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饮食与营养——快乐健康的基础(1)
§§§第一节 中老年人饮食的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慢慢地步入中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及代谢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状况,使机体营养成分吸收利用率下降,同时许多中老年朋友还经常受到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等诸多病症的困扰。如果中老年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定的饮食原则,管理好自己的饮食和营养问题,就可以永葆年轻,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因为大多数疾病都与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根据营养学理论和总结长寿者在饮食方面的经验,中老年人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少食多餐
我国自古就主张少食多餐,“长寿之道,在于养生;养生之本,在于饮食;饮食之要,在于节食。”就是中医对饮食养生十分精道的认识。现在的健康饮食理念也都提倡少食多餐,那么它到底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随着进食次数增多,血糖会比较稳定,即产生饥饿的情况会大大减少,一般来说,机体对营养的利用有限,大量进食后会使大部分食物转化成脂肪储存。进食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在下一餐不可避免地大量进食,也就会使多余的热量转化成脂肪存留,容易引起肥胖,进而引发许多疾病。
对于患有胃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少食多餐尤为重要。因为患病以后消化功能较差,而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量却会增加,许多营养物质会由于呕吐、腹泻、水分摄取太多或服用利尿剂等而大量流失。为了解决这种两难局面并持续补充营养,少食多餐是最好的途径,同时注意每次所吃的食物都能尽量被消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少食多餐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人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668人每天吃1~2顿饭,结果显示,每3人中就有一个人患上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还有156人把同样的饮食量分为5次吃,即一天吃5顿,总量不变,患心血管病的人是前者的1/6,比一日三餐的人患病率下降了13.3%。
所以中老年人应当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有利于身体健康。一般来说一天吃4~5顿,每餐八九分饱为宜。
2.限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能量来源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能量需要与其食欲相适应。当正常食欲得到满足时,一般即可满足能量需求,体重维持不变。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可产生16.74千焦耳热量。1克脂肪则可产生37.66千焦耳热量。
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所需热量约为:春季7640千焦耳、夏季7642千焦耳、秋季7315千焦耳、冬季7370千焦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60%~70%,脂肪占 20%~25%,蛋白质占10%~15%为宜。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脂肪含量太少,则饮食体积便会增大。这样既不耐饿,还会增加B族维生素的消耗,影响到脂溶性维生素的正常吸收;若脂肪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太少,则易患冠心病、结肠癌、乳腺癌等病;若蛋白质过少,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过多则会增加肝肾的代谢和负担。
可见,合理分配每日膳食中的能量来源是极为重要的。
3.粗细合理搭配,多吃高纤维食物
中老年人所选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一方面,主食中粗粮和细粮搭配,粗粮如燕麦、玉米所含膳食纤维比大米、小麦多;另一方面,食物加工也不宜过精,谷类加工过精会使大量膳食纤维丢失,还会丢失谷粒胚乳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蠕动,起到预防中老年性便秘的作用,同时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肠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同时,胚乳中的维生素E在人体抗氧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中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患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增加,故从膳食中摄入足量抗氧化营养素十分必要。
4.饮食以清淡为主
我们这里所说的饮食清淡并不等于素食。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中老年人开始信奉饮食越清淡越好,有人甚至说吃素能长寿。他们的根据是素食可以减少胃肠负担,容易消化,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其实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
蔬菜是素食中吃得最多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虽然很丰富,但人体营养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却十分欠缺。而动物肉,尤其是鱼肉,既含有许多动物蛋白,也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蔬菜中所不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有些国家,人们习惯食用以鱼肉类为主的动物肉,他们普遍体格健壮,很多人还享受到了长寿的人生之乐。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摒弃蔬菜多吃肉食,那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合理搭配、平衡饮食才是最佳的选择。中老年人所吃副食品应保持多样化,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样样都吃一点,搭配得恰到好处,这样体内的营养物质才可以达到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长期食素的中老年人最好合理地安排膳食,在注重清淡的同时,适当食些荤,做到荤素合理搭配。
另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我国有些地区,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超过10克。这样的地方,往往是高血压的高发区。专家们认为将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克左右,是比较理想也是比较安全的。
5.保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偏重或过轻都不利于中老年人的健康。超重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肥胖者易患脂肪肝、骨关节病、胆石症、内分泌紊乱、痛风、心理障碍等多种疾病。体重过轻会导致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贫血、抑郁等病症。为保持健康的体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运动的生活习惯,生活中走路、上下楼梯、清扫房间、做饭等都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每天至少应以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只有坚持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持之以恒,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体重。
§§§第二节 均衡饮食的要素
所谓饮食均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不仅能满足机体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能预防多种疾病发生,是合理的膳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均衡饮食尤为重要。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每人每天摄入的各类食物都应保持相应的比例,以达到膳食均衡。一个成人每天摄入的各类食物的平均比例大致如下:
谷类即主食:300~5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畜禽肉:50~100克;鱼虾:50克;蛋:25~50克。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现代人的餐桌日益丰富,然而“吃”出来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向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向转化。据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国民摄入的热量增长了1倍,而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摄入量却在逐年降低,比如谷类下降了21%,蔬菜从1992年的每人每天食用400多克,降到现在的270多克。“超重和肥胖,都是诱发各种慢性病的第一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持身体健康,达到膳食均衡呢?
1.荤素均衡
自然界中没有哪一种食物具备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谷类含有糖类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肉类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现代营养学都提倡饮食多样化,即样样都要吃,同时样样要适量、均衡。
在菜肴的配伍上,应注意荤素结合,荤食(鱼、肉、禽、蛋等)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但过量则会损害人体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肥胖等,都与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有关;素食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能够疏通肠胃,促进消化。多食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如豆类、玉米及蔬菜中的卷心菜、芹菜、大白菜等,可以预防肠炎和肠癌的发生。
荤素搭配,最好蔬菜的总量超过荤菜的1倍或1倍以上。现代营养学家认为,新鲜的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良好食物。
2.性味均衡
食物是我们最好的医药,我国的传统医学历来强调“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
其实食物的性能与中药一样,有四性、五味。所谓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性质的食物,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类似于中药的治疗效果,例如:绿豆性寒,无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梨子味甘,性凉,是清补脾胃、止咳化痰、养阴润燥的上品;西瓜性寒,味甘,可解暑热、除烦渴;大枣性温,味甘,是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的常用药,也是常吃之佳果;羊肉甘,温,大热,补虚祛寒,效同人参;大蒜性温,味辛,是常用调味品,同时具有良好的解毒杀菌作用,能治疗腹泻、咳嗽等症,素有天然的广谱抗生素之称;生姜性微温,味辛,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之效用。
因此食物同中药一样,必须合理搭配,平衡组合,才能够保证我们五脏之气的平衡及身体的健康。五味过偏则五脏失衡,产生疾病。
3.寒热均衡
在日常膳食中,偏食温类食物,或偏食寒凉类食物,都会对人体的体质与性格产生影响。专家常会建议大家根据自身体质挑选一些凉性或热性食物,以达到寒热均衡。但对于食物的“寒热”性质,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辨别。下面先给中老年朋友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窍门。
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等几方面来区分食物的寒热。①从颜色来看,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各种绿色蔬菜和绿豆,其中绿豆性寒,无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长期接受阳光照射,故而性偏热。②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③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一些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山药、土豆、姜等,因为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旱,所含水分较少,故而性热。④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几乎终年见不到阳光,所以性偏寒,比如木耳、蘑菇等。而一些生长在高空中或者东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而性偏热。⑤同时食物寒热还与其生长季节有关。在冬季生长的食物,因寒气较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白萝卜、香菇、冬瓜等。而在夏季生长的食物,接收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黄瓜、梨、柚子等。
中老年饮食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应保持寒热均衡。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和食物的寒热来选择饮食的搭配,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品,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4.酸碱均衡
在营养学上,食品有酸碱之分,但食品的酸碱性与味觉无关,也不是按其理化性质来判定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讲,食物的酸碱性主要是指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留在人体内元素的性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一般来说,动物食品等多“姓”酸,蔬菜水果常“姓”碱。
食物的酸碱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人体有良好的酸碱缓冲系统,使体液保持恒定的PH酸碱值,约在7.35左右,但食物的摄取还是应当着重酸碱平衡,因为人体的血液与体液的酸碱值只要稍微有一点改变,就会造成新陈代谢紊乱。而且对健康人而言,尿液的酸碱与食物有关:肉和油吃得多,尿液通常呈酸性;而吃素的人,尿液呈中性、弱碱性的机会较多。人体酸碱度的正常范围是:pH7.35~7.45;超过正常范围,人体就会中毒。
如果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以至体内不能中和而导致酸性,就会消耗钾、镁、钠、钙等碱性元素,血液颜色加深,血黏度、血压升高、从而发生酸毒症,中老年患者还易引发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等症。酸毒症是由于过多食用酸性食品引起的,所以中老年人不能偏食,应多吃蔬菜和水果来保持体内酸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