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案例分析
1.5.1 日本物流配送中心的特色
在日本,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市民不断对商品的品种、样式、规格、质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工厂生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朝着小批量、多品种、新款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零售业中便利连锁店、时装专卖店、跳蚤市场、百元廉价店铺销售等各具特色的业态应运而生,这些新的业种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生产销售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流通环节的高效化和重新组合,厂商和批发商越来越重视改善面向消费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
1.多功能化
在日本,由于方便食品产业的崛起,许多配送中心增加了食品的加工功能,如日本神奈川生协的濑咨配送中心,设有鱼、肉等生鲜食品的小包装生产流水线,在储存、配送过程中,配置了冷藏、冷冻仓库和保温运输卡车。当前日本的配送中心基本上都能满足厂商和销售商对物流全过程提出的高速化、高效化的要求,具备了从收货、验货、储存、装卸、配货、流通加工、分拣、发货、配送、结算到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物流一体化。
2.系统化
日本的配送中心十分重视内部的系统管理,他们认为,一个配送中心的设计,首先应着重于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要求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使物流的全过程处于一个均衡协调的系统之中。例如,日本的许多配送中心,在研究物流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经营的商品进行排队分析,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使用频率高的畅销商品。这类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首先是整批进货和储存,然后再按订货单配货送到零售店。由于这类商品以出厂价购入,再以零售价出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物流费用,获利丰厚,因而这类商品的储存,本身就是创利的。第二类是配送中心按照客户的订货单汇总后统一向工厂整箱订货的商品。配送中心收到货后不需要储存,直接进行分拣作业,再配送到零售店,这样可以节省储存费用。第三类是需要一定保鲜的商品。这类商品如牛奶、面包、豆腐等,通常是不再经过配送中心停留处理,而是由配送中心直接从生产厂家送往零售店。总之,日本配送中心的物流工艺流程系统设计是十分成功的,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
3.规模化
规模就是效益,这已成为日本物流界人士的共识。日本的配送中心规模大的比较多,如东京流通中心(TRC)坐落在距东京都市中心10千米的和平岛上,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形成了很大规模,占地150703平方米,建筑面积481237平方米,由流通中心、汽车运输中心、普通仓库和冷藏仓库4个部分组成。东京流通中心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共拥有两栋7层高、一栋5层高的仓库,计483247平方米,各层和层顶都设有停车场;一栋6层立体停车场计11838平方米;一栋10层多功能办公室计14366平方米;一栋13层的综合服务楼计59541平方米;3个商品展示厅计12215平方米。这些先进设施均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因此很有吸引力。
4.自动化
为了提高商品处理速度,减轻作业强度,使不熟练人员也能准确作业,日本配送中心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拣选操作系统。只要将客户要货单输入计算机,货位指示灯和数量显示器就立即显示出拣选单上的商品在货架上的位置及数量,作业人员即可从货架上拣取商品,放入配货箱内,由胶带输送机送至自动分拣系统。该自动分拣系统从结算、抄单到库存管理均由计算机进行,还可几个人同时作业,实现了无纸化。日本在物流运行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拣选操作系统,其突出的特点是在医药品和化妆品等物流费用承受能力强的行业发展较快,而在物流费用承受能力差的日用百货品等行业发展较慢。无论如何,日本当前已较广泛地采用了拣选操作系统。
5.立体化
由于日本城市化程度较高,地价的上涨给配送中心的选址带来了极大困难,物流设施在大城市及周围地区明显减少,转移到更偏远的地方,而原先坐落在市区的仓库也因地价上涨而在经营上入不敷出,被改成办公大楼或其他设施。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日本大多数物流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立体化配送中心,其中大型的自动化立体式货架仓库,高二十多米,库容量大,装卸货都用巷道堆垛机,由计算机控制,出入库商品速度很快,但要求必须选择储存对路的商品。日本的立体式仓库都比较高,大都在15层上下,从二层起,所有的楼面提供给货主做储存和流通加工用,而底层作为大型分拣作业场,使用分拣机等自动化设备与楼的功能配套。
6.集成化
由于只有保管功能的营业仓库无法实现多品种、少批量商品的物流管理,日本将其改成集成化的配送中心,把配送中心、冷藏冷冻仓库、货物集散中心、办公室、展示厅、会议室等设施集中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厂家的产品、批发和零售商采购的商品,都可直接储存在该综合性的配送中心里。零售店配送商品时可采用共同配送体制,以保证物流活动的高效化。例如,日本东京近郊就建有4个超大型流通中心。这些规模巨大的流通中心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开发,分别由私营企业投资经营,组织海、陆、空运输配套成网,构建成大型公共流通中心。可见,政府的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积极扶持是配送中心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7.信息化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物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日本流通领域应用计算机的数量占全国的50%左右,这一比例居世界首位。
案例思考题
(1)结合案例,试分析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的背景。
(2)日本物流配送中心有哪些特点?
(3)该案例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有什么启示?
1.5.2 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连锁经营利润源的重点在物流,物流系统好坏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两点: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就是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的一个物流系统。
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是我国国内目前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0000吨,其中肉制品15000吨,生鲜盆菜、调理半成品3000吨,西式熟食制品2000吨,产品结构分为15大类约1200种生鲜食品;在生产加工的同时,配送中心还从事水果、冷冻品及南北货的配送。
生鲜商品按其秤重包装属性可分为定量商品、秤重商品和散装商品;按物流类型可分为储存型、中转型、加工型和直送型;按储存运输属性可分为常温品、低温品和冷冻品;按商品的用途可分为原料、辅料、半成品、产成品和通常商品。生鲜商品大部分需要冷藏,所以其物流流转周期必须很短,节约成本;生鲜商品保质期很短,客户对其色泽等要求很高,所以在物流过程中需要快速流转。归结起来就是“快”和“准确”,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订单管理
门店的要货订单通过联华数据通信平台,实时传输到生鲜配送中心,在订单上指定各商品的数量和相应的到货日期。生鲜配送中心接收到门店的要货数据后,立即在系统中生成门店要货订单,按以下不同的商品物流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1)储存型商品
系统计算当前的有效库存,比对门店的要货需求及日均配货量和相应的供应商送货周期,自动生成各储存型商品的建议补货订单,采购人员根据此订单再结合实际的情况做一些修改即可形成正式的供应商订单。
(2)中转型商品
此种商品没有库存,直进直出,系统根据门店的需求汇总,按到货日期直接生成供应商的订单。
(3)直送型商品
根据到货日期,分配各门店直送经营的供应商,直接生成供应商直送订单,并通过EDI系统直接发送到供应商。
(4)加工型商品
系统按日期汇总门店要货,根据各产成品、半成品的BOM表计算物料耗用,比对当前有效的库存,系统生成加工原料的建议订单,生产计划员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发送采购部,生成供应商原料订单。
各种不同的订单在生成完成或手工创建后,通过系统中的供应商服务系统自动发送给各供应商,时间间隔在10分钟内。
2.物流计划
在得到门店的订单并汇总后,物流计划部根据第二天的收货、配送和生产任务制定物流计划。
(1)线路计划
根据各线路上门店的订货数量和品种,做线路的调整,保证运输效率。
(2)批次计划
根据总量和车辆人员情况设定加工和配送的批次,实现循环使用资源,提高效率;在批次计划中,将各线路分别分配到各批次中。
(3)生产计划
根据批次计划,制订生产计划,将量大的商品分批投料加工,设定各线路的加工顺序,保证和配送运输协调。
(4)配货计划
根据批次计划,结合场地及物流设备的情况,做配货的安排。
3.储存型物流运作
商品进货时先要接受订单的品种和数量的预检,预检通过方可验货,验货时需要进行不同要求的品质检验,终端系统检验商品条码和记录数量。在商品进货数量上,定量的商品的进货数量不允许大于订单的数量,不定量的商品提供一个超值范围。对于需要按重量计量的进货,系统和电子秤系统连接。
拣货采用播种方式,根据汇总取货,汇总单标出从各个仓位取货的数量,取货数量为本批配货的总量,取货完成后系统预扣库存,被取商品从仓库仓间拉到待发区。配货分配人员在待发区根据各路线各门店配货数量对各门店进行播种配货,并检查总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向上校核,如果商品的数量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门店的实配量小于应配量,配货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调整实发数量,配货检验无误后使用手持终端确认配货数据。
在配货时,冷藏和常温商品被分置在不同的待发区。
4.中转型物流运作
供应商送货类似于储存型物流,先预检,预检通过后方可进行验货配货;供应商把中转商品卸货到中转配货区,中转商品配货员使用中转配货系统按商品中转路线及门店的顺序分配商品,根据系统配货指令的指定数量分配,贴物流标签。将配完的商品采用播种的方式放到指定的路线门店位置上,配货完成统计单个商品的总数量,根据配货的总数量生成进货单。
中转商品以发定进,没有库存,多余的部分由供应商带回,如果不足,在门店间进行调剂。
5.加工型物流运作
生鲜的加工按原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组合和分割,两种类型在BOM设置和原料计算及成本核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BOM中每个产品设定一个加工车间,只属于唯一的车间,在产品上区分最终产品、半成品和配送产品,商品的包装分为定量和不定量的加工,对于秤重的产品和半成品,需要设定加工产品的换算率(单位产品的标准重量),原料的类型分为最终原料和中间原料,设定各原料相对于单位成品的耗用量。
生产计划任务中需要对多级产品链计算嵌套的生产计划任务,并生成各种包装生产设备的加工指令。对于生产管理,在计划完成后,系统按计划内容出标准领料清单,指导生产人员从仓库领取原料及生产时的投料。在生产计划中考虑产品链中前道与后道的衔接,各种加工指令、商品资料、门店资料、成分资料等下发到各生产自动化设备。加工车间人员根据加工批次和加工调度,协调不同量的商品间的加工关系,满足配送要求。
6.配送运作
商品分拣完成后,都堆放在待发库区,按正常的配送计划,这些商品在晚上送到各门店,门店第二天早上将新鲜的商品上架。在装车时按计划依路线门店顺序进行,同时抽样检查准确性。在货物装车的同时,系统能够自动算出包装物(笼车、周转箱)的各门店使用清单,装货人员也据此来核对差异。在发车之前,系统根据各车的配载情况出各运输车辆的随车商品清单、各门店的交接签收单和发货单。商品到门店后,由于数量的高度准确性,在门店验货时只要清点总的包装数量,退回上次配送带来的包装物,完成交接手续即可,一般一个门店的配送商品交接只需要5分钟。
案例思考题
(1)结合案例,试分析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2)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不同运作模式流程有何区别?
(3)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