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造升迁的基础——资质决定升迁的空间(3)
那么职场达人如何锻炼提升自己的志商呢?第一要制订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笼统地说“我要过得更好,努力追求成功”。第二,一点点接近目标,永不停息。就像一位徒步100公里、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94岁高龄老太太所说的,“一气跑一百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一步再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第三,绝不找理由拖延。没有人会帮你承担责任,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因此,有了想法一定要第一时间彻底执行,扎实的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才能让自己更加轻松愉快。这也是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动准则。
继智商、情商之后,“胆商”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它是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指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剩下的20%是真正病死的。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赛场上,最后比拼的往往也不是体力、实力,而是谁更有敢为天下先、镇定自若的高“胆商”。
那么职场达人如何锻炼提升自己的胆商呢?首先要有自信,能主宰自己的心态。这份自信,更能有效地清除前进的障碍,帮你走向成功。其次,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赢家在作出决策的瞬间,靠的往往是直觉而不是分析。当然,良好的直觉来自于丰富的实践,才会在关键的瞬间发挥作用。再次,看淡成败,注重过程。很多人都是因为患得患失丧失机会。不妨问自己:失败了又怎样?最坏的结果我能够承受吗?如果能够承受,就去尝试。只要有勇气踏出第一步,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最后,果敢行动。犹豫和延迟,最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哀怨,丧失自信,只有将勇气付诸实践,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
若想成为职场达人,除了必须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职场中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小觑,只有“智商”没有“情商”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者。在职场上具备人格魅力的人,相对来说不一定有最强的工作能力。但这部分人一定会有良好的内外部人际关系,沟通顺畅会对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格魅力是升职的成功密码,这就要求职场达人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时时保持学习的心态。不自大,不自卑,对待周围的人要友善、和蔼、真诚以及愿意帮助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让身边的人觉得你可以依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让周围的人觉得跟你在一起会很快乐,你的快乐会感染周围的人,做事勇敢果断,积极主动,勇于承担责任,做真正意义上的职场达人。
学历背景是谋求升迁的敲门砖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而不是理想的,绝对公平的。人们往往习惯地把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他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联系在一起,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拥有良好的学历背景,意味着你曾经在一所比较优秀的高等院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如此,你早已远去的同学、你久未谋面的教授都将是为你个人加分的重要砝码,而那一纸盖了钢印的文凭,不啻为上司提拔重用你时用来冰释众人疑问的“理由”。
2009年重庆市有关部门曾下发过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到2012年12月31日,对全市各区县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又没有在校学习或者补习的在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将视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予以辞退(聘)处理。
据专家介绍,这份文件主要针对重庆市偏远区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主城区相比,这部分人群的学历程度可能相对较低。
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他们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必然趋势。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想升职的人而言,这项规定在无形中划下一道“门槛”。面对这道门槛,跨得过去,你就有资格升职,学历就是你的助推器;跨不过去,你就与升职无缘,学历就是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就这么简单!
那么,为什么学历这么重要?我们知道,自从九十年代后期大学扩招后,爆炸式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由于人才供需数量的逆转,他们直接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扩招在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入学门槛,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当前,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社会精英,而是普通劳动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大学教育“收费贵,质量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大学无用论”。
除了一纸文凭,大学教育还给我们留下什么?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的过来人,曾做了以下的盘点:
一、一段终身难忘的人生记忆。无论如何,四年大学生活,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始终是一段不可替代的插曲。对学校所在地方的记忆,对学校本身的记忆,对老师和同学的记忆,对一些奇闻趣事的记忆,等等。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段记忆非常重要。
二、对一些专业学科的认识。比如电子技术、机械、自动化等,这些专业学科在中学时代是没有机会接触的。虽然这些认识在后来的工作中未必能派上用场,但是,你在与他人交往时,至少对这些领域不会感到陌生,你能够很轻松地展示自己的基础素质。
三、一群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同学。这是一张朴素而结实的人际关系网,在你漫漫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们随时有可能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学习的能力。离开大学之后,你必须继续学习。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学习,甚至没有人告诉你该学些什么,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大学四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未来几十年里能否持续成长。
五、其他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在工作单位中,你如何待人,如何处事,基本上取决于你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大部分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形成了。有些人在学校里只知道死读书,到了社会上却混不开,主要原因不是“书读多了”,而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该说,前面三点是自然成果,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有同样的收获。
而最后两点则是人为成果,有无成果,或者成果大小,将因人而异。
有人说,大学里所学的很多东西在工作中基本上都用不上。其实,短短四年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证你顺风顺水地走完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面对工作,面对新的环境,你必须重新学习和持续学习,而不应该死守大学四年所学的有限知识和有限技能——它们真的靠不住!但是,它能够给你留下上述五项成果(外加文凭),这就是很不错的成果了。
正因为如此,在大多数国企和政府机关,学历低又没背景的人要谋求升迁确实很难。即使在私企和已经市场化的事业单位,学历低也会给升职造成一些障碍。如果你学历比较高,你自然会因此而拥有良好的校友资源。这些校友资源在不经意间就幻化为你的业绩、你的财富。
哈佛商学院有一个追求卓越、打造一流的校友网络。商学院有它独特的全球校友网络。从哈佛走出来的学子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哈佛一样,如此深刻的感受与它强大的校友会离不开关系。凡是在哈佛商学院读过MBA或进修过的,都可以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商学院的网络在商业方面始终很重要。哈佛商学院的前院长金·克拉克曾在校友的聚会上说:“要站在日益增强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前面,商学院就必须延续自己的优秀传统。这意味着确保教师们接近实践,学院要培植自己强有力的校友网络,新技术正在被吸收到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去。”哈佛的成功也可以说部分来自于在工作招聘方面广泛的联系以及学院多达数万的毕业生关系网。正是它强大的校友资源,让哈佛的毕业生受益匪浅。
如果你是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你不想升职,想原地不动都很难,这就是学历背景对于升迁的重要意义所在!
如果你还没有迈进大学殿堂的大门,那么,你应该通过努力,力求获得有一定含金量的学历文凭,它将是以后晋级升迁的敲门砖;如果你已经从大学毕业,但是,你的母校不算是什么名牌大学,那么,你同样需要继续努力:国内不少名牌大学类似MBA的课程培训班,需要的正是你这样的人,在那里,你的眼界将前所未有地得以开阔,你的人脉将有突飞猛进的拓展!学历文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它,你就没有破门而入的机会!
有了资历,才有谋求升迁的资格
在职场,资历很重要,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阅历以及实力,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资历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没有任何文件会提及它,但它却像职级这样的正式评价标准一样,拥有在很多利益面前优先的资格和对事情的影响力。可以说,资历是一种非正式的权力。
经常可以看到,有老员工对职场新人嚷嚷:“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仅凭在公司里待的时间长,就拥有了对新来者指手画脚甚至夺取利益的资格,初看起来似乎不公平,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公司论资排辈的文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不仅是我们传统认为的国企,还有像日企这样的外企,就算在新人上位相对容易的欧美企业,“老资历”地位特殊也并不罕见。
资历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人缘,一个公司是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资历意味着和网络上的很多点都很熟悉,甚至有很好的关系。这种人缘对在公司生存和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资历还意味着信息掌握的多寡,比如谁的脾性如何,谁和谁是对头,谁有什么裙带关系。信息有助于对事情的把握,清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第一时间做,什么可以拖一下做,甚至完全不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通过谁来做,等等。这些和会做事情本身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更加重要。你有任职的资历,就等于是在告诉别人:你曾在某个岗位上干过足够长的时间,你认识该认识的人,清楚公司这些潜规则,很会“做人”,处理起那些事儿来,一定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拥有必要的资历,领导完全可以说服他人,让你去做团队的负责人,这就是资历的可贵之处!
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范志毅2005年退役,2007年,他被聘为苏州趣普仕队主教练,正式开始其教练生涯。有人或许会奇怪为什么像范志毅这样优秀的球员执教要从苏州这样一支最底层的球队开始?难道是他还不够优秀吗?
其实,范志毅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了解中国的足球体制。范志毅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缺乏让中国足协领导放心委以重任的东西——以中国足协的行事风格,没有任何执教资历的他是很难当上国字号教练的,他必须要在执教俱乐部拿出一份好的成绩单,才会有机会。
范志毅自己说:“我现在执教乙级队,很难入别人的法眼,但是谁也别轻视我。也许过不了两年,我会拿出一份像样的成绩单出来,在五年之内完成从乙级到国家队的过渡。”
三年后,2010年4月,范志毅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出言谨慎,举止低调,大家不禁要问:这还是那个大家所熟悉的“范大将军”吗?
恐怕熟悉的只有那端着的两个肩膀。
曾经那个喜欢放炮的范志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范志毅理智而低调,他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拿捏“分寸”。在今天比赛结束后,他并没有独自驾车离开,而是托朋友将车开回去。“没有别的事情,我要和球队呆在一起。”范志毅知道该如何“言传身教”。对于范志毅的华丽转身,老帅徐根宝更是很欣慰看到范志毅的日渐成熟。
《史记》里有一句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人在职场也是如此,好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豪言壮语,铿锵作势,不如在自己的岗位踏实做事,你具备了应该具备的任职资历,成就了必要的任职业绩,下一个获得升职可能就是你!
王然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他的履历相当辉煌:名牌大学毕业,先后在广州、北京的知名企业从事过企划总监、运营总监等。
两年前,身体频频发出警告,他的体检单更是明确告诉他,他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终于下定决心辞职离开北京,来到女友所在的一个二线城市,一边休假一边谋职。
他认为,凭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当地找一份职位相当的工作,并不是件难事。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是当地并无如此多的大型企业可供选择,二是有意向的优秀公司对他的履历又爱又质疑,爱的是这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质疑的是,为什么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公司都没能留得住他,更怕自己是庙小留不住大菩萨。
很显然,双方的定位出现了差错:王然只是想在一个不太忙的城市,找一份不太忙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凭对他资历的了解,认为他只适合在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工作。
而对于王然本人来说,资历确实成了一种难言的尴尬。那些颇为辉煌的工作经历,令自己叙说离职原因时,多多少少显得有点矫情。而在谋求一个小公司的运营总监时,这些履历又成了“大材小用”的暗示。
王然承认,这些公司对他的质疑存在一定道理,但他更坚持认为,这是公司自身没有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会令他们错失真正的人才,也就意味着公司将错失一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