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宁夏水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宁夏的黄河津渡

鲁人勇 陈鸣岐

一、古渡

宁夏有黄河阻隔南北交通,秦汉开发河套地区,必然要设置渡口,但缺文字记载。北魏初,朝廷要将薄骨律镇(北魏军镇名,辖今宁夏平原,后改灵州)的五十万石粮食调往沃野镇(内蒙古五原西),刁雍上奏表说:“臣镇去沃野八百里……谷在河西,(要)越渡大河……”说明当时宁夏已有规模较大的固定渡口。唐代在灵州置节度使,防区包括整个河套地区,而且驻兵大多在黄河外侧,各种军需供应量很大,必然置有很多渡口。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收陇右军马北上,欲渡黄河至丰宁,忽大风飞沙不能渡,回军灵州,后登基是为唐肃宗”,说明在中宁附近有渡口。自西夏起,有关渡口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

1.西夏渡口

宁夏平原是西夏腹地,见诸于史籍的官渡名称,有27个之多。能够考证确定其具体位置的,则只有5个。

(1)吕渡。《西夏地形图》标在永州之内、保静县东的黄河,相当于今永宁县望洪乡与灵武市梧桐树乡之间。夏、宋“国信驿路”经此过黄河。

(2)顺化渡。《西夏地形图》标在怀州之东的黄河上,约当近现代之横城渡,距都城兴庆府15公里。西夏通辽直路经此越黄河。

(3)郭家渡。《西夏地形图》标在雄州东黄河边,约当今中卫县莫家楼渡。

(4)大都督府渡。《西夏天盛律令》列入税监管理的官渡。西夏于灵州置大都督府。此渡是灵州北渡黄河去兴府的必经之路,在灵州东关镇,约当今仁存渡附近。

(5)定远渡。《西夏天盛律令》列入税监管理的官渡,在定远县(平罗县姚伏镇)东。

此外,《西夏天盛律令》卷十七还列有设税监、出纳的黄河官渡22个,具体位置尚不清楚。其名称多用西夏文命名,亦有用部族名之者,现列具备考:来遣口、坚金、来移、草丘、红有、五儿、鼻捕、三披、口奴、菊古、罗嵬、房契、旌竖、拶连、卖住、石口、连子旁、水木里谢、树黄、贺兰沟、荆棘口。

2.明代渡口

(1)杨家渡。宣德《宁夏志》载:“元时旧渡也,洪武初尚于此渡,后移于新渡。”弘治《宁夏新志》载:“元旧渡名,在城南三十里。”此渡原在灵武市临河乡,明洪武后南移。

(2)新渡。宣德《宁夏志》载:“洪武间移于此。”弘治《宁夏新志》载:“在城南四十里。”位置约当今永宁县东北。

(3)黄沙渡。弘治《宁夏新志》载:“城东北四十里,元昊时旧渡名。”约当今银川市通贵乡通南村。因其河东有黄沙嘴而名,嘉靖《宁夏新志》将其列入“宁夏八景”,称“黄沙古渡”。

(4)横城渡。明宣德年间南移黄沙渡至横城堡置。交通繁忙,为进出宁夏镇城之要道,故筑宁河台以护津渡。明翰林王家屏《中路宁河台记》称“渡者蚁集河壖”,又说“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此渡一直留存到近代,1996年银川黄河大桥建成后废弃。又据万历《宁夏新志》载,宁夏还有6个渡口:常乐渡(又称应理州渡,在中卫城南5000米)、永康渡(在中卫城东南10000米永康乡)、高崖渡(在宁夏镇东北20000米)、宁河渡(在今灵武市临河乡)、马头渡(在今灵武市北接陶乐界,因明代有码头,后讹名“马头”)、李祥渡(在宁夏镇城东南15000米)。

3.清代渡口

高崖、李祥、横城、宁河、马头、常乐、永康等7个渡口系明代遗存。

二、民国渡口

据民国《朔方道志》记载,当时沿河共有渡口21处,即宁夏县的高岸渡、李祥渡和横城渡,中卫县的永康渡、常乐渡、新墩南渡口、宁安堡渡、南渡口(在田家滩)、广武渡、老鼠嘴渡、张义渡、青铜峡渡、冰沟渡、泉眼山渡(原注为清嘉庆七年,即1802年设),平罗县的李刚堡、头闸、红崖子(原注三渡为私渡),灵武县的马头渡、灵河渡、高崖渡,金积县的峡口津渡。其中官渡18处、私渡3处。1929年宁夏建省后,沿河渡口增至30余处。1940年,全省定点渡口(官渡)22处,并分为甲、乙、丙等(渡口名称、等级和船户姓名见表4-8)。

表4-8 宁夏省渡口等级、渡船数量一览表(1940年)

*资料来源: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宁夏省财政厅编印的《宁夏财政概要》

三、当代渡口

1951年全省渡口28处,除今属内蒙古磴口县的3处渡口外,其余为:莫家楼航务段管辖的大板湾、新墩、莫家楼、进口闸、千棵柳5处;石空航务段管辖的石空、倪家营子、大码头、胡麻滩、蒲滩5处;古城湾航务段管辖的秦坝关、古城湾、小坝、叶盛堡4处;横城航务段管辖的横城、通贵、通昌、通吉、通伏、王洪堡6处;石嘴山航务段管辖的渠口堡、五堆子、红崖子、石嘴山4处;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直管的仁存渡口。

195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仁存渡、石嘴山渡、三盛公渡和莫家楼渡4渡定为公路渡口,由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直接管理。1953年8月除上述公路渡口外,其余渡口均由地方政府管理。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磴口等地划给内蒙古管辖,宁夏的渡口为25处,其中石空和横城渡口也定为公路渡口。

1966年,经自治区交通局调查,全区共有“农副业”(连接农村县乡道路)渡口17处、公路渡口5处。

1986年10月,交通厅监理处调查,全区共大小渡口26处,其中石嘴山地区有月牙湖、高仁镇、陶乐、红崖子、石嘴子、104渡及水文站、钢厂8处;银川和吴忠市所属市(县)有秦坝关、古城、华三、仁存、望洪、高崖子、临河、横城8处;中卫县有下河沿、大板湾、新墩、莫家楼、永丰、胜金、马滩、田滩和沙坡头10处。

随着改渡为桥进程加快,公路渡口逐渐被公路桥梁替代。1970年12月29日叶盛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仁存渡停渡,渡船调往其他渡口。1986年7月,中宁黄河公路大桥建成,石空渡撤销。1988年10月,石嘴山公路大桥通车,石嘴山渡口的渡船全部撤到石嘴山钢厂渡口。1994年6月,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建成,横城渡口不复存在。1997年6月,中卫公路大桥通车,历经几个世纪的莫家楼渡口撤销。

石嘴山钢厂渡口和陶乐六顷地公路渡口也用浮桥替代渡船。2000年年底,仅有中卫县的大板湾、草头和下河沿的公路渡口还在渡运车辆。

据2000年年底统计,除去以上3处渡口改为浮桥外,全区实有渡口19处,其中公路渡口3处,其余16处均系民间小渡口,仅能渡载行人和小型机动车辆(各渡口名称和所在位置见表4-9)。

表4-9 宁夏回族自治区渡口统计表(2000)年

四、渡船

西夏、明、清时期宁夏各渡口的渡船数量无文字记载。

1940年,宁夏省河运管理局给渡船编号,每号一船,共51艘。其中22个定点渡口渡船39艘(大船11艘,小船28艘), 8个非定点渡口(私渡)渡船12艘。1949年9月有渡船48艘。1950年有渡船57艘、渡筏173副。当年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管辖的仁存渡和莫家楼两渡建大型渡船6艘,每艘约需工料700万元(旧币),共4155万元,折合黄米831.2石(1950年1月,每石黄米折价5万元)。建造大渡船工料费预算(见表4-10)。

表4-10 宁夏建造大渡船(6艘)工料费预算表(1950年)

1951年12月,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对全省28个渡口的船筏进行调查统计,共有各类渡船51艘,其中大渡船16艘、小渡船35艘。根据当时规定,一般渡船以使用4年为限,超过者即需报废。在51艘渡船中,当年满限的24艘,使用3年的7艘,使用2年者10艘,使用1年的10艘。当年各渡口还有渡筏157副(各渡口的船筏数量见表4-11)。

表4-11 宁夏省内参河航运管理局渡口船筏统计表(1951年)

注:合计渡筏应是158只,私筏157只,但原表就是如此,未作修正。

1952年,全省4大公路渡口(莫家楼、仁存渡、石嘴山和三盛公渡口)共有渡船21艘,其中当年建造的6艘。

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1953年投资9975万元(旧币)建造渡船8艘,1954年并入甘肃省前还建造了5艘。

195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航运公司直接经营的石嘴山、仁存渡和莫家楼3个公路渡口,共有汽划子3艘、渡驳6艘,载重127吨,有渡工99人。

据1966年自治区交通局调查,全区实有农副业渡船29艘,载重总吨位168.5吨,渡工117名。主要公路渡口5个(石嘴山、横城、仁存渡、石空、莫家楼),有渡船9艘,载重总吨位282吨,机驾人员27名、水手67名。

1968年10月,自治区交通厅监理处调查,全区共有渡船83艘。其中机动拖轮14艘、汽车渡驳13艘、双体渡轮1艘、索道渡船5艘、木质挂浆机渡船50余艘。

20世纪90年代,全区渡口和渡船数量逐步减少,至2000年,全区共有渡船28艘,总功率393千瓦,总载重160吨,总客位1785座(不包括不再拖拉渡驳仅作为架设浮桥或抢险救灾使用的拖轮5艘;架设石钢和陶乐两浮桥渡驳6艘;陶乐渡口待处理的挂桨机渡船7艘。全区渡船数量见表4-12)。

表4-12 宁夏回族自治区渡船统计表(2000年)

五、渡运量

渡运量是指载渡旅客、货物及车辆的数量。1950年仁存渡口的渡运量是:旅客41864人次,自行车6389辆,毛驴12571头,货物18000吨,汽车395辆,大车182辆,马、骡、牛等大家畜2451头,骆驼1046峰,羊5068只,猪395头,担子1865副。军用物资及军车等因不收过渡费而未统计在内。

1951年,宁夏省内河航运管理局统计全省渡口营业收入见表4-13。

表4-13 宁夏各渡口营业收入统计表(1951年)

1958年,仁存渡、石嘴山及莫家楼渡相继使用机动渡船,渡运量大增。次年三渡盈余240271元。旅客有赞扬仁存渡的顺口溜:“昔日过河真是难,刮风下雨等长年!如今过河似闪电,上下渡船用秒算。”当时主要渡运物资是粮食、焦炭、食盐、建筑材料。仁存渡和莫家楼两渡摆渡各种物资105601吨。莫家楼除过往车辆和行人外,渡运粮食4100吨、焦炭1100吨、木材600吨、水泥700吨、食盐500吨、钢材150吨、化肥150吨及水果和副食200吨,仁存渡载渡各种汽车、畜力车等30729车次。

横城渡1965年除渡运行人外,还渡运货物6260吨,牛、驴、马、骡2346头,骆驼27匹,羊42343只,猪67头,自行车3882辆,架子车、小胶车1220辆,汽车、拖拉机15辆。当年渡运收入17934.40元。1972年后改用机动渡船,年均渡运收入达2.6万余元。1981年以后,年均渡运收入达3万元左右。

1980年后,石嘴山渡口因109国道交通量增加,虽有两套机动渡船穿梭渡运,待渡车辆仍在两岸排起长龙。日均渡运车辆过千车次。1987年渡运收入130万元。1988年渡运收入148万元。

1981年以后,莫家楼和其经营的下河沿渡口均可渡运载重20吨以下的各种车辆,年渡运量达70万吨左右。1986年,中宁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莫家楼渡口的渡运量迅速下降。1987年莫家楼渡口年渡运收入仅18万元,比以前下降2/3。

20世纪末,全区的主要公路渡口已全部改渡为桥,与公路渡口相邻的民间渡口(20世纪80年代称乡镇渡口)也停渡或时渡时停。如银川公路大桥通车后,横城渡及相邻的临河渡、北滩渡均停运,横城下游的通贵渡口时渡时停。2000年仍然存在的16处乡镇渡口,渡运业务也很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