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竞技篮球决胜时刻攻防技战术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篮球比赛决胜时刻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节 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攻守技战术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世界篮球比赛中发生的一次历史性事件,把人们对篮球比赛的关注点转向了比赛最后时刻几秒或者几十秒钟攻守技战术的实施。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联邦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男篮比赛决赛,出线的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代表美国队和前苏联队,比赛结束后美国队拒绝上台领奖,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在此之前,美国篮球队在以往的奥运会上战无不胜,曾连续62次打败对手,而这一次美国人把银牌留在奥委会苏黎世总部的地下室里,把篮球带回了家。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世界还处于冷战高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除了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峙外,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处在剑拔弩张的状况,体育也不能独善其身。这是两大阵营唯一可以进行同场交流,彰显各自主张、制度优越性的平台。因此,男篮比赛的决赛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当比赛进行到下半时19分48秒时[20世纪七十年代的比赛规则是全场比赛分为上下两半时,每半时20分钟。],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2秒钟,比分为48:47苏联队领先,球权在苏联队手上,苏联队控球后卫5号持球由前场右侧底线突破后看到没有机会便将球一直运到球场左侧靠近边线处,将球传给内线腰位要球的14号中锋亚历山大·贝洛夫,贝洛夫接球后先向左侧虚晃,然后右转身跳投,这一跳投遭到美国两名内线队员的封盖,球被美国队后卫抢到,长传给插上快下的前锋队员5号科林斯,科林斯运球上篮,苏联队6号后卫封盖犯规使球没有投中,裁判判罚两次罚球,这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3秒钟,全场观众屏住呼吸,看科林斯罚篮,两罚两中,比分改写为48:49美国队领先。戏剧性的场面由此开始,苏联队发底线球,10号后卫接球后直接运球刚到中场裁判哨响,比赛结束美国队员欢呼雀跃以为比赛获胜,这时记录台提出比赛还没有结束,因为在震耳的吵杂声中苏联教练孔得拉什金在科林斯第一次罚中后曾试图叫暂停,但没有成功,巴西籍裁判长里盖托和计时员都以为还有一秒钟,可是国际篮联秘书长威廉·琼斯出面干涉,指令时钟倒回3秒,原因是苏联队在罚球时请求暂停。当苏联队再次发底线球将球掷到对方篮板上时,裁判鸣哨,美国队又以为比赛结束胜利到手了,可是这时记录台出错,本应该调回3秒钟的时间反而调到了50秒钟,裁判再次纠正比赛时间,时间又调整到距离比赛结束3秒钟,苏联队再一次发底线球,当上帝眷顾你三次时该发生的事情总是要发生的,这一次前苏联队没有错过,底线发球队员10号别洛夫直接长传埋伏在前场禁区的中锋14号亚历山大,2.20米的亚历山大在两名美国队员的包夹下在篮下抢到了这一长传球,随即投中,比赛锣响,比分定格在51:49前苏联获胜。

这一过程问题的焦点在于,裁判和记录台发生的差错是一个错误跟着一个错误,第一次错误是裁判和记录台配合不当暂停哨和比赛结束鸣哨混淆,虽然鸣哨比赛本应该还剩一秒钟,由于篮联秘书长越权干涉,一秒变为3秒,在改正过程中记录台却阴错阳差的给出了50秒,裁判也没有发现,当苏联队第二次发完底线球后裁判才发现,再重新开始走过的时钟又退了回来给了苏联队3秒钟的时间和第三次机会,这一次的改判,导致了美国队的失利。赛后美国队拒绝领奖,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在集体项目中由于球队抗议裁判不公而拒绝领奖,并提出书面抗议,国际篮联马上召开会议,二票赞成三票反对,宣布美国队抗议无效,东欧国家投票支持苏联,西方国家投了美国的票,美国国内哗然,各大媒体、电视纷纷报道,指责比赛偏袒,结果不公。然而,前苏联队-社会主义阵营这边则大肆宣传报道,把这决胜时刻的一记长传描绘为是在训练和战术安排中长期培养的结果。当比赛的结果提升为政治事件时,它引起的关注度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那一个历史时期,世界篮坛还是美国、前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独霸,其他国家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比赛实力悬殊,决胜时刻出现的机会和概率不高。篮球比赛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篮球运动的交流和融合,美国NBA各职业篮球队及世界篮球传统强国的国家队都具有了各自的球星和明星队员,如果说在20世纪末国际篮坛还只有乔丹、拉里伯德等为数不多的明星而如今世界各国篮球明星争奇斗艳,层出不穷,世界篮球强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胜负的悬念直到最后一秒钟才能确定。

从1992年“梦一队”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以136:57大胜篮球劲旅古巴队,创造了国际篮球比赛史上79分的最大分差。到2002年印第安纳世锦赛,由NBA球星组成的“梦五队”首次颜面扫地:6胜3负,只获得第6名。仅仅10年,世界篮球运动水平已接近美国NBA职业篮球技术水平,阿根廷首先在2002年9月4日以87:80让“梦五队”折戟,NBA球员征战国际比赛58场连胜的纪录被终结。2004年雅典奥运会,由名帅老布朗领军的“梦六队”8战3负,最终仅获铜牌。2006年男篮世锦赛冠军被西班牙队获得,“梦七队”战绩不佳。从近几年的世界大赛可以看出,篮球强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谁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决胜时刻把握得好谁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比赛对手实力的接近,使得比赛越来越精彩,很多比赛到最后时刻才分出胜负,甚至在比赛的最后一秒钟,或是在最后百分之一秒才决出胜负。在NBA有很多最后时刻反败为胜的经典比赛,在CBA和WCBA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极大的刺激了篮球职业联赛的发展,也为我国国家队和职业篮球俱乐部各级队伍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增加了处理关键球的经验和体会。

比赛决胜时刻攻守战术的选择和运动员技术的合理实施决定着比赛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国家队和各级俱乐部队的成绩,中国篮球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中国男女篮近几年参加重大比赛的历程可以看出,在关键比赛的决胜时刻,攻防战术运用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中国男女篮的参赛成绩。我们国家男女篮球队在决胜时刻关键球的处理方面有过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经验,也有败走麦城的惨痛教训。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男篮在比赛最后的27秒内连丢7分,让韩国队将比赛拖入加时,在加时赛最后20多秒内却始终无法缩短1分的差距,以100:102将金牌拱手送给了韩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国内观看了现场直播,非常不满,在第二天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搁下当时国家许多重大的事情没有讨论,而专门点名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汇报昨日的中韩之战,并讨论了2个多小时,会后中国篮球界爆发地震,中国男篮主教练王非下课,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信兰成被撤职,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李元伟任[李元伟任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之前任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以67:66击败塞黑队,进入八强。这是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中国男篮第二次闯入奥运会八强。

2006年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的王仕鹏在最后5.8秒投中一个压哨3分球,以78:77击败了斯洛文尼亚队,成功晋级16强。这一个3分平息了当时国内篮球界抵制外教尤纳斯的骚动。为李元伟主任的继续留任铺平了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男女篮在世锦赛的比赛名次都不理想,加之男女篮聘请的外教尤纳斯和马赫都属于个人权威型的教练,执教理念和方式与国内不同,除了与中心主任有一定的沟通外,和篮协的各个方面及国内教练都存在沟通障碍,因此,国内篮坛掀起了一股倒外教的风波。李元伟主任鉴于当时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更换教练已经来不及了,迫不得已必须力挺外教,打好2008北京奥运会,如果王仕鹏投不进这个3分,中国男篮就进不了16强,对国人就无法交代,外教的存在也就成为悬念,但是体育比赛的魅力在于往往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事情都会发生转变,王仕鹏的超远3分投进了,中国男篮能够按照既定的步伐向奥运会挺进。

第十五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女篮共打了八场比赛,其中五场比赛的比分为:中国73:79捷克、中国73:70古巴、中国66:64法国、中国61:65加拿大、中国68:71古巴,比分的差距在6分的一场,其余四场都在3分以内。前国家队教练宫鲁鸣指出:“也许一次攻防就能改变比赛的结果,最后时刻的攻防战术运用的合理与否,以及队员执行关键时刻战术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

如果说雅典奥运会击败塞黑的比赛是中国国家队众志成城努力的结果,那么2006年世锦赛王仕鹏的关键一投则有运气的成分,而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男篮最后一分钟的失误则集中暴露了中国男篮在决胜时刻攻防战术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决胜时刻的攻防技战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战术配合,技术的运用,而且是两只球队训练水平的真实写照。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技战术的选择、实践与运用,它不仅是运动员场上的较量,更是教练员智慧的角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上帝在最后时刻会站在那一边,排除偶然性之外的必然性部分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训练中加以体现。

本文通过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攻防技战术案例的介绍、分析与总结,提炼出决胜时刻技战术训练方法与理论,归纳出最后时刻攻防战术的规律和特征,形成决胜时刻攻防战术理论体系,对提高全国篮球俱乐部、CUBA联赛的各级教练员的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对体育教育训练篮球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及训练技能的掌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篮球比赛决胜时刻的基本涵义

针对于竞技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概念的基本涵义,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时间的划分也各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观点。《The NBA's Best Clutch Player》一文中把决胜时刻理解为:如果比赛结束前3分钟两支球队的分差不超过5分,那么以此时到比赛结束的时间段(3分钟或者8分钟,可能包括决胜期)被定义为比赛的决胜时刻。

郭瑞在《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战术打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最后两分钟篮球比赛的规则,与其他时间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认为最后两分钟运用什么样的战术打法已成为篮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决胜时刻。

美国的哈特维希在《比赛处于危险状态时的最后一分钟打法》一文中指出:“据统计,现代篮球比赛的胜负有一半以上是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才定局的,并且在这段时间出现了一套新的紧逼战术,因此最后一分钟的战术打法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王世安在《篮球》处理关键球中指出:“所谓关键球是指:比赛最后一分钟左右时,双方比分未拉开,交替上升,没有明显的领先或落后。”

从上述的观点分析来看,很多是从比赛实践经验中获取的,感性因素比较丰富,他们均具有合理的一面,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理论依据和实践检验依据不统一的现实问题。关于篮球比赛最后多长时间是决胜时刻,大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和意见,三分钟、二分钟或者一分钟,或者更短些或者更长些,都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界定。因此,篮球比赛最后多少时间为决胜时刻,目前仍是无法确定的时间概念。如果决胜时刻时间概念无法确定,对于决胜时刻技战术的研究和训练、比赛实践也就无从下手。

当面对这众说纷纭的解释,本课题研究进入到了盲区的时候,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考量众多的比赛录像。反复观察分析,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存在,即:每场比赛都存在着结束时间,这是一个共性特征。如果我们反过来,不从正面时间的顺序来考虑,而是从以比赛的结束时间为思考的起点,另辟蹊径,以逐渐增加的方式,逐步向外推演,由0秒逐渐增加,1秒、2秒、3秒直至更多时间,并首先以在临近比赛时间结束的24秒以内,比赛双方比分差距在3分以内(包括3分)时,为决胜时刻的核心时间。将拥有球权的一方根据一定的篮球战术指导思想,全队有组织、有策略的进行协同配合的方法和原则定义为决胜时刻的进攻战术打法。将防守一方根据一定的篮球战术指导思想,全队有组织、有策略的进行协同防守配合的方法和原则定义为决胜时刻的防守战术打法,是不是更有实际意义和更有利于人们的理解和使用,也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出发点和基本方向。

在基本确定了决胜时刻的核心时间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下面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在研究中采用的方法、策略等问题。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策略

由于比赛决胜时刻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影响因素众多,事件的突发性、偶然性层出不穷,比赛的复杂程度和强度往往高于其他时间段的比赛,针对这一错综复杂现象,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调查访问、问卷分析、录像观察、实验设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美国NBA、欧洲篮球锦标赛、国内CBA篮球职业联赛等各类比赛的决胜时刻,各球队所采取的进攻与防守的技、战术方法与策略,临场的设计与谋略,偶然事件当中必然规律的隐含,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性,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

第一,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处进行工作。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研读篮球训练理论、战术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著作30余本;收集整理有关篮球战术方面的文献资料;查阅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件、书籍和研究报告,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前沿,并对资料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铺垫性研究试偿,为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二,由于影响决胜时刻的因素众多,各类因素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主次关系,也无法确定哪些是关键要素。因此,为了解影响决胜时刻进攻技战术的各类因素及区分关键要素,先后调查访问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并制定了调查问卷。

在制定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论文调查问卷的初稿。之后,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对问卷的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后,最终确定本论文的调查问卷。

在60天的时间内对40位专家、教练员进行三轮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统计法,将“很重要”、“重要”……转化为秩次1、2、3、4、5,并分别附值为5、4、3、2、1。根据第一轮专家问卷的评价结果,计算各项指标所得均值,并将此均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按黄金分割定律,将均值较低指标逐项删除、整理筛选后,确定一级指标为9项,二级指标为13项,再制成问卷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评价。最后,将第二轮问卷结果做平均值的归一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三次评价。问卷回收情况。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反馈结果表明,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强。检验的结果为:内容效度均值为9.13,结构效度均值9.14,问卷的结构、内容效度较高,符合本研究的要求,计算三轮的相关系数(P<0.01),从而证明调查结果的可信性有显著意义。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结果为: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为0.89。从检验结果看,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和权威性的依据。

第三,录像观察法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研究环节,99%的比赛都是从录像观察中获得的,课题组成员观看了大量的比赛录像,最多时每天要看4~5场比赛,一些时候为了确定某一场比赛关键时刻双方技战术的方法、计谋,教练员的临场指挥等技术环节,一场比赛需要反复观看数遍。共收集观看近几年世界篮坛有关奥运会、世锦赛、斯坦科维奇杯、欧锦赛、美洲杯和NBA等篮球比赛录像1000余场,筛选出其中比分接近的比赛共100余场,对这些比赛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总结世界男女篮决胜时刻技战术运用特征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实验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与分析发现了许多决胜时刻世界强队采用的技战术动作、配合与战术,将它们归纳、提炼,制定出几十套技术动作、配合路线、比赛方法,确定设计实验方案,由北京体育大学男篮代表队和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篮球队的队员进行现场技术动作、配合路线、战术方法实际测验,测定完成投篮、传球、运球突破、突分配合、传切配合等所用时间和范围,为决胜时刻进攻战术的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对研究中需要解释分析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制作成表格和各种图形。

第五,在录像分析、运动员现场实际测试取得大量的实验数据后,在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逻辑分析、推理、演绎、归纳方法的运用,对决胜时刻进攻战术等资料事实进行整理、概括、比较,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发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规律。

第四节 影响决胜时刻攻守技战术运用的关键要素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影响决胜时刻进攻技战术运用的因素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偶然性突发的复杂系统,分析和理清影响决胜时刻的关键要素,是开拓认识,提升训练理性的重要环节。前国家队男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指导曾经说过:“一个运动员如果不看着时间和比分打球,他就不是一个成熟的队员。”宫指导的话一语道破了决胜时刻比赛的天机,时间和比分这两大要素。这是他从多年比赛实际经验的总结,也是多少位前辈教练员经验归纳的结果。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统计数据来源于2008中国篮球协会奥运公关课题《备战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女篮决胜时刻攻防战术信息服务与咨询》.],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决胜时刻主要因素重要程度的大小依次为:

1.比赛剩余时间(0.27);

2.当时的比分(0.25);

3.篮球比赛规则(0.14);

4.进攻球队的主力队员是否在场上(0.08);

5.场上进攻队员在球队中的作用(0.07);

6.场上进攻队员的进攻技术特点(0.06);

7.防守球队的主力队员是否在场上(0.05);

8.防守球队的防守薄弱点(0.05);

9.防守球队所采用的防守战术(0.03)。

这一结果与教练员们的经验总结不谋而合,时间和比分排在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比赛剩余时间和比分在一级指标中的权重占到了0.27和0.25,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专家调查的论证,可以发现,比赛剩余时间和比分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胜时刻攻守战术的运用。不同比赛剩余时间和不同比分组合成为一个个不同的比赛情景,从而决定着不同的决胜时刻攻守技战术的运用。教练员在决胜时刻布置攻守技战术首先考虑的两大因素就是比分和时间。因此,本文将比赛剩余时间和比分确定为影响决胜时刻比赛胜负的关键要素。

第五节 影响决胜时刻攻守技战术运用的其他相关重要因素

相对于比赛关键要素来讲,有些因素虽然没有时间和比分因素那么突出,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把它们归结为重要因素,它们包括:

1.防守球队所采用的防守战术;

2.防守球队的主力队员是否在场上;

3.防守球队的防守薄弱点;

4.进攻球队的主力队员是否在场上;

5.场上进攻队员的进攻技术特点;

6.场上进攻队员在球队中的作用。

这些因素是影响决胜时刻进攻技战术运用的最基本成份。下面我们就逐一探讨时间、比分关键要素及其他相关重要因素对于比赛技战术运用的影响。

第六节 时间因素与技战术实施的关系分析

一、决胜时刻时间因素的逐秒分析

时间因素是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观看篮球比赛我们可以发觉到,越是比赛水平高的赛事,运动员对于时间的把握越是精准,在美国NBA比赛当中,如果某一方为了将比赛的一个回合拖延至24秒投篮,后卫发动进攻的时间总是拖延到在最后的8秒钟,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使他不用看表也可以估计出比赛的剩余时间,当今我国CBA职业篮球联赛中,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表明了我国运动员在比赛时间的把握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在篮球比赛决胜阶段的时间内,不仅仅胜负难以预料,各种复杂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因此,时间是制约最后的胜负、比分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要清楚在一个给定的时间里都能做哪些事情,就是要明确以下的细节:1秒钟内运动员可以完成什么技术动作;2秒内可以完成什么技术动作;3秒内可以完成什么技术动作、战术配合;4秒内可以完成什么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一直到一个完整的24秒。这样在剩余的时间内教练员就可以科学的调兵遣将,布置和运用出合理的技战术,而运动员则可以估算出动作的运用时间。

因此,我们根据这个原理,从0秒为起点向前推算,逆向研究决胜时刻的技、战术打法,核心内容是比赛最后0~24秒以内的攻防技战术运用。

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尤其是在比分接近的最后时刻,比赛剩余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比赛双方队员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选择。例如,当比赛时间还剩下1秒左右时,这时队员只能接球后马上投篮,而没有时间运球或传球;当比赛时间还剩下4秒左右时,队员可以选择投篮、传球或者运球。显而易见的是,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球队选择的进攻战术也不相同。

根据临场比赛录像,对比赛最后时刻,进攻队采用的战术进行统计,主要统计的指标有比赛剩余时间、进攻技术组合(接球后的进攻技术组合)、掷界外球地点、投篮区域以及是否中篮,其中本研究把投篮区域分为16个区域,1~5区是3分投篮区域;6~10区是限制区外的2分投篮区;11~14区是限制区内的投篮区域;15区指运球突破上篮;16区指扣篮。此进攻区域划分法能够比较准确反映队员投篮点的情况。

本研究把掷界外球地点划分为五类,①代表后场底线,②代表后场边线,③代表骑跨中线,④代表前场边线,⑤代表前场底线,另外把抢到后场篮板球的直接进攻用⑥来代表。

通过录像观察技术统计发现,比赛的最后时刻:

比赛剩余时间在2秒以内的9场比赛,进攻队员的动作比较简单,接球立即投篮,或只能做一个简单的虚晃假动作,发球地点多数为前场边线或中场边线,在比赛最后时刻两秒钟的时间完成一次成功的进攻一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数据显示,在最后2秒钟时间内9次进攻成功2次,成功率为22%。

比赛剩余时间在2~3秒内的4场比赛,进攻队员可以完成的技术动作数量就增加了,队员的技术动作多采用接球—运球1次调整后立即投篮、接球—突破后急停跳投和接球—突破上篮。进攻队员的技术动作速度都非常快,发球地点多数为前场边线,所统计的比赛4次进攻成功一次,成功率为25%。

比赛剩余时间在3~4秒内的5场比赛,进攻队员常采用的技术组合动作有:接球—运球2次调整后立即投篮、接球—突破后急停跳投、接球—突破上篮、接球—传球—投篮。进攻队员在这个时间段内采用的技术动作组合比在2~3秒时间段内多了一个接球—传球—投篮,这说明了在这个时间段内在个人的技术动作组合基础上,可以提升为两个人的简单配合,做一些简单的传切或策应基础配合,进攻的复杂性提高了。5场比赛中有3场比赛发球地点在后场底线,并且这3次进攻成功了2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决胜时刻剩余时间在3~4秒这个时间段内无暂停在后场底线发球进攻的情况下可以成功完成一个以个人进攻为主的2分或3分进攻打法。其它2场在前场边线发球,2次进攻成功1次,成功的一次是安排了一个传切配合,3~4秒时间段内总的5次进攻成功3次,成功率为60%,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成功率。

比赛剩余时间在4~6秒内的11场比赛,进攻队员常采用的技术动作组合有:接球—运球—投篮、接球—突破后急停跳投、接球—突破上篮、接球—传球—投篮。但是与3~4秒时间段进攻队员技术动作组合的区别是接球后运球的次数增加1~6次不等,并且在队员运球几次之后还可以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进攻,由此可知这个时间段内进攻战术中安排基础配合在时间上是允许的,理想的方法是突破分球配合。

比赛最后剩余时间在4~6秒内的11场比赛中,11次进攻成功了6次,成功率为54.5%。有4场比赛进攻球队的发球地点都在后场底线、1场在后场边线、2场是抢到后场篮板后的进攻,这7场比赛进攻球队都是从后场发起进攻的,其中有6次是个人单打,1次是有3人参与的快攻配合,7次进攻成功了4次,除了这7场比赛其它4场的发球地点都是在前场边线,4次进攻中有3次是个人单打,1次是基础配合,这4次进攻成功了两次,由此可见这个时间段内的进攻战术多以个人进攻为主,基础配合为辅,但是基础配合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个人进攻,持球队员在最后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突分后在防守重人的包夹、尾随、封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把球传给空位的同伴,在最后一秒把球投进,是衡量这名队员技术精湛与头脑清醒的标志。

比赛剩余时间在6~10秒内的6场比赛,进攻队员常采用的区别于上面4个时间段的技术动作组合有:接球—运球—传球—突破—传球—投篮、接球—突破(运球4次)—传球—接球投篮、接球—运球—利用同伴掩护投篮。可见在比赛剩余时间6~10秒这个时间段内是完全可以成功完成一次进攻基础配合的,并且还出现了有4个进攻队员参与的全队配合;6次进攻中有3次是在后场底线发球,2次是在前场边线发球,1次是在后场边线发球;6次进攻中有3次是个人单打,3次是2~4人之间的配合,可见相对于上面的4个时间段在6~10秒这个时间段内进攻战术中的个人进攻减少,基础配合增多,并且还出现了全队战术配合。6次进攻成功了2次,成功率为33.3%。

比赛剩余时间在10秒以上的9场比赛,进攻队员常采用的区别于上面5个时间段的技术动作组合为:接球—全队配合—投篮。在这个时间段内进攻战术中3个以上进攻队员参与的全队战术配合增多,9次进攻中有3次,还有4次是2人参与的基础配合,仅有2次是个人进攻,由此可见在决胜时刻比赛剩余时间在10秒以上的情况下大多数进攻球队会采取2人参与的基础配合或者是多人参与的全队战术配合,当然如果球队里面球星的能力特别突出,也可以安排有利于球星绝技发挥的个人进攻战术。9次进攻中4次在后场底线发球、4次在前场边线发球、1次为抢到后场篮板后的进攻;9次进攻成功4次,成功率44.4%,这一数据统计比阵地进攻的成功率略高,可能与样本的数量有关,如果样本数量增大的话,数据将更加客观。

二、决胜时刻时间与技术动作和配合的组合关系

通过上述对比赛最后各个时间段进攻队员采用的进攻技战术组合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主要的技战术组合有以下四种:

第一,接球—投篮;

第二,接球—运球—投篮;

第三,接球—传球—投篮;

第四,接球—突破—分球—投篮。

具体的技术动作、配合组合又根据不同的剩余时间而有所区别。

通过录像观察最后时刻进攻技战术的运用实际表现,本文根据动作组合原理归纳、设计了15种最后时刻技战术运用的技术动作组合形式,请北京体育大学校代表队和附属竞技体校的队员进行测试,以测试各种不同的技术动作组合形式在运用时所需要的时间,为决胜时刻的技战术训练,在不同时间概念的情况下把握动作时间过程提供数据基础。经过现场测试,本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在无防守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最少必须时间[统计数据来源于2008中国篮球协会奥运公关课题《备战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女篮决胜时刻攻防战术信息服务与咨询》.]。

通过现场测试结果分析可以看到,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在移动中从接球到投篮整个过程均可以在2秒以内完成,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规定,投篮出手后即使时间已到,球在空中飞行时间都包括在出手时的活球时间,球在空中飞行球投中为有效。所以2秒的时间对于完成接球和投篮动作是比较充分的。

对于接球后运球一次再投篮的动作过程,从测试结果来分析,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完成这一动作的时间需要2秒左右,运球后直接投篮与接球投篮在时间差距方面不是很显著,几乎可以视为相同时间过程。

比赛技战术设计建议:对于比赛剩余时间在2秒左右的的进攻球队来讲,如果分差在3分以内(含3分)。在边线球和底线球的训练中,教练员需要设计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掩护、挡拆,给外线球员创造一接到球就投篮的机会,具体是在3分线外投篮争取搏3分还是在3分线内,需要根据场上情况来确定。教练员也可以安排通过定位掩护,将球吊向球篮,由队中明星队员完成空中补篮动作。从2008~2009赛季NBA比赛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战例了。

对于接球后再传球一次给同伴,需要经过两人配合的投篮动作过程的测试,从测试结果来分析,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完成这一配合动作的时间需要3秒左右。

对于接球后突破运球3次左右上篮的动作过程,从测试结果来分析,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完成这一动作的时间也需要3秒左右。

对于接球后持球突破再传球投篮的动作过程测试,从测试结果来分析,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完成这一突分配合的动作时间也需要4秒左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将现场测试所用的时间与实际比赛所用的时间相比较,我们发现比赛所用时间均多于测试时间,说明测试是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所用时间短,而比赛是在激烈的对抗防守状态下进行,技术动作的每一个运用都是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行进线路都是曲线,所以时间要长。

在比赛的决胜时刻,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要清楚,在短短的剩余时间里应该运用什么技术才能完成投篮,或者说运动员在既定的剩余时间只能运用什么技战术组合,这一点需要平时训练的磨练和比赛实践的锻炼。

在划分时间段时,根据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一时间段能完成什么技术动作;二是完成下一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最少时间。

根据这两个原则、本文以44场比赛决胜时刻进攻战术运用指标的统计结果以及实验测试结果,制作出了决胜时刻比赛剩余时间与技术动作组合方式和战术配合组合方式划分表。

我们可以知道,当比赛剩余时间只有2秒以内时,运动员接球后的唯一选择就是投篮,没有时间做其他动作。当比赛剩余时间在3.2秒以内时,运动员接球后可以运一次球或者也可以传一次球投篮,做其他动作的时间就没有了。当比赛剩余时间在4.4秒以内时,运动员除了可以作上述动作外,还可以做拍3~4次球的运球突破动作。当比赛剩余时间在8.1秒以内时运动员的自由度范围扩大,在动作以外可以进行任一种基础配合,但是配合要及其简化基本是一次突分、一次挡拆、一次传切就要进行投篮了,太复杂的反复突分、反复挡拆配合时间不允许。当比赛剩余时间在8.1秒以上时,可以进行复杂的基础配合。

决胜时刻比赛剩余时间与技术组合方式划分表的划分形式与分类,可以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在比赛的最后时间里,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所剩下的时间能够完成哪些动作和配合,在时间与技战术的关系方面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直觉。

第七节 比分关键要素与技战术实施关系的分析

在决胜时刻影响战术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比分,比分的差距是比赛双方选择比赛谋略的重要依据之一,落后1分、2分、3分,领先1分、2分、3分。教练员选择的比赛谋略大相径庭,也是决定运动员选择投篮点、配合路线、创造进攻机会的最重要因素。根据决胜时刻在给定时间的情况下,比分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第一,比分领先;

第二,比分相等;

第三,落后一分;

第四,落后二分;

第五,落后三分。

不同的比分情况制约着安排决胜时刻进攻战术时所要选择的不同投篮区域。当比分落后1分、2分、3分时投篮区域的最佳选择是执行战术安排的重点,在2分还是在3分投篮区域进攻是有所侧重的。

当比分落后1分时,根据距离篮圈越近投篮命中率越高的原则理应首选2分投篮区域;68.8%的球队都选择了在2分区域投篮。当比分落后2分时,2分投篮区域和3分投篮区域都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投中2分,比赛打平,将比赛拖入加时阶段,一般来讲,比分落后的球队在最后时刻将比分追平,拖入加时赛,也是比赛策略的成功,53.8%的球队选择了2分区域投篮。此外,这时还要考虑球队决胜时刻稳定投手的习惯投篮区域以及投篮特点,以便布置最佳的进攻战术;当比分落后3分时,毫无疑问的要选择3分投篮区域投篮,这时100%的球队都选择在3分区域进行投篮。

当决胜时刻比分相等或领先时,进攻战术中投篮区域的选择就比较自由。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进攻球队最主要的目标是要把比赛时间耗尽,不投篮也可以,如果对方犯规已经达到4次以上,球要尽可能在罚篮准、控球能力强的小个队员手中,防止对手利用造犯规战术将比分赶超。而在比分相等的情况下,要创造比较稳定的投篮机会进攻得分,避免比赛进入加时阶段,根据本队队员投篮特点以及防守队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投篮区域。

第八节 影响决胜时刻战术运用的其他重要因素

前面本文分析了时间和比分关键要素对于决胜时刻比赛双方技战术的选择与应用的各方面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球队在不同情况下的战术安排。在决胜时刻除了时间和比分这两大关键要素外,还有其他相关的重要因素影响决胜时刻的技战术选择与安排,下面一一作介绍与分析。

一、掷界外球的位置

比赛的决胜时刻,掷界外球的位置决定了战术方法配合的难易程度,在后场掷界外球难度会增加,在前场掷界外球又分为端线和边线,不同的掷界外球地点采用的战术方法有所区别。掷界外球的位置与时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在后场掷界外球时,理论上讲时间应该在6秒以上才能完成一次进攻,而在前场掷界外球时对时间范围的要求相对较低,时间可以很短,常常一两秒钟即可以完成一次成功的投篮。一般来讲,前场边线界外球的全队战术跑动路线都比较成熟,高水平的球队,根据本队球员的特长均设计几套配合打法,典型的是前场罚球线一字站位的前场端线球[见《约翰-伍登的UCLA大学进攻战术体系》p181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9月,毕仲春等译.]战术或者是与罚球线垂直的一字站位的前场边线球站位[见《约翰-伍登的UCLA大学进攻战术体系》p186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9月,毕仲春等译.]战术。

二、主力队员是否在场上

比赛双方的场上队员是战术的执行者,技术的运用者。而主力队员(明星队员)是否在场上决定了球队战术和技术运用的效果。一般来讲,世界大赛、NBA比赛在比赛最后决胜时刻的进攻都是围绕明星队员来进行的,大多数投篮都交给明星队员来处理,即便是交给角色球员来处理,也是在明星球员吸引了防守队员大量注意力的情况下,给角色球员创造出比较理想的进攻机会,这样往往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关键时刻观众的注意力大部分是放在明星队员身上,如果教练员的战术安排是将球交给明星队员来处理,即使最后没有完成进攻任务,也没有人会埋怨什么。但是,如果最后时刻把球交给角色球员去处理,成功了,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成功,就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教练员不把球交给明星队员去投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练员一般的策略都是把球交给明星队员处理,而不愿甘冒被指责的危险,篮球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则。

三、暂停

在篮球比赛中,暂停的作用是很大的,暂停运用及时、合理与否,对指挥比赛和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起很大作用。但是,篮球FIBA竞赛规则规定,上下半场各两节比赛分别只允许请求两次和三次暂停机会,而且上下半场暂停机会不得挪用,因此,教练员要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每次的暂停机会,尤其在双方势均力敌,比分胶着的比赛的最后时间段,掌握暂停时机是很重要的。

教练员应该重视每次的暂停机会。暂停时交代任务要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击中要害,还应让场上队员有思考和交谈的时间。同时,暂停对于恢复队员体力和增强队员的信心,明确技术和战术任务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暂停时机掌握的恰当与否,对比赛起着极大的影响。此外,不管场上出现什么情况,教练员在交代任务时,应用不急不燥的温和语言向队员布置作战意图。特别是在队员犯规,有错误时更要加以鼓励,以此增强队员的信心。

胡春红在《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运用的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4(2):101—102.]一文中指出:在其所研究的19场比赛中,领先队在最后两分钟有7支球队要求暂停,占领先队的36.8%;落后队有13支球队要求暂停,占落后队的68.4%。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领先队还是落后队,在最后两分钟,教练员通过暂停,合理地安排攻防战术,鼓舞队员士气,让对手感到心理压力,自乱阵脚,争取最后的胜利。特别是在比赛最后一次攻防决定输赢的决胜时刻,教练员通常都要请求暂停,以根据场上的比赛形势,布置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战术。由此可以看出最后决胜时刻的暂停对统一全队的思想,及时合理地安排战术打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最后决胜时刻教练员如何正确把握和使用暂停机会,并根据决胜时刻的时间和比分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最后的战术打法,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从最后的一次攻防较量中胜出,是球队和教练员们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四、防守球队本节犯规次数

在篮球比赛的最后时刻,比分落后的球队往往会采用犯规战术,因为利用一节比赛,球队在四次犯规后,防守球员再犯规,进攻球队就要执行罚篮的规则,比分落后队在犯规后可以让对方执行罚球最多得2分,从而获得争抢篮板球或掷界外球的主动,以多得分(投3分球)来逐步缩小比分差距,从而赶超对方。犯规战术的运用时机随分差大小和该队实力、远投能力强弱而定。分差较大的,运用时间早,分差较小的,运用时间晚;实力较弱的,远投能力较差的,运用时间要提前;实力较强,远投能力较强的,运用时间可推后。

比分落后的球队,在比赛决胜时刻除了利用本队一节犯规四次后,再犯规对方球队执行罚球而实施犯规战术追赶比分外,还利用对手一节犯规四次后,再犯规本队就要执行罚球来安排针对性的战术,例如在决胜时刻最后一次进攻中,领先球队一方本节已经四次犯规了,落后球队在安排进攻战术时就可以根据本队比分落后的情况,如果比分落后只在1~2分,就可以利用向禁区强行突破造成对方防守犯规的战术,创造2+1或者罚球的进攻机会来追赶比分。

比分领先的球队,在比赛决胜时刻也往往根据双方本节犯规次数来安排战术,例如比分落后球队在实施犯规战术时,比分领先球队就会在进攻时,安排罚球相对比较稳定的队员上场控制球,以便对方实施犯规战术后能够保证较高的罚球命中率。此外,比分领先队还可以利用在决胜时刻领先对手比分较多,而比赛时间所剩无几,并且本队犯规次数已达四次,在比分落后队进攻时,就可以对比分落后队实施犯规战术,从而赢取球权获得主动.例如比赛时间还剩下最后10秒左右,比分领先对手3分以上,在比分落后球队进攻时就可以采取犯规战术,让其罚球,从而获得球权,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由此可见,教练员在比赛决胜时刻安排攻防战术时,双方球队最后一节犯规次数也是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