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跨国风险投资的进入模式研究
公司跨国经营的生产和营销的模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是否有可能在当地生产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是否有可能在当地营销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公司跨国经营的出口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是否具备向当地合作伙伴转移生产方面的能力,是否具备向当地合作伙伴转移营销方面的能力。在以上分析基础之上,林季红(2008)得出资源基础理论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对应解释如表1-9所示。
表1-9 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
以上是从企业的生产以及市场营销活动来分析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企业的资源特性方面对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企业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知识性资产,这类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独占性,是企业特有的资源,例如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的专利技术等资源不易被同行业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在短期内模仿。如果企业的核心资源优势越明显,则企业跨国经营是会采用对被投资企业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例如独资或是收购等。由于采用这种控制程度高的方式,企业的核心资源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其价值会下降,另外采用这种模式的成本、难度以及风险都较高,因此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
企业的资源可以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其流动性进行划分,由此可以把企业的资源分为上游资本和下游资本。上游资本包括企业的知识、管理经验等,这类资本较容易在国际市场上扩散,地域的限制对其影响较小。下游资本包括企业的营销网络、品牌优势等,地域限制对其影响较大。Anand & Delios(2002)认为,如果东道国在技术等上游资本方面有着相对优势,则跨国公司会倾向于收购当地企业以提高其技术等上游资本的优势;相反地,如果跨国公司在当地的营销网络等下游资本方面处于劣势而需要在当地补充时,则跨国公司倾向于收购拥有这些资本优势的东道国企业。
Dixit & Jayaraman(2001)基于对美国的私募基金公司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国际化的方式有:在国外成立基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代表处并通过其进行投资,或通过拥有国外风险投资基金中一定比例的股份。公司运用这些专业方式将资金投资于特定的阶段和地理位置。这种有机的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套整体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何实现国内专业技能的转移以及运用合资合作模式进入当地市场。
Deloitte(2006)所做的一个调查表明,跨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更倾向于与当地的创投公司合资或合作,使当地创投公司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以获取当地的信息和选择最适宜的投资区位。
曾一军(2007)指出跨国创业风险资本的进入模式指的是投资方的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进入他国市场的途径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也可以说是投资方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跨国界转移的方式。进入模式具体的衡量标准包括:合作形式、股权安排、投资期限、资源与所有权的转移、转移方法以及资源转移的补偿形式。选择合适的投资进入模式是跨国创业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他综合以往的分析及结合跨国创业风险投资本身的特点,并参考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将跨国创业风险投资主要的进入模式分为以下两类。
(1)直接进入
直接进入是指投资方以直接投资于东道国创业企业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它一般适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环境差别不大的情况。主要形式有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直接(或通过在东道国的代表处)投资于创业项目;也有以境外控股公司作为投资对象,通过境外控股公司在境内独资企业作为真正的业务经营实体进行投资,最后通过境外控股公司的上市和被并购实现在境外资本市场的退出。
(2)间接进入
间接进入是指投资方以合作、合资为主要方式投资于东道国创业企业以进入东道国市场。它主要是针对东道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一般适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环境差距较大时的情况。根据合资方式的不同,把间接进入模式分为合作间接进入和委托间接进入。合作间接进入是指境外投资者与东道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合资成立新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结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委托间接进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在本国注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而委托东道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