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与道路选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4.2.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演变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达国家为了抢占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在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国际生产网络的扩张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级化、高科技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1.全球产业结构加速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相应地不断变动。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过程和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过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加速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从全球平均水平看,近6年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3和1.6个百分点,到2006年仅占3.4%和27.6%;而第三产业则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06年所占比重达到了69.0%。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仍然占了20.4%;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分别提高了2.1个和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超过了50%。高收入国家第一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0.2个和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2006年所占比重达到了72.4%,如表4.4所示。

表4.4 全球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高科技化是信息时代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在以信息产业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偏移,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新一代的主导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大量投入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发展等领域。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形成了一批与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还使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高新技术被广泛用于改造传统产业。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源于高科技的发展,来自信息和知识在投资、贸易和生产等领域的高度运用。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和先进防御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正脱颖而出。在21世纪将形成一个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高科技产业为经济增长点的世界产业发展新格局。

3.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客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所以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由此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不同,各国的产业优势也不同,一国的产业结构并不是完整的,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完整性使各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紧密相连,在互补竞争中一国或某区域产业结构体系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与此相适应,各国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的程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形成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系统。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既置身于本区域内部的分工中,又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结构变动既深受国际分工变动的影响,也影响周边其他国家的结构变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区域;而一个区域的结构变动又往往波及到全球其他区域。因而,从全球范围看,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间的相互依存、互动作用日益明显和深化。

4.2.2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物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正在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1.在企业层面上:从生产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

当前,单纯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促进了制造业加速服务化。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中,主要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共涉及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有281家(占56%)。在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中,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例如,美国通用电气服务业收入已经占通用电气公司总收入的2/3以上,全球最大的飞机引擎和汽油涡轮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的服务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55%;而施乐公司(Xerox Corp.)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5%以上;IBM公司全球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25%上升到2005年的52.8%。

2.在产业层面上: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

企业微观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在产业层面上就表现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如表4.5所示。在制造业中,服务业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4.5 全球制造业中服务业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德勤公司(Deloitte),《基于全球服务和零件管理调研》,研究报告。

1)航空和国防领域

航空制造业中服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生产飞机和发动机及其他航空产品的企业来说,售后维护、修理和物流等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其发展领域也是提升企业业务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领域。航空和国防领域的企业是否能够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为客户提供所承诺服务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

2)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制造业一直在探索拓展基于汽车产品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汽车产业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租赁、销售、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等服务环节渗透。企业通过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这也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3)消费品领域

消费品市场是制造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是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是各家厂商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iPhone在全球热销的原因不仅在于其灵巧的外观设计和方便的操作,更在于其音视频服务、地图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

4)工业自动化领域

提供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工业自动化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安全性是企业的基本做法。而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定制服务,对自动化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正成为企业获得部分优势的新思路。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7年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5)高科技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

在高科技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任何机器设备的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因此,提供设备持续有效运行的售后服务成为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商用打印机的制造商,如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与原始的打印机销售相比,其更多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销售墨盒和其他售后服务,此类服务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就业层面上:制造业中服务业务所占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

在很多国家,制造业工作的特性也处在变化中。例如,通过员工数量的减少和员工生产能力的提高,来提升整个价值链水平。这些变化最清晰的指标就是在制造业中工人岗位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人进入了与服务相关的岗位。2002年,在OECD国家中,平均约有40%的制造企业员工从事与服务相关的岗位,如科技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管理人员、办事员或者其他服务岗位。全体工人中仅有约60%仍在从事原有“生产”性岗位。2002年OELD国家制造业中各劳动力比重如图4.5所示。

图4.5 2002年OECD国家制造业中各类劳动力比重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7年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

4.2.3 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技术手段日趋多元化;金融、物流等领域新兴服务产品层出不穷,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效率显著提高。所有迹象表明,全球服务经济开始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世界经济形态正进入服务经济之后的一个新阶段。

1.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当前,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保持增长态势,如美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43.0%提高到2006年的47.8%(见图4.6)。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知识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服务化”趋势,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不断上升。

图4.6 美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整理。

2.现代服务业吸收劳动力的作用逐渐增强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强。现代服务业就业方式的灵活多样,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岗位,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到2006年,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达到了80%、80%和66%,如图4.7所示。

图4.7 2006年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资料来源:CCID,《2007年中国现代服务业研究报告》。

3.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目前,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产值已超过了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05年,美国服务业增加产值已占到GDP的78%,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从现代服务业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因此,全球产业的发展已经由“服务经济”进入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转变的新阶段。可以说,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服务经济”时代,是一个大的跨越,它实现了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从“服务经济”时代到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一次新的跨越,它带来的是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和新兴服务业崛起的互动发展。世界经济形态转型升级的3个阶段如图4.8所示。

图4.8 世界经济形态转型升级的3个阶段

4.2.4 福特制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汇和融合的过程中,制造业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以增强制造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驱动了全球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柔性化的转变。

1.福特制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是从自然经济向专业化分工转型。工业生产中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知识积累的效率,提高了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扩大了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从而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传统工业化的进程中,分工的深化也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19世纪后期,“福特制”成为工业生产方式最基本的特征。福特制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生产,在生产标准化即产品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把流水线上的各种操作简单化、程序化,从而有利于组织生产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通过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所以说福特制生产方式在于大规模生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整个生产过程完全依赖于装配线上的专业化机器和工人的熟练操作。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实现生产的连续性以降低操作效率的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在福特制的生产模式中,降低生产波动性的最有效的企业组织方式就是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即将生产链上的所有环节(从研究与开发、原材料和零部件到产品销售等)纳入到企业内部。

2.柔性化成为信息化时代生产方式演变的基本趋势

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被柔性化生产方式所取代,其基本特点是生产可以随时依据需求或竞争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又无须为调整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化为建立柔性化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通过采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变批量的要求,满足了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打破了分工所带来的效率提高与交易成本上升之间的平衡,推进了企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不断被瓦解,企业只关注自己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而通过生产外包或协作生产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定制化是企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最基本的特征,它不只是满足某一顾客特定需求的个别行为,而是在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大规模定制”。从企业制造系统来看,柔性化成为一个基本趋势。企业生产方式的柔性化是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细化市场的客观要求。

福特生产方式与柔性生产方式对比如表4.6所示。

表4.6 福特生产方式与柔性生产方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