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听话听音,一句话勘破心理隐秘
对于心口不一的人,如果仔细注意观察,一定可以发现他有某些不自然之处。因为一方面人容易以言语欺瞒施诈,另一方面却也较容易从言语中表现出他的情感或心理意向。所以识人术就是借观察言语的种种微妙变化,以捉摸其情感与心理。
言语变化与心理变化
对于心口不一的人,如果仔细注意观察,一定可以发现他有某些不自然之处。因为一方面人容易以言语欺瞒施诈,另一方面却也较容易从言语表现出他的情感或心理意向。所以识人术就是借观察言语的种种微妙变化,以捉摸其情感与心理。
1.平日寡言,变得能言善辩时
这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在欣喜、快乐时都会比平日话来得多。然而,没有明显的原因,却突然变得能言善辩,多半是内心不安或有所波动,唯恐对方发觉而伪装出的逆向行为,也就是说,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尽量转换成无关的话题。而且,有时会因心中的不安及波动,说些不必要的逞强话,自设防线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并借以宽解。这种寡言变得善辩的情形,其内心的不安容易转变成其他行为如生理、表情的变化。
2.恭敬谨慎的措辞与讽刺挖苦
如果一反常态地说话过于谦卑,或以讥讽的口吻说话,那便是心中蕴涵敌意与反感的缘故,这也是一种因敌意、反感而表现出的逆向行为。如果无法明白地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时,无意中就会表现出足以拉开彼此距离的态度,或者掺杂讥讽、挖苦而表露出攻击性。
此时,还应观察其他变化,例如眼睛,和善的目光消失,而增加了些许锐利的眼神;笑声失去自然,表情也变得生硬。
3.争先说话、辩解
有种人时常不顾对方未将话说完便抢话说明或辩解,这种人大多较为胆小,不断为心中的愧疚或秘密是否会被揭穿而感到不安与焦躁。唯恐对方发生怀疑,便抢着说话,设立防线来辩解,这是想尽快脱离不安感的心理表现。因此,在怀疑对方有如此心态时,须不露痕迹,即不要显露出你的注意,应随声附和对方的论调,这样一定能使对方渐渐安心、恢复平静。而特别胆小的人,还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变化,如眼神因害怕而闪烁不定,言行举止也会变得慌张失措等。
4.猥亵的话题及下意识的逃避
当犯罪人站在犯罪现场时,总会装作若无其事地看着刑警进行搜索。还有的肇事逃逸者会大胆地回到现场混进人群之中。和这种心理相同,有人在某些场合故意说些猥亵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他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因为他意图自行发掘自己最恐惧的不安根源,借以使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获得舒解。这种人往往是大胆地脱口而出,或出人意料地胡言乱语,总之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其言语有真有假,若要以识人术谨慎探讨其内容,必可发现其破绽。
另外,也有人为了尽量避免心情不安,而避开某些话题或场合,若触及此人下意识所敬而远之的话题,并固执地不肯罢休,则此人的反应就会因而更显得焦躁不安,例如,挪开视线、垂下双眼、交叉双腿、不断吸烟。
5.赞成或附和
平常并不太附和你说话的人偶尔也会过于迎合、赞同,这种人绝非大意或漫不经心的人,必定有其目的。他只因为目前形势不宜反对你,就暂时附和、极力赞成。然而,在他内心可能有着不容拒绝的条件及暗藏的诡计。总之,识破这种附和或迎合,是非常必要的。
爱说“的确如此”之人的弱点
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有一种人对于别人的意见总是会连续发出“对啊”、“的确如此”、“的确是这样啊”等短句,单方面地扮演着听者的角色,至于自己的想法则完全不表达。这样的人其实还相当的多,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可以想到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对于对方正在说的事情,既没有赞同或不赞同的观点,也没有特别佩服或感兴趣。“的确如此”或者“的确是这样啊”等短句,其代表的是相反的意思:既不认为的确如此,也难以反对,因而没有其他选择才那么说的。
如果把他说的话当真,而责备他:“你那时不是说‘的确如此’,表示赞同的吗?”那只不过说明你对言外之意毫无认知。
另一种是,如果是亲密的朋友连续发出“的确如此”、“的确是这样啊”等短句,可能是他对所说的事情毫不关心,或者他是个薄情的人。虽然自己认为两个人的关系密切,但是不妨怀疑,对方或许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此外,如果是工作关系上的朋友连续发出“的确如此”、“的确是这样啊”等句子,或许他是没有自信的人,或者他对所说的事情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既缺乏相关知识,也没有任何资讯。
也有人夸张地大喊“的确如此”,去这么夸张地表示同意的人,多半是为了掩饰自己知识的不足或者用功不足。这种类型多半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特别是在女性身上经常看得到。
对于连续发出“的确如此”、“的确是这样啊”等短句,却不发表自己意见的人,要怎么应对才好?
如果是工作的对象,可以试着由你单方面来下结论:“就当做你是全面赞成啰!”或者“因为你说了‘的确是这样啊’,所以这企划算是最终确定了吧。”借以促使对方表示进一步的意见。如此一来,他最后想推脱责任就不可能了。
如果是工作以外的朋友或熟人,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地问他:“从刚才就一直说‘的确如此’、‘的确是这样啊’,你真的是这么认为吗?还是你对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感兴趣?”
老是说“好忙”之人的真正心理
在公司里面,一定有一些人老是爱说“好忙”、“要加油”。
用其他人一定听得到的声音说:“啊,好忙,好忙!”然后在办公室里面忙碌地穿梭着。或者一回到座位便举起双手、自言自语地说:“要加油!”
这肯定是哗众取宠的做法,别人看了只会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特地去做?试着探索这类人的心理将了解到,他们本质上很少是想要好好地努力工作以换取成果的人。
简单地说,他们想要通过看起来恰到好处的忙碌以换取别人的好评,所以很尽心地表演努力工作的样子。组织或者团体是很不可思议的,尽管有些人认真尽心地做好工作,有时候老实认真的人却不见得会得到与努力相当的评价。相较之下,明明没有做好什么工作,但是,嘴里时常念叨着“要加油”,并且可以很开朗地、很醒目地自我表现的人,有时候反而比较能够获得上司的好评。
像这种只会发出“好忙,好忙”声音的人,仔细观察的话,当他真的处于火烧屁股、不得不拼命工作的情况的时候,反而是不会说“好忙,好忙”,然后在办公室里忙碌地穿梭,或者大喊“要加油”的。
所以,很明显的,就在他说“好忙”、“要加油”的时候,便是表示他现在很闲、没事、没干劲。
这类型的人,如果嘴里说着:“啊,好忙,好忙!”然后在办公室里忙碌地穿梭时,便可以对他打趣地说:“不要因为太闲了就在办公室里慢跑。”
突然被讽剌,对方可能会回答你:“不是慢跑,是工作很忙啊!”你不妨装傻地说:“哦,看起来像在慢跑呢。”这样一来应该就可以让他住嘴了吧。
爱自言自语的人多半胆怯
曾有一位心理疾病患者,他在酒醉后常胡言乱语,等酒醒后,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便自言自语地想纠正过错。可是,家人看到他这种情形,却以为他发疯了。
这个人大醉后虽不记得自己的行为,但多少还有些模糊印象,所以酒醒后心中难免郁闷,于是不断反省:“为什么昨天会说那种话?”事实上,这位患者是想利用自言自语来弥补过错。
除了喝酒的人会反省之外,胆怯的人也常会对自己的言行缺少自信,这些类型的人都容易趋向自言自语。这种人往往会过度顾虑同事、上司的反应,所以处理事务不够完善时,他们就会非常自责,因而不自觉地自言自语起来。
此外,因欲望无法满足而自言自语的人,在后悔的情绪中,也会掺杂其他的感情,比如憎恶、愤怒等,这些都会引起他的冲动;因冲动无法直接发泄,只好隐藏于内心,有时也会自言自语起来。
在工作场合,在众人面前遭到上司斥责是常发生的事。也许有人会承认错误,但有的人却否认自己的过失。无论如何,遭到斥责,总觉得是一种侮辱,但即使心中再愤怒,总不能在工作中直接反驳上司,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因而所累积的种种不满情绪,便会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发泄。不过,这时自言自语的音量,会大到别人听得到的程度,其目的就是希望同事能与自己产生共鸣。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会出现自言自语的行为。例如,开会时必须在众人面前演说,为求表现理想,所以不得不先自言自语一番;或要向情人表达心意时,也必自言自语预先演练。总之,观察爱自言自语的人,我们都可判断出,这种人多半是胆怯、易受他人影响的人。
有人可能因自言自语的习惯,导致无法与组织、社团中的其他人相处。
总之,一个自信的人,不会自言自语。
数落太太不是的男人烦恼多
欧美人一般都会在他人面前赞赏自己的太太,但中国人却相反,喜欢数落太太的不是,因此古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
大部分的人只是故意指出太太的缺点,以这种表现来维持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听者完全不会相信这类贬低之词。
但有的人却真会告诉别人自己太太的缺点,尽管听者并不期待当事人说其太太的坏话,这位丈夫却刻意提及,不论对方是否问起,也要特别加以批评。批评的内容包括太太的为人,身体上的缺陷,乃至烹饪、洗衣、养儿育女等,可谓无所不谈。人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然谈论的题材也就源源不断了。
通常会数落太太不是的人,多由于以下两种理由:
其一是他在家中与太太相处不融洽,对太太的不满累积于心,只好借着批评来解除心中的烦闷。这种类型的人,并不会考虑听者的反应。
其二是对自己妻子要求太多。至于他为什么对老婆要求这么多,原因之一是以前曾获得过完全满足其安全感的经验。原因之二则正与此相反,他们以前强烈要求的安全感从未满足过,所以才想从妻子身上得到补偿。
其实,夫妻双方都各有优缺点,而结婚本就是互补所短,以促进彼此的成长,但有的人却无心努力,再加上心中不满,所以互相指责。
另外,说坏话的对象,也有选择女下属或女性朋友的。
这种人大约只是轻描淡写地谈太太的不是,一旦对这番话特别在意的女人听了之后,就会妄下断言,认定其夫妻关系不和,而与其交往更加密切,而往往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再者,漫不经心地谈自己老婆不是的人,是一个很懂女人心理的男人,其目的就是要笼络这些女人以填补自己太太的缺陷,企图寻求短暂的满足。但事实上,若这种男人真的家中纠纷频生,恐怕也没有时间在外面拈花惹草。所以,不要听信他的片面之词,而应明确地掌握他的心。
揭人隐私者心怀嫉妒
很多人都喜欢探听他人的隐私,所以报刊杂志才会乐于报道政治家、企业家、文体明星的花边新闻。
很多女性很喜爱这类报道,但男性也不逊色。男性们喝酒时,常常会谈起工作单位中有关他人的消息,一来可使其解除在工作单位中的紧张;二来也可以得到在本工作单位中得不到的“情报”。
同一工作单位中的四五个同事聚在一起,话题总喜欢围绕工作单位中的马路消息打转转。此时,有的人扮演的是提供话题的角色,在大家面前揭露他人的隐私;有的人则扮演听众的角色,于是说闲话的条件便成立了。
深究这种揭人隐私、提供话题的人与听众,其心理动机到底何在呢?
首先是想排解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心理。这类型的人多半是与上司的价值观有差异,而当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时,其心中感觉不痛快,才会提供这些话题。
当然,他自己并不把这种情形当做是自己本身的问题,而认为是全工作单位的人都对上司感到不满,所以他有“义条”揭露上司的隐私,让大家的憎恨与攻击的欲望得到满足。因此,这种人往往会在言谈之中说一些刻薄的话,并希望听众能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
其次是出于嫉妒的心理。这一类话题的对象,不是有关上司、下属的,而是有关同事的,而且这种对象,不是得到上司赏识的,就是受到异性欢迎的。
所提供话题的内容,往往是揭露对象的私生活,以企图破坏其外在形象。如果再加上听众对这个对象不怀好意,就会对这个对象的私生活大加渲染。
再者就是听众议论种种隐私,提供话题者的目的就更易达到了。
掌握平常在工作单位里上司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会获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印象,也许以前认为话题中的对象是个“不知变通的家伙”,想不到听了揭露者的有关传言,才知道“他原来很有人情味儿”;或者,平常看他说得天花乱坠,事实上不过是个庸俗的人物。
最后就是大伙儿聚在一起时,窥探别人的私生活,聊以自娱。提供消息的人,无非是心中对揭露对象怀有敌意、羡慕、自卑等情结,而听众的心态多半亦如此,所以才会注意聆听。然而,听众一旦认为提供话题的人所说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时,就会把这个人当做造谣生事的人,而对传闻置之不理。
说“我只告诉你”的人多神经质
凡是会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的人,对其他的人也一定会这么说,所以他们很容易泄密。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因为他们会冲动地想把某种秘密告诉别人,所以才会特别强调“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这些话。
一个人若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秘密,要其隐藏在心中并不容易,通常都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其理由:第一,因为自己一人保守秘密,心理负担太重,所以想借泄密的方法卸下心中的重担。第二,基于把自己知道的独家秘密向他人炫耀的幼稚心态。此外,也有向特定人物泄密,以博得对方欢心的欲望。
无论基于哪一种理由,都是泄密者“神经质心理”的作用——明知不该泄露,却又忍不住。若他所泄密的内容,只关系到个人,顶多只会破坏与当事人的关系;但若是机关或企业人士,泄露了非常的秘密,就很可能破坏了工作单位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事关个人,还会影响到整个组织。
避免不负责任者泄露秘密,必须确立自己是组织中的一员的同一性。
一个想泄密的人,即使上司再三交代“这个秘密不可以泄密”,在其同一性尚未培养成熟时,便可能因意志薄弱而泄密。相反,已确立对组织同一性的人,亦即精神上已经成熟、具社会性的成人,在泄露重要事项前,会先考虑泄密的后果,考虑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人际关系会产生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敢说出。
此外,在上班族的生涯中,个人的隐秘、微妙的人际关系,往往也会形成种种是非。泄露秘密的内容也许无关紧要,但是否泄密往往会成为他人对你人格的考验。
我们聆听别人诉说秘密时,当然不好意思拒绝,但你至少应该了解对方说这话的用意。
不要太过信任不说别人坏话的人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视你、算计你,搜寻和累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
还有的人绝口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说他人的是非,或者批评别人。这一类型的人或许确实很善良,不会在意别人的缺点或者不好的一面。
不说别人坏话与是非的人,因为口风很紧,似乎很值得信赖,但是并不是说这样的人就是好人。这样的人,其实并非不看别人不好的一面,而可能只是为一时之便而不说出口而已。
有些人在与竞争对手相斗时,绝不说对方一句坏话,当面不说,背后也不说,不只不说坏话,而且还尽可能说好话,在上司面前替对手说好话,因此对手失败之后可能始终都蒙在鼓里。
某个自称跟作家姜先生很亲近的人曾对传媒透露,姜先生是一个笼络别人的高手,并说他非常擅长借着称赞别人的长处与美德来虏获人心。然而,姜先生在自己家里,却会强烈地批判出现在电视里的人。虽不知姜先生是否会批判他所认识的人,但是当他在家里,却会强烈地批判电视上的人们,这并不奇怪吧。
并不是只有姜先生会如此。不过,面对只会赞美而不批评别人的人,或许适度地心存怀疑是比较好的。因为像这样的人,或许一回到家里,便会对着老婆诉说着朋友或者认识的人的不是。
面对这样的人,不要说出真心话或许是比较安全的。虽然这样一来,等于自己也变得和这类人是一样的,不过,暂时先以这样的方式与他相处,等观察清楚状况之后再说,这也是一种应对的策略。
说“我不辩解”的人,借口一大堆
在工作上犯了错、做出了失礼的事情、重要的约会迟到等,有一些人就是会一劈头便说“我不辩解”、“我不想辩解”或者“我不喜欢辩解”。
如果说是真的“不辩解”的话,那么就一个劲儿地低头道歉也就罢了,但是这一类型的人通常是既不低头也不道歉,而是一开口便是“我并不是在辩解……”然后连珠炮似的说出一大堆借口。
就他本人而言并不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借口,而是告诉对方自己是有正当理由的,把自己的过错正当化,然而结果却全部都是借口而已。
面对这样的人,即使告诉他“我不想听你辩解”,对方反而会说“是这样吗?不过……”接着是罗列更多的借口。
要如何应对这一类型的人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追究。如果因为他的过失而产生损害,那么,不要被他的借口所影响,一定要让他知道因为他的错造成了多大损失,或者要他弥补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你早就知道他是个借口大王,那么就让他尽情地说个够吧。可以的话,把他所说的话记下来或者录下来,以后再找机会放给他听,顺便讽刺他“你的确是个找借口的天才,这样的才能被埋没,实在可惜啊”,将发球权握在自己手上,这也是个方法。
毫不迟疑地答应你的人
在众多熟人、朋友聚会的场所,当你向朋友托付一件事情的时候,对方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就说:“就这么一点小事,包在我身上。”说完,还把自己的胸脯拍得山响。
不过,对那些喜欢拍胸脯、指天发誓的人,你需要留一个心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你看来,这件事情是有些棘手的,否则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人家,正是因为自己感觉这件事情比较难办,或者是仅凭自己的力量是办不成的,所以才向朋友郑重地提出请求,没想到对方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这就是可怀疑之处。
因为,姑且不论对方办得到办不到,就是从费周折的程度来讲,也没有不假思索而爽快答应的道理。他之所以会如此爽快,你不妨认为他这是在表现自己的“魄力”以及“神通广大”,给众人留下一个正面积极的印象:“大家都看到了吧,我这个人就是这么爽快,对朋友就是没的说,两肋插刀,肝脑涂地。”至于最后是否会圆满完成朋友拜托的事,管它呢,反正暂时没有人知道。
按理说,对方应该对你的请求深思熟虑后再答应才对。对于困难度较大的交涉,他应该说“我全力帮忙”、“我尽可能让事情有一个最好的结果”,至少也应该是“我想如果不出现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应该可以将这件事摆平,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跟你联系的”,只有这样才显示对方是真诚的。而那种“没问题”、“小儿科”、“包在我身上”、“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等短句,是值得怀疑的。
像上述这种“太爽快”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面对这种过分爽快的朋友,你应该怎么应对才好呢?
你可以一开始就指出自己对这件事无能为力,想要得到对方的帮助:“这件事情我想要拜托你,不过,你现在不要急着回答我,明天我再打电话来问你这件事情考虑得怎么样。”“这件事情对你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我也不想太为难你,你好好考虑一下再给我答复。”要是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脱口就答应你,你不妨说:“在座的人都听到了吧,我这哥们儿就是这么爽快。”最后别忘了补一句:“你可不要忘了答应我的事儿,我可是指望你了。”话虽如此,你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想其他的办法了,可不要对他的话信以为真。
动不动就要求别人附和之人
即使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年龄,有些人还是动不动就要别人来附和。
“虽然经理说这个工作不要做了,不过强硬地说‘就进行吧’的人也是经理吧?”同事A向B寻求附和。
不过B没有说话,A便继续说:“这件事B你也知道吧。你不也说‘那很好啊,要试试看’的吗?”
实际上,A是想要一个人单打独斗以谋求绩效,但是在进行过程中情况变得不很乐观了,所以想要将责任推给经理。
不过B是不曾向A说过那样的话的。当初A提出企划时,曾向B说:“你觉得这个企划不错吧?”但是B并不认为有那么的好。
但是,因为A的性格是,当自己的想法遭到否决,便以为自己的全部都遭到否定。对他提出反对的意见,他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的。
还不只如此,他还会因而不高兴,甚至反目成仇,无理取闹地反指别人的不是。
正因为了解A的个性,为了避免因为反对A而制造麻烦,B便消极地表示赞同,说:“没什么不好吧。”
然而事后却变成“你不也表示赞同”,成为A攻击且转嫁责任的对象。
这种性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说穿了就是从小被宠坏了的结果。如果这类人向你寻求附和或者认同,如果不是斩钉截铁地表示否定,那么日后就有可能被卷入无妄之灾,甚至还要负担与自己无关的责任。不过,话虽如此,要斩钉截铁地表示否定也是相当困难,需要相当的勇气。
退而求其次,至少要能说出“关于这点我并不清楚”,或许就是明显的保身的方法。
还有的人会说:“我是个好人,对吧?你是这么认为的吧?”“你认为我对你怎么样?很不错吧?”并强烈地要求对方回应。
对这样的人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这样的人也有坏的一面。可以若无其事说出这句话的人,多半过去曾经用这句话来当做王牌,借以讨好女性来获取好感,或者操纵男性来获取金钱上的利益。
例如请对方吃饭或者渴酒,然后说:“我是个好人,对吧?”以此作为进入下一步的开场白。
他谈话的对象如果是女性的话,其居心可说是昭然若揭;如果是男性的话,有可能是要对方帮忙做一些坏事倩。
实际上他是别有居心,为了达到利用对方的目的,必须让对方先认定自己是个好人。这么直接表现的台词,就是因为单纯,所以更有力;被他这么一说,倒也会感受到有其真实的感觉。所以,被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所欺骗的人也还真是不少。
对老实的好人吐出这句话,成功的概率很高。当然,这类型的人当中也有女性。口里说着“我是个好人,是吧”来接近对方,强力推销比市场价值还要昂贵的化妆品或其他。
面对这样的人就只能反用“我是个好人”,回他这句话:“好人?什么样的好人?”或者“我在书上看过,嘴里说自己是好人的,多半就是坏人呢。”
这样一来,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一下子就清楚了。一被你如此反问,便口气变得恶劣,又或者眼神闪烁,那么一定是另有企图,这时,你只要适当地随意应付也就够了。
要警惕常说“我是不会骗人的”的人
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臣和珅在一次朝会上说出“我是绝对不会说谎的”这个大谎言,而引来众人的讪笑。古今中外,说谎的人都爱说“我不会说谎”,这实在是很有趣。
说谎的人说“我不会说谎”,从字面上来推敲,就是“我会说谎”。自称“我不说谎”的人,就是自我告白我正在说谎。这句话正是说谎人的惯用语。对方就是用这句话来作为谎言的开场白,认识了这一点,再思考他说了这句话之后的对策,这样较为稳妥。
说谎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说出“我不会说谎”这句话,反而会让人觉得诡异。所以才能大言不惭地说出“我不会说谎”。然而一旦被追问,却说出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说谎的人一定会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前一个谎言,这一点和偶尔说出一个谎言而感到后悔的人是不一样的。
然而,说谎成性的人对于说谎这件事是毫无罪恶感的。所以即使谎言被拆穿了,还是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说谎”,这才让人束手无策。不要信任他,看他可以说谎说到什么程度,用看戏的心态来听他的谎言,不要当真,这才是聪明的应对之道。
喜欢口出秽言的人
男人们聚在一起,比较容易说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尤其是涉及禁忌的词汇更是他们的偏爱,例如与性行为有关的语言,或“放屁”、“狗屎”等牵涉排泄物的词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秽言不断的。
如果是从温文尔雅的文人口中说出如此不堪入耳的话,是很让人害怕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和男人们一样用粗言恶语可以给她们一种与男人并驾齐驱的感觉,这是妇女解放运动时期极典型的女性心理特征。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为什么也爱说粗话呢?要知道,孩子们要是在父母面前说粗话,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父母的训斥。所以粗话只能变成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在相互游戏时的用语。孩子们彼此都知道“那种话”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游戏”罢了,而这种“游戏”可以满足他们摆脱父母教训的逆反心理,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和大人说一样的话,自己也像个大人了。
可以肯定,喜欢口出秽言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欲求得不到满足的类型的人。他们常常焦躁不安,没有办法排除,所以一天、两天……长年累月,只要碰到偶发事件,他们就借题大肆发挥。积累后的“爆炸”并不一定仅仅针对他们不满的对象而发生,一旦他们逮到机会,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他们一样照说不误。有时候,即使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但对听话的人来说,心里却有个疙瘩,听者可能会产生“岂有此理”、“不像话”的感觉。
还有一种人有故意在异性面前讲粗话的嗜好,其乐趣在于观察对方的反应。他们常常有意选择那些对异性和性方面的问题发生兴趣,但又对淫秽言语不具有抵抗力,并怀有来自生理方面的憎恶感的女性,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及这类话题,也就是在不该讲粗话的时候脱口而出,比如在上班时间,当女同事送文件来的时候,或趁巡视埋头工作之际对女职员讲粗话,以欣赏她的窘态。这些女职员听到粗话后,大都会面红耳赤,或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得啜泣不已,而这正是那些人愿意看到的。对他们来说,说粗话只是前奏,观看女性的反应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
这种因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并未考虑到会招致何种后果,至于是否会伤及他人,一时更考虑不到了。可见,所谓粗话,只不过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又不会对大家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意欲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在内心一再计划好了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别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