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把我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2)
一个人,一生都在跟自己的浅薄作战。参加工作时,一次部门午宴,招待一个外地来京的作者,部室的领导带了几个人出席。我到社里工作不久,怎么着都应留守。宴会结束,领导和同事带回一些吃食,让在家值守的几个人吃,鬼使神差我说了句“嗟来之食”,把领导和同事的好心完全误解,也把领导得罪了。事后反思,自己还是太过敏感,太过脆弱。一件本很正常的事情,让自己看得过重,还进行了放大,不应该有的被冷落的情绪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所以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来。短练!此后很长时间,只要想起这件事,自己就想抽自己耳光。一颗敏感、脆弱的心,一是一种病态,二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于集体有害。你想,一个好生生的集体,由于你的作为而出现不和谐,大家再效仿,还怎么好得了!那个时候,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是,那会儿自己还太年轻,俗话说,嘴上没毛,做事不牢。年轻人做几件“浅薄”的事,很容易得到原谅。重要的是,自己要在生活中,通过历练,提升自己。
佛教高僧传例中,有一则故事,我记住了大概,说,一师父带俩弟子出行,至一河边,正准备过河,适见一女子也欲过河。师父未说话,一弟子抱着女子过了河。在河对岸,女子走了,师徒3人又聚一处。这会儿,另一弟子埋怨说:师父,您看他抱着女子过河。言下之意,师兄弟有违佛规。师父回说:你的师兄弟早就放下了,而你还在抱着。我很欣赏这则佛教故事,早年看过的书不少,忘的也多,但这则故事却是记住了。且不说抱女子过河的师兄弟如何果决,单说师父与发难的师兄弟之间的境界,显而易见,相差得太多了,师父的超凡脱俗与弟子的浅薄拘泥毕现。
浅薄不仅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观念中,即便是日常生活,我们在很多方面由于生活常识的无知,受到惩罚,也是常有的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次出差到陕北,地方上的同志非常地热情,招待我们吃地方特色美食:盆盆羊肉。做好的美食端上来,是一很大的搪瓷盆。盆里看不到肉和配菜,只见一层红红的油汤。陕北人喜辣,是那种油泼辣子似的红。不见热气升腾,不见油花翻滚。主人让我先动筷,先搛。盛情之下,我便先下箸搛了一块儿盆里的土豆。匆忙中放进嘴里,一咬,大事不好,明明看到的是没有一点儿热乎气的盆菜,这一刻,在嘴里却其热无比,那个烫啊!硬撑着不想往外吐,最终还是没坚持住,最终吐在了自己手里。边上的人大笑,说,不能像你那个吃法。要稍等等,凉一下,否则会把人烫坏的。盆盆羊肉的做法,主菜是羊肉,配菜是当地产的很沙很面的土豆,汤重,油多。盆端上来,乍看上去,上面的一层油汤确没有丝毫的热气,但其实却是其热无比,比看着翻开的水还烫。道理很简单,油汤不是水,故其表面不显热气蒸腾,具欺骗性。那一次,我烫得不轻。但有了那一次的教训,此后,再遇同类事情,我绝谨慎。
日常生活也好,人生体验也罢,人之能力、品格的高低,说到底,是你日常修为的高低决定。你有阅历、有常识、有认识,你就会多少远离浅薄;反之,你就永远脱不了浅薄以至低俗。我有一个同事,早些年大家在一起共事。因为年龄的关系,同事长我几岁,故有资本“教育”我。以他对工作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被重视,自己活得如鱼得水一些,想办法得到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青睐最重要。如何得到青睐?要学会拍,要知道抱粗腿。一旦抱住了,就别撒手。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抱住了一把手的粗腿,是不是给你带来了好处!别人说三道四,那是嫉妒。拍也是一种本事,不服气?你也可以去拍啊。对此,我虽不敢苟同,但也佩服同事的勇气,敢将上不了台面的很低俗的对于生活的理解、认知,当作生活的信条去宣扬。生活有时也不公平,比较而言,此公这一辈子还真是不亏,直到退休,该拿的拿了,该得到的得到了,只是不好评价不该得到的是否也得到了,在单位确算得一人物。
我们理解的对于工作和人生,该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所做之事,要有品,不能胡来,要体现正能量,我们相信,只有真诚地付出,才会有真诚的回报。人不能走歪路,更不能投机。身边的人,投机的不少。比如,想当官,上位的最简捷的路径便是走后门、托关系、送礼。自己能力、本事都弱,又有想法,只好如此。某一日,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故事。故事里说某单位一批领导出外考察,空闲中,大领导带一群中层领导至一奇石市场。大家纷纷解囊,挑选个人喜欢的摆件,钱没少花!待上车欲走时,忽人们纷纷要上厕所,不解,后经人点拨,才明白就里。原来买石之人多为送礼,但送礼也最好不要个人掏腰包,上厕所之人多是躲避别的人去找老板开发票去了。
做浅薄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主观故意。最典型的事例,业界一家没什么知名度的出版单位,其图书生产由于长期徘徊在一比较小的规模上,致企业的效益深受影响。为迅速改变现状,领导层决定借助一家比较有实力的民营文化公司的力量,借势发展。思路本无错,但在产品的总体把握上、合作的条件上,以及如何经营等问题上思考不到位,最终,不但没有达到扩大规模、创造效益的目的,反而出现巨亏。关于这件事,谁能说出发点有问题呢?当然没问题。要说问题,我们只能说,这家出版社在实际操作的环节上还不老辣。经营上的事情,谁都不敢打保票,只是搞企业的人应该要求自己不犯或少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一点应该做到。
就人的成长而言,浅薄不可怕。人谁没干过浅薄的事呢?谁不是从浅薄过来的呢?可怕的是固执浅薄,不在生活中、工作中提高自己,最可怕的是把浅薄当真知、真理而奉为人生信条。
我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少同事评价我说,这人太有主意。越是这样,我就越发地提醒自己,要少做浅薄之事。因为,在单位,我是一个领导。领导对工作理解不深、不透,草率做事,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后果。我认识的一个领导,在他所在的出版社,按照分工是负责业务的。在出版领域,分工管业务,自然要看稿件。我问对方一年要看多少稿件,对方笑笑,我是领导,尽管是管业务的领导,也不必花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审看稿件上。我问为什么?对方回说,当领导,要管大事,要在社交、人脉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提升得快。我哑然。以我的理解,搞出版,做业务领导不看稿件是大忌。因为出版是内容产业,内容决定稿件的质量、导向。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让任何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都不可掉以轻心。业务领导不看稿件,不是笑话吗?我们不要这样的浅薄,这样的领导也最好不要做出版工作。因此,我经常提醒自己,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一项工作,都要深思,正确的认识是做好事情、做好工作的前提。人们若是能够做到理性做事,那就好了。
请大家远离浅薄,我们是人,是万物之灵长,有一万个理由我们自己要求我们自己理性一些,做一个好人、有品格的人、有一定深度的人。
2013-2-27
向“邻居”学习
我家住白家庄,白家庄在东三环。东三环这儿是CBD,故我们这块儿高档次楼盘鳞次栉比,高档次社区也遍地都是。而我们的社区在那儿附近属绝对意义上的平民范畴,绝不高档化,也不贵族。举一个数字你就可知我说的属实,我们小区的卫生费多少年来都是月缴费2元,全年只24元;至于物业费,没有。看一看北京周遭还有多少交这么少的管理费用的社区!每念及此,心中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其实,这是旧体制带给我们的福利。这个小区,严格意义上说,是企业多年来自己管理的结果,它并未与市场对接,也无托管物业。由此看来,旧有的东西,不一定就不好。能够惠及于老百姓的事,能保留尽可能地保留,不是坏事情。至少老百姓知道感恩,知道谁对他们好,他们也会知恩图报。老百姓是贫困阶层,政府做一点儿雪中送炭的工作,老百姓会感激你一辈子。对于那些富人、那些有钱的人,锦上添花的事情,意义并不重大。
我们那个院子,共3座楼,分别是6、7、8号。7、8号楼靠三环的内侧,6号楼靠里。在6号楼和8号楼之间,是一块供住户休闲的空地。我之所以这么详细地介绍小区的地理位置和布局,是因为在6号楼和8号楼中间的空地上,有一直径不超过3米的圆形绿地。此绿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植花草的绿地,而是种植了既起到绿化作用,又可以食用的几种蔬菜的一块地。印象中,去年的这里,种的有开黄花的鬼子姜,还有属大路品种也耐旱的南瓜。夏秋两季,鬼子姜长势旺盛,顶部开着花,个头高过人,风一吹,袅袅婷婷,风摆杨柳般,很招摇;南瓜的攀爬能力极强,常常不失时机地与鬼子姜争空间,肥硕的叶子,长而粗壮的秧蔓儿,挂着的大大小小的南瓜果实,看着让人着实喜兴。我插过队,对种植的事既有兴趣,也有感觉。我好奇,是谁开的地,又是谁种的?观察的结果,那地还真不是一块好地、肥地,而是一块儿类似井盖式的覆盖了一层土的改造地,所不同的是这井盖大一些罢了。近瞅的时候,会发现,地的下面是很深很深的井,里面装着什么,我不清楚,应该是与城市配套的设备的存放地,留此通道,便于维护和管理。不用刻意,我就知道了种植蔬菜的老汉。老汉至今我叫不上名字,但我知道他早年曾在工厂工作,现在已退休多年。看面相,老汉年纪该不大,但人说,老汉的年龄已不小,好像在70岁上下。给我的感觉,老汉身体很棒,面色红润,身形茁壮,难得的是从身体的内里,散发出一种结实有力量的感觉,很让人羡慕,难不免心里窃想,自己到这个年龄会否做到像老汉这样健康。
今年,地块儿上,好像部分调换了种植的品种,以我的鉴别能力,看到好像有了葫芦。葫芦这东西,结果时,最好高高地居于架子上。老汉已着手在做这样的工作,架子的大框架已搭起,还需要一些细部的框架支撑,那样,架子的支撑效果会更好。老汉搭架子很细心,不细心不行,因为搭架子所用的木条都是从别处捡来的废弃木条,要认真地分辨哪根木条还没有糟朽,哪根木条可以放在最吃力的地方。我看过有钱人家搭的类似的架子,在豪宅的庭院里,不止材料好,造型也讲究。老汉玩不起那些,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没法坐到一起。你是否接受和适应这样的现实,不由你说了算。
去年的一片阴凉儿,给人的回忆美好至极——要知道,这是寸土寸金的北京首都,又是CBD啊!看这趋势,今年这一景致更差不了。老汉地收拾得认真,侍弄菜认真。能这样认真地做事,真的让人感动。其实,就老汉种地这事,以我的理解,蔬菜能否结出多少果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汉对于做事的一种热爱和执著。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做出具备条件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无论如何老汉都具备一种伟大的品质。
在老汉的世界里,我能看到的还不仅是种地这一件事情。在院子里,在其居住的单元楼门前,老汉还开辟有一片花的天地,有一两平方米的样子,大大小小的花盆摆满了一地,各式的鲜花整齐有序地摆放着。花开得艳,叶也有形,看得出养的花是认真的,也懂行。在花的天地的一边,有老汉的工具箱。工具多和修理自行车有关,给人修车,一则便利社区的人,二则多少有点儿进项,也好添补一下家用,两全其美的事情,我颇以为是好事。老汉有正义感,一次我们家换门窗的纱帘,事毕交钱时,人家想在原来谈好的价码上再多要点儿钱。老汉知道此事后,把人家好好地凶了一把。我观察人不细,我看老汉,从根本上讲,老汉该是一种质朴和热爱生活的人。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社区里有一家卖日用品的小商店,还有一个比较小的菜站。承包经营菜站的是外地来京务工的一户人家,没做过考证,据说籍贯是安徽或者河南。印象最深的是,这家的男主人每日里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菜。无论冬夏,一年四季,每天凌晨出发,夏天天刚亮、冬天天还黑着的时候,回到我们的院子。看着那一三轮车装着的各样蔬菜,心中莫名地就有一种激动。过日子不易,在外漂泊的日子更不易。感觉里,小伙子不太擅言谈,跟院子里的人聊天的时候不多,也许是生活的重压所致,抑或有一定的心理自卑的因素,总之,我经常看到的是一个整日里默默干活的人。在这个社区的大院里,菜站已存在多年,小伙子与他的家人,一直在这儿坚守着。我有时想,每天里起早贪晚地奔忙,这样的日子放在我的身上,能坚持多久?我真的不敢往下想,也许我也可以,但那一定是经过了脱胎换骨改造后的事情。于小伙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坚韧和坚强。做事情,难的不在开头,难的是坚持,有坚持才有结果。偶或的一次,听到有人问小伙子:这样的日子,苦吗?
小伙子很淡,说:还能扛。
又问:在老家不好吗?
答:在北京,多少比在家里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