每天喝到充足的水。
(二)防暑降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不仅影响奶牛产量,且易发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三)防湿、防滑 由于天气寒冷,牛只在牛舍内休息与活动的时间较多,这样牛的排泄物大部分在舍内,从而造成牛舍相对湿度较大。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证牛舍内适度通风,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湿度过大,容易引发奶牛乳房炎、脂蹄病等疾病,影响其产奶量,严重者还会感染真菌类疾病。
(四)搞好卫生、严格消毒 气温低,微生物繁殖慢,但是不能放松对场区和设备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犊牛舍和产房。在防寒保暖的同时,注意适当的通风换气,圈舍消毒要定期进行,药液应现配现用,争取做到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周1次,确保奶牛卫生良好,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