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静互根
印度瑜伽学者说:宇宙间有极为微妙之事,乃动与静之两极性,一切生命力,大至宇宙,小至蝼蚁,无不藉动与静两种极性之协和合作,得以保持其生存。这是天地的自然法则,一点都不能勉强的。盖“静”就是万事万物之原体,宇宙间一切现象就在这原体中产生。比如田中的稻谷,其稻粒本是稻谷生长的原体,如果不把这籽粒埋藏于土中,不使有枝叶之生发,那它的粮粒便永远是静的,稻谷的无限生机便微妙地永远潜藏于静体中。但是,经过千变万化的生长现象以后,结果又归复与原来的籽粒一样。所以老子说:“归根曰静。”人为万物中之最灵敏者,由幼而壮,而老,而死,无一息不在动。且为七情六欲所迷惑,常至神驰心骛,气耗精摇,动而又动,真性尽失,哪能观物御人,延年益寿?老子为了救世渡人,便发明了“以静制动”的方法,教人“致虚极,守静笃”。心中不滞一物,自性一动不动,去我本无,还我固有。不管他经历了多少千变万化,其本质永无增减,既有动的发展现象,亦有静的复命本能。比如我们打太极拳或对敌,便要有“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的气概。一举一动,隐含八法五步,九宫六政,变动不居,周流寰宇,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是适。所以太极拳的本体是无法(式)的,唯变即是法(式),但是,这变不是乱变的,古语说:“虽有智慧,不为乘势,虽有而先动,此非静到纯笃之境,是无法窥知敌人之微动的。老子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真能做到无欲以静,天下都可以正,何况我们自己呢?不过,这种纯一静笃之工夫,不是一学便会,一蹴可几之。必须日日练之,久久习之,默识揣摩,才能渐到从心所欲。昔日老师授徒,总是说“练、练、练,不停地练”,不能说他没有道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静即不是一时容易做到之事,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说:“致虚极,守静笃”,“浊以静之徐清”。必须徐徐地“致”,慢慢地“守”,迨做到为孟子之不动心,做到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做到核子爆于顶而寂然不动,这才能“感而遂动”,这才能“以静制动”。因此,可知太极拳之所谓“静”,与老子之所谓“静”,都是“动中的静”,而同时也是“静中有动”的,都是“静在动中”,而同时也是“动在静中”的,都是“动静互根”,“动静合一”的。打太极拳之所以要敬、静、定、慢、匀、柔、圆、松、整,其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