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潜伏在网络泡沫下,慢慢集聚着的用户力量
1.3.1 除了被动阅读,用户想要的更多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左拉,法国作家
网上中文内容的丰富伴随着接入网速的提升和上网资费的下降,互联网对于中国民众,从最初的有一些神秘,渐渐开始普及。在1997~2001年的4年时间,网民数量从60万迅速增长到了2000多万。中国民众强大的对新事物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接触、进入和熟练地开始浏览互联网。
网上内容空前丰富,动鼠标而知天下的简单操作,激发和培育着网民们的阅读需求和浏览能力。但人类对于未来和未知的求索从来都不会轻易停止和满足,中国网民对于互联网也是一样,在日复一日地享受着门户网站职业新闻编辑们所制造的精彩内容的过程中,有一股潜伏在网络泡沫下慢慢集聚着的用户力量在牵引着变化。
除了被动地阅读那些被精心创造的中文信息外,网民们开始不满足地寻找鼠标单击的尽头。除了搜狐、网易、新浪或者其他的大型门户网站外,在用户心中浩瀚如宇宙的互联网必定还有更多的精彩,除了只能永远被动地浏览和阅读以外,主动寻找甚至于主动创造的幼芽在极少一部分网民中开始萌发。
1.3.2 用户认知的苏醒,极客先行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
—— 克罗齐,意大利文艺批评家
先说说“极客”一词,它是来自于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一般理解为性格古怪的人。例如,“数学极客”是指,并不一定是数学专业但又对数学等技术有狂热的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互联网极客,自然是指并不一定是互联网专业出身但对互联网有着超乎普通网民的狂热兴趣,并且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
如网易创始人丁磊是BBS的鼻祖级玩家,在1996年他加入广州最早的互联网ISP公司飞捷时,就建立了基于公众互联网上的BBS系统;与丁磊在Cfido BBS(慧多网)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工程师马化腾还在润讯(当年寻呼业的龙头老大)做着一名工程师;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款自主版权的互联网软件——方正飞扬电子邮件系统的周鸿祎也还只是方正一位高级程序员。这一两年冒出来的日后搅得整个互联网江湖翻天覆地的都是这样一群有着软件背景、程序员出身、具有极客气质的年轻人。
当然除了通过互联网获得巨大成就的几位外,中国网民中还有更大的“极客”群体在苏醒和行动。如前所述,在用户认知的苏醒过程中,不愿意只做“皇家歌剧院”看客和不满足于被动阅读的第一批“极客”们,开始借助互联网上的个人主页服务,用纯个人的力量创造自己的网上内容,教育和引导着更多的网民进步。
个人主页是从英文Personal Homepage翻译而来的,可以理解为“属于个人的网站”。一个图文并茂的“个人主页”可以充分地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个人主页”上,让大家都可以来欣赏。中国互联网上的个人主页服务始于1996年初,用户通过“个人主页提供商”的在线平台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系统就会为你自动生成一个与账号相对应的个人主页,在这个“个人主页”上,你可以发布文章、上传图片、自建网站栏目、自定义主页的外观等。在那时,中文互联网上为网民用户提供信息的网站少得可怜,更别说提供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唯一可以获得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的“个人主页提供商”是geocities(后于1999年被yahoo收购),随后中国的视聆通、飞捷、碧海银沙和后来的网易相继纷纷推出中文的个人主页服务,为少数“极客”们提供了创造网上中文信息的舞台。1997年《南方周末》在其元旦特刊中推荐了“十个最好的中文个人主页”:如Carboy普及Internet知识的“完全上网手册”、姚鸿推荐和评价其他个人主页的“品网”、边城浪子的“回声快刀”、冯飞燕分享互联网技术的豆豆话题等。互联网上最早的一批“极客”,在这股因“网上中文信息匮乏”而造成的用户需求浪潮中,成为了那个时代互联网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个人明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先行的“极客”们让门户网站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变得个性丰富、多姿多彩,同时开始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沉默网民用户潜伏在网络泡沫下的需求发生变化。
1.3.3 泡沫退去后,裸泳的那些历史文物
只有在落潮时,才知道哪些人是在裸泳。
—— “股神”巴菲特
三四年时间,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从几十万迅猛增长到千万。
在那个时候,我们虽然经常听到人们对互联网的抱怨,如资费、速度、内容等;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少看到,一个人上了网,会因为各种不满而决定不再上网,永远不回头;我们也很少看到,一个人用上 E-mail,会说这东西成本高,从此再也不发E-mail。实际上,只要一个人上了网,基本上就下不来了。网络的应用也是用了就离不开,而且也不可能有一天会发生许多用户撤离互联网的事情。互联网有一种引力和魅力是我们当时难以说清的,免费的电邮、搜索、新闻、下载、各类信息及新兴的电子商务等,都是中国民众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得到的体验,互联网创造的许多价值(无形和有形的)是现实世界无法替代的。毕竟,每个人都是因为被真正吸引而不是被强迫上网的。
在新网民入网速度没有丝毫放慢的同时,随着海归“知本家”浪潮和国外风险投资的进入,除了三大门户外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涌现。互联网上的一切都在快速改善,服务越来越好,使用起来更便利,内容也越来越充实,新鲜事物目不暇接,引力和魅力进一步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魔棒和传统媒体过分催热的互联网,如同快速导入玻璃杯中的啤酒,泡沫开始积累。从一开始就已经习惯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一切(新闻、电子邮件、下载等)的中国网民,谁也没想过自己应该为这些服务而付费。资本逐利的不变本性和泡沫产生前就不具备的投资耐心,使得互联网企业即将为自己脱离和超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真实需求的不理智行为而买单。
2000年3月,以科技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比一年前的数翻了一番还多,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随后开始暴跌。在搜狐、网易、新浪幸运上市之后的不久,纳斯达克股市的大门突然向中国互联网企业关闭。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
从世界范围开始的网络泡沫实际上就是过热的投资引起的,2000年后中国的互联网在涌入大量的资本之后找不到盈利点,大批没有利润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倒闭。FM365、炎黄在线、雅宝网、酷必得、8848、亿唐、找到啦、实华开,这些曾经与三大门户同时代风生水起的名字成为了如今的历史文物。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这句感言曾是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被引用最多的“台词”。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有一个比方,水库放水必然会出现泡沫,流一段就没有了,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泡沫多泡沫少当中往前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经历了开发区泡沫、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回过头来,这些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成长。这正是泡沫的历史作用,也是看待新兴产业泡沫的视角。
互联网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在那个年代,仅仅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能够给互联网投资人带来丰富的想象,这也是导致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投资人、创业者在那个时候都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吸引中国越来越多的网民上网”和“让中国网民从口袋里掏钱”这两者之间存在鸿沟。搜狐、网易、新浪仍在摸着石头过河,还在想办法从“广告”中取利,而无法从中国网民用户身上赚到一分钱,就像“瀛海威”所从事的走在用户需求前面的事业一样,要将中国用户的“眼球”和“注意力”成功转化成“经济价值”,对于 2000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层次和发展的现状来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在落潮时,才知道哪些人是在裸泳。在一大批无耐心的短视风险资本退去,在一家又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因为失“血”而破产,在互联网泡沫渐渐退去的时候,我们逐渐看清:网民用户的数量增长从没停止,反而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前行。用户群体成为了隐藏在互联网泡沫下最坚固的基石,在上网用户持续增多的事实和趋势下,互联网泡沫之后迎来的必将是经过洗礼而更为健康和稳健的发展。
1.3.4 一人赚来5000万,hao123满足用户的极简之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毛泽东
相对于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络大鳄来说,“其貌不扬”的 hao123.com 从来没有受到过媒体的关注,但这并不妨碍hao123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样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初期,以草根的个人力量获得巨大成功的特例,正好是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网民底层需求的鲜活样本。
Hao123 1999年从“精彩实用网址”改名为“hao123网址之家”,正式上线至2004年在Alexa(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全球排名达到26位,超过了国内许多专业网站,甚至直逼TOM等巨资背景的门户网站,最后于2004年8月31日被百度用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资产收购。
hao123的创始人李兴平,父母都是广东兴宁的普通农民,初中毕业后即返家谋生,其人生的前20来年从未走出自己的家乡,去的最远的地方是深圳。1999年,网络在中国逐渐普及,开始迷上了互联网的李兴平在当地网吧找了一份网吧管理员的工作。网吧管理员的身份让李兴平天天泡在网上,泡在那些网民当中。很快,他发现来网吧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上网,上网后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当时的上网费很贵,时间与金钱却往往在茫然中奢侈地流失,他设计的简陋个人主页开始发挥神奇的功效。他有意识地去做网站地址搜集分类工作,半年后,李兴平的个人主页开始有了hao123的雏形,他把当时中国排名前5000位的站点进行分门别类,按用途组合在一起,给它的名字就是“网址大全”。随后他开始做一些单击广告以及网站联盟等,随着hao123访问流量的增大,网站的固定广告收入也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hao123的成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奇迹,是一桩不可复制的“偶然事件”,因为就那么几个简单到极致的页面,随便学习两个月的技术人员都可以马上做出来。但是,如果深入地研究hao123网站,你会发现这个网站上面非常多的东西,包括每个文字链接的位置,其实都用了相当多的心血,并不是表面上那几个网页这么简单。
创新工场(一家致力于早期阶段投资并提供全方位创业培育的投资机构和创业平台)创始合伙人汪华说过,李兴平是他见过的最好和最执着的产品经理。hao123 是一个产品愿景和用户定位非常清晰的产品——让互联网的初阶用户非常快和方便地到达目的网站。我们每个人都知道hao123的网页做得相当不符合近年来流行的网站审美标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其实可以很轻易地把 hao123 做得更漂亮。比如,纯粹静态的HTML 页面不好看,我们可以做成程序动态的;纯粹文字的链接不好看,我们可以做成图片甚至动画的;网站排序也可以做成智能的,让系统后台自动将点击率高的链接放在前面等,这些听上去都是很美的事情,而比较起来,hao123就好像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印刷品广告。hao123 并没有按照这些听上去很美的方式去做,这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产品是什么,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如果你不是他的目标用户,他不会试图讨好你,他也没有接受诱惑去不断增加这些“高级功能”。他将自己化身成为了目标用户,问自己:我需要从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个产品要有什么特点?如果答案是需要访问速度快,那么要用静态页面,要用纯文字而不要图片和动画,页面文件大小限制在多少 KB 以下,当用户把一个网站页面设置为自己电脑默认的首页时,用户只会给你1秒的时间,网站页面的加载速度每快0.05秒,用户体验就会非常不同;如果答案是让用户很容易习惯,那么就要尽量保持现有“导航链接”的位置且不要轻易改变,每个月只重新编辑或增加几个网站链接,否则用户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会找不到经常使用的“链接”。有些人可能会说 hao123 是个很懒的网站,从出现开始到现在就基本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你天天看其产品、比较其页面版本,你会发现非常多的针对用户需求的改进,比如,最早的hao123没有分色条,后来加上了;原来上面的字体跟下面的字体是一样大的,后来才把上面的字体做成大字版,让上面的字体大了一号,后来又把上面的字体放大了一号;最早的侧边条的间距也扩大了,原来的间距要小很多;包括它的工具条的位置,原来最上面是没东西的,后来放上了功能入口。类似的这些细节上的改进是非常多的,hao123 持续地在紧贴用户需求的产品目标愿景下做到了极致。
hao123 凭借简洁的页面、相对公正的网站拣选,逐渐成为了许多中国普通网民电脑开机后的第一选择。尤其在遍及城乡的网吧电脑中,hao123常常被设置为上网首页,中国很多草根网民的第一次上网经历,都是从单击 hao123 开始的。细细探究 hao123的创业发展历程和它的成功法则,正是创始人李兴平本身既是“网站老板”又是“网民用户”这种“两位一体”的身份,给他带来了超于常人的基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敏感性,使他能够随时随地听从于这种敏感性的呼唤而做出反应与改进的行为,这从根本上构成了hao123这个看上去没有任何“来头和背景”的网站的最大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