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第一天上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我会花很多时间和孩子们相互介绍,还为课堂制定纪律,这样孩子们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孩子们猜测这些东西,小家伙也就少了很多眼泪。

——(美国)科比施雷

第一天上学,我紧张极了

明天就可以背着书包上学了,我既高兴,又紧张。晚上睡觉前,妈妈早就把一切都为我准备好了,桌子上放着我的新书包,床头柜上是新买的衣服。躺在床上,妈妈告诉我明天到了学校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老师打招呼。遇到不懂的地方,我还详细地问妈妈。后来,妈妈看了看表,赶紧说:“都十点了,不能聊了,明天还要早起呢。”

到了第二天清晨,妈妈早早地就把我叫醒了,并给我端来做好的米粥、鸡蛋和油条。吃完饭,妈妈送我去上学。由于今天是第一天开学的日子,马路上的车和人都特别多。好不容易到了学校,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只见学校里有长长的走廊,成群的孩子和跟在他们身后的大人,还有穿着得体的老师。妈妈带着我到老师那里报道,然后我跟随老师进了一间宽敞的教室,妈妈和其他人都站在教室的外面。

老师是一个高个子的叔叔,他站在讲台上向我们介绍自己姓“李”,是这个新班的班主任。然后,他开始点名。每点到一个名字,都会有一个人站起来喊“到”。我紧张极了,生怕自己反应不迅速,担心自己声音不够洪亮。过了好长时间,老师才喊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报到,感觉全班的同学都在看我。

点完名以后,老师开始讲话,他告诉我们要团结,遵守纪律。其实,许多东西我们当时都不明白。但是,我坐得笔直,紧张地听老师训话,生怕漏掉一个字。后来,等我们走到教室外面排队的时候,发现大人们早就离开了。

不知是兴奋,还是自己太敏感了,总之,我第一天上学只能用“紧张”两个字来形容。

难忘第一天上幼儿园哭鼻子的情形

我小时候是一个开朗、爱热闹的孩子,遇到生人也不害怕。但是,第一次去幼儿园,却让我见了世面。

那天清晨,妈妈送我去幼儿园。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都很开心,毕竟能够走出家门认识更多的伙伴,对我来讲是件高兴的事情。

到了幼儿园,进了教室,我发现许多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和妈妈,其中,有的孩子还眼泪汪汪的,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哭。

这时,一个女老师走过来,和蔼地问妈妈:“孩子叫什么?”妈妈马上回答:“王欣,欣欣向荣的‘欣’。”

“来,交给我吧,没事的,第一天一般会哭,过一个星期就基本没事了。当然不排除有的孩子比较特别,哭个半月一月的也有。”老师向妈妈介绍这里的情况。

“啊,怎么会这样,还要哭上那么长时间?”妈妈好像有些担心。我立刻摇动妈妈的手说:“别担心,我才不哭呢。”

接着,我向妈妈摆摆手,走到小朋友的队伍里。接下来,老师开始安排我们分好队伍,做各种游戏。尽管我并不认识这些小朋友,但是能够和这么多人在一起玩儿,我还是很开心。就这样,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妈妈来。我就问老师:“妈妈在哪儿?我要和妈妈一起吃饭。”老师先冲我微笑了一下,然后才说:“王欣乖,妈妈有自己的事做,已经去上班了。我们一起吃饭吧。”

听到妈妈已经走了,我突然感觉很失落,没有了安全感,接着泪水夺眶而出。我现在明白那些小朋友为什么哭闹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还好,我很快适应了。

终于盼到了放学,傍晚的时候,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了妈妈,一下子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上学好不好玩儿,还想不想上?”我高兴地说:“好玩啊,有好多玩具!不过,就是你离开的时候,也不和我说一声,害得我很难过。”妈妈听到这里,会心地笑了:“我担心你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鼻子啊。”

学校是孩子的另一个世界。第一天的入学经历,会对孩子未来的校园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孩子入学第一天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摆脱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安全感、信任度,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都存在着依赖心理,渴望获得别人的爱护,渴望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在家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以任意撒娇;但是,上学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那里,孩子开始成为班级这个集体中的独立成员,他们必须努力融入集体,被同学和老师接纳,从而获得安全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之前,孩子还不清楚如何展示自己、怎样赢得他人的信任,所以在整个角色置换过程中,孩子会有“焦虑”、“紧张”的体验;严重的时候还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封闭自己,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

有一位老师说过:“对那些刚入学的孩子,我会一直朝他们微笑,用我放松、友好的肢体语言向孩子们表示欢迎。”道理很简单,紧张的气氛会让孩子因感到不安,而在上课的时候分散注意力,也会使孩子的学习变得一团糟。

洛杉矶大学“儿童和青春期焦虑”项目的负责人指出,对第一天上学的孩子来说,除了学校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外,父母也要扮演好重要角色。因为父母是最熟悉孩子的人,同时又具备成人的理智,所以应该带领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准备。

建议一:帮助孩子融入“学生”这一角色

社会角色的转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以往生活经验的影响。孩子上学前,要在家庭生活中度过一段时间。经验表明,孩子如果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就能获得轻松、安全感,入学以后也能很快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反之,那些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幸福感的孩子,想要在入学第一天留下美好的回忆、适应学校新生活,比其他同龄人要困难得多。因此,父母首先要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应有的放松、自由、安全,而不要让孩子把焦虑、沮丧、心灰意冷、生气、恐惧和绝望等不良情绪带到学校。

其次,帮助孩子更早地熟悉学校生活,能够减轻孩子对新环境的压力。就像孩子刚刚搬家会产生焦虑一样,孩子在入学第一天也会因为不熟悉学校生活而紧张,产生压力。因此,帮助孩子减轻忧虑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尽早让孩子熟悉学校生活。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解自己刚刚上学时的情景,并介绍现在学校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在头脑里想象自己上学时的情景,以后能更好地融入角色中去。

此外,父母还可以带领孩子在新学校适应一下环境:带孩子先去学校走走,看看他的新教室,这样孩子就知道该到哪去,不会在上学的第一天找不到教室。可能的话,还可以给学校打个电话,取得孩子同班同学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然后,可以试着让孩子和同学们一起玩,这样孩子就能在第一天去新学校的时候在教室看到一些友好的面孔了。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孩子就能在上学第一天增加更多的自信。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指出的那样,父母帮助孩子很好地组织上学前的准备工作,孩子们看到事情按部就班地进行会感觉更加放松,而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也将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在第一天上学的头天晚上有足够的睡眠,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不要对同学产生恐惧感。

建议二:鼓励孩子在家中经常谈论学校的生活

第一天到一个全新的学校,孩子可能会感觉非常有压力。因此,孩子放学回到家以后,父母要鼓励孩子把第一天上学的感受大胆讲出来。

对孩子来说,开始学生时代的生活,需要他们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角色转变。这时候,孩子在情感上需要获得来自父母的支持、理解和尊重。如果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遭遇了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那么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对话来及时了解最新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父母与孩子对话时,仅仅限于例行的、空洞的交流,比如“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作业写完了吗”,这样做实际上无法在亲子之间真正建立有效的沟通;如果孩子渴望得到父母更多关怀时,还容易因此加深对父母的隔阂。

所以,父母除了要在提问上下足功夫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父母要注意选择一个安静的、孩子不太可能因其他事情分心的时间,和孩子就学校的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谈话。此外,在提问的内容上,要避免仅仅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还要多问问他的同学、社会活动和老师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孩子取得了哪些进步,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建议三:让孩子在上学第一天就学会独立自主

第一天上学,孩子没有在学校生活的经验,然而这恰恰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

经常听到父母朋友们抱怨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叹息今天的独生子女都给惯坏了。殊不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关键在父母能否把握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时刻。所以,让孩子在上学第一天就学会独立自主,是父母不能错过的好时机。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讲述儿子刚上小学时的情形:报名的那天,我用红丝绳穿好大门钥匙挂在儿子的脖子上,明确地告诉他:今天妈妈带你去学校报名,你要记住去学校的路,从明天开始必须自己去上学,因为从家到学校的路不远,而且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没有时间接送你。第二天,我把孩子送出了家门,并让大一点的邻居孩子路上多关照些,儿子就独自去上学了。

“那天下班后,我立刻回到家。看到儿子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才长出了一口气,接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儿子终于可以独自去上学了。以后,我又开始让他自己整理书包、简单地收拾房间、洗衣服……等儿子上三年级以后,他已经能独自一人在家应付日常事务了,并且学习成绩也很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孩子第一天上学,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时刻,父母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做事的习惯。经验表明,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孩子更懂事,减少成长道路上的障碍。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与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第一天上学”这个机会,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做事、思考,并把这种习惯带到学习中去。